健康領導者訪談 | 張群華:普惠+智慧,互聯網醫療進入行業爆發期

嘉賓


張群華

醫庫雲聯合創始人兼CEO

微醫聯合創始人

烏鎮互聯網醫院創始院長


健康領導者訪談 | 張群華:普惠+智慧,互聯網醫療進入行業爆發期


互聯網醫療進入行業爆發期


主持人:

本次疫情再次將互聯網醫療推上了一個熱議的話題,請您為我們解讀一下互聯網醫療的現狀?

張群華:

疫情至今,互聯網醫療迎來高光時刻,行業進入了新的爆發期。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一是互聯網醫療有政策紅利,也是現在國家想努力推動的行業。之前互聯網醫療的瓶頸是醫保支付,各個省對醫保支付持有不同意見,不同政策制約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疫情發生以後,老百姓線下看病不方便,互聯網醫療正好是線上運作的平臺。這個時候微醫、好大夫、平安好醫生、丁香園等公司開始在網上設立諮詢平臺,截止到目前訪問量很大,老百姓認識到有些健康問題線上問醫生也能得到解決。國家為了提倡互聯網醫療,推出新政允許網上就醫的費用通過醫保支付。上海第一批就有13家公立醫院建立了互聯網醫院,這體現了政策紅利。

二是模式紅利,互聯網醫療從原先僅僅問診,發展到老百姓通過互聯網平臺看病以後,線上處方配藥直接送到家。這是很重要的模式突破,藥物的電子處方基本可以替代部分線下醫院的功能。

三是技術紅利,原來辦互聯網醫療的時候需要自行投入建設雲、寬帶、服務器等設備。但現在隨著技術進步,不僅是騰訊這樣的大企業可以發展互聯網醫療 ,部分中小企業也可以建互聯網醫院了,截至2019年底全國互聯網醫院超過360家。

四是人口紅利,龐大的人口基數為互聯網醫療帶來廣泛的市場。政策紅利、模式紅利、技術紅利和人口紅利共同成就了互聯網醫療的成功爆發。


互聯網醫療以政府主導,公立醫院為主體。線上門診可以節省掛號、繳費、配藥等排隊等候時間。武漢封城期間,老百姓在互聯網醫院治療慢病和配送藥品,也是非常好的舉措。患者正逐步適應互聯網醫院,

特別是慢病線上診療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2020年互聯網醫療預計會有一個大的發展。


互聯網醫療與分級診療


主持人:

互聯網醫院的頂層設計是否利好分級診療的落地,讓群眾得到更普惠的醫療服務?


張群華:

關於分級診療,醫聯體早在20年前就已經在上海出現。但醫聯體運行到最後往往成為“信息孤島”,基層醫院將病人上轉到三甲醫院,診療技術卻缺乏自上而下的傳導。互聯網醫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近年來國家對醫療的投入主要是集中在大醫院,其目的是將大醫院打造成為區域醫療中心。

通過互聯網醫院,實現信息流通共享,是實現分級診療很好的突破點,同時互聯網產業基礎設施也已經具備。


但值得注意的是,三甲醫院上線互聯網醫院後對患者的“虹吸作用”更明顯。互聯網醫院降低了患者去大醫院就診的成本,將會使患者更少去基層醫院。據悉,針對這個問題,國家衛健委擬出臺相關分級診療政策。


互聯網醫療在大健康領域的佈局


主持人:

互聯網醫療除了問診,還可以進行健康干預、保健諮詢。您是否可以和我們介紹一下互聯網醫療在大健康方面的總體佈局?


張群華:

互聯網醫療的功能現在主要是分為兩部分。

一是線上慢病管理,其中包括了亞健康的管理。以騰訊醫療顧問為例,如果有心臟病患者線上就醫,騰訊醫療顧問可以提供全生命週期管理;醫庫雲正在做的項目是肝癌治療決策系統,幫助患者實現專病精準醫療。

二是健康知識的科普。普及健康相關的知識也是互聯網醫療未來很好的發展方向,但是醫學有其自身的循證規律,據我瞭解,目前騰訊醫典已經開展了一些工作,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來做健康宣傳,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人工智能在互聯網醫療中的運用


主持人:

我們瞭解到醫庫雲在人工智能和中醫藥領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佈局,有請您分享一下相關戰略規劃。

張群華:

醫庫雲著眼國內臨床需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推出了系列醫學AI產品,旨在通過人工智能,為全人類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一是提供成熟、規範、便捷可獲得的智慧就醫指導,服務於常見腫瘤患者。在中國10種常見腫瘤佔到全部腫瘤患者人數的72%,其中包括肝癌、卵巢癌、婦科腫瘤、乳腺癌、肺癌、胃癌等,這些常見的腫瘤在中國的生存率是歐美國家的一半,主要原因是患者在基層首診中難以得到良好的指導。我們希望把產品結合專家共識和國家級醫院經驗做成就醫指南,患者在平臺上輸入相關信息之後可以得到進一步治療的建議,以此來提高我們國家常見腫瘤的5年生存率。

二是基於雲計算核心能力,以海量實證研究、病例數據為支撐,建設精準、個性化的智慧臨床決策支持系統。例如中國每年婦科腫瘤病人將近40萬,但是婦科腫瘤醫生只有大約1000人。大量婦科腫瘤病人難以及時接受專業手術,降低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當腫瘤病人無法得到正規治療時也會加大後期費用,增加國家負擔。所以我們收集大醫院診斷前後數據,對標IBM沃森智慧醫療的模式,基於原有醫療數據驗證醫生對於新病例的診療判斷。目前IBM沃森判斷醫生診斷正確率為60%左右,我們的系統判斷醫生診斷正確率約為94%。

另外,中醫作為中國的名片,對於中藥材質量的把控是“打響”名片的第一前提。醫庫雲通過自主研發,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在全國首先實現中藥材品質的人工智能鑑定。同時,我們也根據企業的要求,通過近紅外線光譜分析、結合多模態識別技術,判斷藥物有效成分含量、產地等相關信息。傳統中藥材液相色譜檢測需要一兩週,現在時間被縮短到短短1分鐘。這兩款產品是我國中藥質量管理的重大突破。據預測,到2025年中藥材的產值可能接近3萬億,解決質量檢驗問題,中藥材肯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採寫:劉思言

編輯:王愷宏

​聲明:文章為上海交大健康長三角研究院“互聯網醫療”系列專訪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轉載,敬請聯繫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