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对话大家(6) | 一草:读经典,其实就是读其背后有价值的故事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第一个读书日,同时也是第五个“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日。

平静的日常生活被来势凶猛的疫情惊扰,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人都拿起书本,慢慢阅读,在字里行间行万里路,用一抹书香静待满室花香。

还记得因一张读书照片走红网络的武汉方舱医院“读书哥”吗?人们感动于这样一张照片,是感动于灾难疾病面前,读书这一行为给内心注入的力量。是的,阅读这座避难所,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一旦拥有,此生永久。

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不只谈书,也谈谈读书人有关读书的故事。即日起,读者报融媒体平台每天推出“对话大家”系列报道,旨在学习名家们的读书心得,让每一位读者都实现“开卷有益”,看见更美的世界,遇到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青年作家一草。

世界读书日·对话大家(6) | 一草:读经典,其实就是读其背后有价值的故事


◆兴趣一定是最好的老师

读者报:疫情期间,您是如何阅读的呢?

一草: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大量看书,主要为两大块:社科历史金融学方向,包括《原则》《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苦难辉煌》(二刷)等;还有就是文学理论作品,包括毕飞宇的《小说课》,马原的《模仿上帝的小说家》,张炜的《从热烈到温煦》,李鸥梵的《不必然的对等》等。

我立志成为一名不错的小说作者,写出可以让大众喜闻乐见小说作品,这些书籍不但丰富了我眼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更是提升了我的文艺鉴赏水平,同时更让我感慨文学之广阔,美学之深邃,哲学之普世,自我之浅薄,受益良多。

读者报:能否请您给读者朋友推荐您喜欢的一本书?

一草:我推荐毕飞宇的《小说课》,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家读大家”系列丛书中的一部。我很喜欢毕飞宇的叙述姿态,很像我年少时欣赏的语文老师,有学问更有个人风格,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一些经典作品的魅力,更能了解大师的水平和看问题的角度。

读者报:让孩子爱上阅读,您有何建议?

一草: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他感兴趣的读物,兴趣一定是最好的老师,而不是以家长喜好为意图强行荐读,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至于如何发现孩子的喜欢,那就得多尝试,用心比较和发现。

世界读书日·对话大家(6) | 一草:读经典,其实就是读其背后有价值的故事


◆改变人生只是阅读的红利之一

读者报:阅读方式和选书都很重要,您有何技巧?

一草:早先泛读是为了发现自己内心所向,后来进行垂直深度阅读是为了结合人生志向,两者缺一不可且不可颠倒,否则适得其反,甚至贻害无穷。

至于选书,我觉得首先明确自己人生志向,然后寻找相关垂直领域读物,其次要多读经典和名著,这些作品的能量密度最大,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要反复精读,这点尤为重要。

读者报:如何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阅读品位?

一草:文学和现实互为反映,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很多类型小说是大众娱乐及打发时光的“工具”,流行在所难免,但随着短视频的全面盛行,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正急剧转移,无论是网络小说还是原创漫画等都遭遇到很大程度的冷落,这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同时,还愿意看书的读者都是真正热爱阅读的朋友,他们的审美水平,知识储备,学习能力都可圈可点,不会轻易转移注意力——我是说,很多事物不需要我们去改变,社会和时代自然在作调整,对作家而言,最重要的使命是写作真正具有文学和美学价值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时间的朋友,而不是轻易成为时间的灰烬。

读者报:您认为阅读的意义有哪些?

一草:阅读毫无疑问是最超值高效的输入,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内心便能装下整个乾坤,改变人生只是阅读的红利之一,是结果而不是手段,就我的经验来看,发现自己喜欢的读物,跟随自己的人生目标,用大量阅读作为前行的指引,终身学习,刻意练习,你将进化为全新的自己,也就是改变人生——这是我的亲身体悟,特别美好。

世界读书日·对话大家(6) | 一草:读经典,其实就是读其背后有价值的故事


◆写作这件事需要全力以赴

读者报:您写作遇到过瓶颈吗?

一草:我写了20年,出版了21本书,无数次遇到瓶颈,因为次数实在太多了,所以反而不觉得难受,更掌握了和瓶颈困难和平相处的方式,一般就是放一放,多琢磨琢磨,过段时间状态恢复了自然会好起来,也有怎么也过不去的坎儿,那就放弃,重新寻找感觉,写新的题材,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写作这件事需要全力以赴,更需要知足感恩。每部作品都有其命运,我们不过是作品的摆渡人。

读者报:能否介绍一下您的新作《主夫难当》?

一草: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主夫难当》,聚焦负债中产阶级和疲惫的中年人,以男性视角,讲述女性故事。创作契机源起于我的亲身经历,2017年我“失业了”,前一天还是影视公司年薪百万的高级副总裁,后一天只能回家当主夫,我想得通却意难平,最后只能接受,本以为当个主夫还不简单?就当提前退休了呗!我错了,要想把家持好,难度不亚于管理一家几百人的公司,特别是那段时间我家迎来了二宝,全职主夫的我自然勇挑带娃重担,结果每天都不堪重负,女儿夜里不睡觉,哭一夜我就得哄一夜,还不能坐着抱,经常是站着都能睡着,现在想想都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这才明白爱人过去十年独自在家把老大养大究竟有多难,因此辛苦归辛苦,收获更多,有些事经历一下就全懂了,懂了才会珍惜和感恩。

此前我已出版的长篇小说都是青春题材的,这部作品则关注中产阶级的生存状态,我是有私心的:人生浮沉,最难不过中年人,压力四面八方,密不透风,因此负重前行的中年人都是好样的,不管在社会标准上成功与否,每个中年人一定都是自己的英雄!


◆纸质书阅读不会被取代

读者报:就文学作品而言,您觉得何为经典?

一草:经典之意义首先是时间层面,得经受时间的洗礼考验,成为时间的朋友,这是最基本的一层讲究。其次经典是人们心智层面的认知,得老百姓认可才行。因此很多大作家的作品不一定是经典,很多未名的作品也可以是经典,经典的水准不一定高,但意义定然重大,作品的解读离不开创作者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读经典,其实就是读其背后有价值的故事。

读者报:目前有一种声音甚嚣尘上:网络阅读代替纸质阅读是大势所趋。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一草:我体察到的趋势恰恰相反,网络阅读,电子阅读,包括短视频等都不会取代纸质阅读。尽管从注意力上分流甚多,但留下的反而是纸质书阅读的拥趸。社会科技的进步不是说以取代所有传统为目的,从春种秋收到纸质阅读,绵延几千年,早已融入人类血液,故也必将延续下去,这让我们创作者反而变得更安心,注意力更集中,所言所行更纯粹,是莫大的好事。

世界读书日·对话大家(6) | 一草:读经典,其实就是读其背后有价值的故事

【作家简介】

一草,青年作家,编剧。本名黄杨健,祖籍江苏兴化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二十部,总销量逾百万册。代表作:“年少”三部曲(《那时年少》《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写给年少回不去的爱》)。最新小说《主夫难当》由天地出版社出版,讲述疲惫中年人的英雄梦想。(读者报客户端 何建)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读者报》封面欣赏:

世界读书日·对话大家(6) | 一草:读经典,其实就是读其背后有价值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