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非常時期,沒有任何時候比當下更讓我們刻骨銘心地體驗到“無常”了。

人生如旅,無常如影隨形,我們試圖學會與之相處。我們不知道下一秒會遇見什麼樣的人,什麼風景。

我們如同一個個突如其來這世間的過客,過早地洞悉到生命無常的本質,有的因此變得豁達,有的因此變得堅強,有的因此變得勇敢,也有的因此終日茫然失措。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庫+合創|是製造庫與其他領域裡有見地的朋友們,跨界的聯合創作。我們嘗試通過一些作品去講述日常裡所蘊藏的精神與力量。

此次黃道長兄為經文親筆起版,並且作為文化顧問,對作品內涵以及通俗解讀,提供了諸多的幫助。也是作品最終得以完美呈現的功臣。

《心經》是一部非常有能量有加持力的經咒,也希望它也能帶給大家一些力量。

本期我們不討論佛法,何況你我只是凡人,討論了也是虛妄。一直覺得藝術和哲學都是無法討論的,只能用心感知。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黃宗正:

《心經》只有260多字,是整個中國大乘佛教裡最流行最被人熟知的,是所有的佛經裡邊的經典的經典。

佛經裡的智慧過於宏大而深遠,每個人修習的狀態不一樣,世界觀也是不一樣的。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世間萬物

有形的無形的東西都是在變化的過程中的

對物質的追求

對自己想法的那種執著需放下

破除了這個執念就沒那麼痛苦

換作平常老百姓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是-世事無常。

人生的“無常”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我深以為書法也是這種“無常”最直接的表現,書法本身像是一件講述空無的過程。當你手起筆落,這一刻的空就已經被抹去,紙張上那一行一行的敘述,卻在瞬間變成了過去。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時常想,世事無常也許是藝術或美學的起源,人們為什麼要去創作?

原始的部族對自然,天地,生命都不能夠理解的時候,無常給人們內心留下深刻的烙印,他們圍著篝火歌舞,在岩石上刻畫。人們無法確定很多事物,但音樂,塗畫,文字裡獲得了心靈的撫慰。知道這樣的東西是美,於是就誕生了藝術吧。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於是藝術創造者成為了對周遭種種瞬息萬變最為敏感的人,也是這世間對抗無常最堅強的力量。

他們相信無論是悲傷的,愉悅的,深刻的還是簡樸的事物,只要用心排序和組合都是一種美感。

事實上,宗教,哲學都是一種美學的延伸。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我是一個道學者,相信天地萬物皆有靈,從開始欣賞一花一葉開和尊重每個生靈開始,所有的信仰,不過是一種美。

世界上的大部分原始宗教,受到文化各自發展的侷限,我們用各自的方式解讀,正如同道家思想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這個天地之間的道法自然歸根結底是萬物有靈的另外一種表述。

宗教的作用除了賦予人們以相信的力量,並且以莊重的儀式感賦予信徒美學意義上的震撼,從而誕生出不容置疑的龐大的安全感歸屬感以及對生命的尊重。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所以我相信,即便最平凡的人都是被賦予了靈性。我們慣常於在某一剎那間捕捉事件的美。

最終用各自的表達方式,有人成為了藝術家,有人成為了哲學家,也有的人僅僅選擇用心與世界連接,安安靜靜地做美學的信徒。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無常是世間的本質。當我們順應它的脈絡和節奏,就能以不變應萬變,和它和諧相處。

毫無察覺之間,各自的靈性和美學素養便會深深的植入每個人的內心之中,當同頻的人相遇,就會產生共振,產生共鳴。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心經 | 平常心,待無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