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近日,有人將李小龍的這部遺作搬上熒幕:《戰士》

1973年7月,武打巨星李小龍逝世,死因成謎。

她的女兒李香凝在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幾張父親初步構思的劇本手稿,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筆記,還配有他親自畫的漫畫……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1878年,美國舊金山。

一艘輪船靠岸,幾十個中國人陸陸續續從卸貨艙門走出來。

彼時,國內鬧饑荒、搞革命,黎民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中。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與此同時,太平洋彼岸的美洲大陸,興起了淘金熱,消息漂洋過海傳到了華南沿海一帶。

不少國人受到誘惑,毅然選擇離鄉背井,在充滿垃圾與嘔吐物的船艙下層,忍受著缺水缺糧的惡劣條件,只為踏上“金山”。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到達了才發現,金礦早已被挖空,簽了賣身契的他們只能淪為苦力,拿最少的錢,幹最髒最累的活。

阿山便是其中一員。但他不為求財,只想找到失散的妹妹。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沒想到才剛下船,就受到了白人的“歡迎”:他們舉起橫幅,高喊“中國人滾蛋”。

移民官也不怎麼待見華人:廢物、垃圾、清蟲(對華人的蔑稱)……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在異國他鄉,華人受盡欺壓與屈辱,只有聚在一起,才能一致對外。

因此,一個地方誕生了:唐人街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在唐人街,組成了各種各種的幫派,用行話來說,就是:

堂口。

堂口之間,明面上劃清界限,河水不犯井水,暗地裡互相角力,互搶地盤與生意。

一場風暴正在醞釀……

這部《戰士》開播於4月5日,目前更新至第3集,豆瓣評分7.8,IMDb評分達到8.2。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整部劇集看似只是充滿黃暴元素的無腦爽片,內核卻是19世紀中後期舊金山唐人街歷史:人物關係複雜,暗流湧動……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戰士》的故事架構,來源於功夫皇帝李小龍。

上世紀60年代末,李小龍就有了《戰士》的初步構思,想將其拍成一部劇集,在美國放映。

但沒有出品方接受,因為:沒有美國人想看一部主角是亞裔面孔的電視劇!

為了創作出符合父親李小龍理念的劇集,李香凝親自擔任執行製片人,還請來了曾執導《速度與激情》系列的華裔導演林詣彬,交由CINEMAX出品。

CINEMAX是HBO集團下的一個頻道,以情色與血腥暴力為賣點,《戰士》中也充斥大量此類元素。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既然是李小龍之作,《戰士》自然少不了打鬥場面與功夫元素。

開篇便是一段乾淨利落的打鬥戲,阿山一拳一腳間充滿了爆炸性力量,三兩下就放倒了比他強壯的洋人大漢。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從翹起拇指與尾指的起手式,凌厲有力的側踢,摸鼻子的小動作,到復刻《猛龍過江》經典一幕:打敗敵人後,坐在對方身上。

一招一式都是對李小龍的致敬。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李小龍遺作: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


這是美國曆史中被完全遺忘的一段,是從未被展示過的一章。

我們不禁要問,李香凝為什麼要拍《戰士》?

我想,不僅僅是因為她父親李小龍的關係。

還因為這一段歷史,需要被記錄,這裡面華人,需要被記錄,這段歷史中的卑微與抵抗,奮鬥與開拓,需要被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