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公民同招來了
5月5日,上海市教委發佈通知,5月6日起有意願就讀民辦學校的學生,將進行網上報名,今年開始全面實施公民同招。
注意,上圖中公辦、民辦學校的錄取,是同時進行的,即所謂“公民同招”。
今年,是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公民同招、民辦搖號的第一年,很多家長、尤其是這一兩年內面臨小升初的家長,可能都很關心一個問題:
民辦初中還能不能報?
咱們就來說一說這個話題。
仍然以上海市為例,先看一下最近上海市兩所民辦學校的表現。
張江集團學校,是上海人耳熟能詳的超級名校,位列浦東第一,而且是甩開第二名好幾條街的那種。
這個學校做了一個什麼騷操作呢?
在今年早些時候,它轉製成公辦了!
另一所,就是最近這兩天被罵出翔的華二初中。
他們發了一篇“特別有銅臭味”的文章,被網友們稱為是“去不起迪士尼,聽不起音樂會,就不要來報名”。
通過這種赤裸裸的炫耀,他們想勸退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保持自己“貴族學校”的領先地位。
當然了,在全國第一年開始公民同招的大背景下,這麼沒眼色的舉動,當然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民辦初中還能不能報?
既然今年很特殊,而且民辦學校的騷操作一個接著一個,讓很多人心裡也有點沒底。
那麼民辦學校到底還能不能報呢?筆者(超人爸爸說教育)認為,需要慎重考慮,風險有幾個:
第一,轉公辦了怎麼辦?
連張江集團這樣的頂級民辦學校,都轉制公辦了,證明民辦學校自己對搖號後的前景不看好。
未來會不會有更多民辦轉公辦,誰也說不準。
如果你衝著民辦學校去了,還沒畢業,人家轉製成公辦了,好老師們也各奔前程了,能留下幾個也不知道,你追求的那些東西都沒了,怎麼辦?
第二,搖號搖不上的風險。
如果報名民辦,沒有搖上,那麼你可能連門口的公辦也上不了了。
民辦沒錄上,義務教育階段肯定會讓你有學上,一般都是按學區給你“統籌”學位,各個地區的實施細則不太一樣,但大致基本都是:
先錄取直接報名公辦學校的學生,錄取完之後哪裡還有剩餘的學位,再給這些報名民辦沒被錄上的學生分配。
如果你家門口有一所還不錯的公辦,但是你報了民辦,並且搖號還沒搖上,而這所家門口質量不錯的公辦已經招滿了,那你可能要去離家幾公里外的其他公辦學校上學。
這就是公民同招的含義,要麼公、要麼民,你只能選一個,“第一志願”一旦沒錄上,就要面臨“被調劑”的命運。
具體調劑到哪裡,那時候可就不是你說了算了。
義無反顧報民辦,適合於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愛拼才會贏,我就是想賭一把,說不定就上了呢?
持這種想法的人應該有不少,畢竟很多名牌民辦初中的吸引力還是有的,不管搖號還是不搖號,總能錄取一批人,說不定就是我呢?
第二種情況,學區裡沒有太好的公辦。
家門口也好,學區裡的其他公辦也好,都覺得質量不滿意,調劑和不調劑也沒什麼區別,那就找一所差不多的民辦博一下,反正輸贏沒分別。
第三,類似華二初中這樣的“貴族學校”,普通家庭仍然慎報。
從華二初中能發出這樣“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文章來看,他們的內心是非常焦慮的。
如果這一屆學生有些普娃進去,少不了從各個方面被另眼相待,勸退“成績差”的孩子的力度,也應該不小。
落水前的掙扎嘛,總是很奮力的。
過上個幾年,等他們習慣了新常態,大家也都習慣了新常態,生源分佈相對平均,一些民辦學校也已經基本認命、放棄掙扎的時候,再看看再說。
不論打算報名公辦還是民辦,近一兩年仍建議和自己所處的水平相近為宜,雖然按照統計學規律,經過一段足夠長的時間,生源的分佈肯定是會向正態分佈靠攏。
優質生源的稀釋,優質教師的流動,都有一個過程。
但是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沒人能給出準確預測,這其實取決於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的選擇和博弈。
但我們可以從一組數據中看出端倪,據上海市教委的統計:
2017年上海小學升學登記人數16.77萬,民辦報名人數為3.74萬,而2018年實行新政後,升學登記總人數為18.04萬,而民辦報名人數僅為1.99萬,下降了47%。
張江集團學校、華二初中的“出格”行為,是不是得到了完美的解釋?
結束語
張江集團學校和華二初中,代表了兩個極端,而且恰好都在上海,非常典型,也非常有意思。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線發達城市,總是走在最前面的,其他城市,也應該從他們那裡讀懂一些東西。
二十年未有之大變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