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甲狀腺結節該怎麼辦?

又到了體檢季,身邊發現甲狀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隨著檢查器械技術的不斷提高,當B超分辨率達到1mm,60-70%中國人都能檢查到甲狀腺結節。也就是說3箇中國人中就有2個有結節。這樣顯得甲狀腺結節都不像是病了。

發現甲狀腺結節該怎麼辦?

先來認識一下甲狀腺

甲狀腺是人體內分泌器官,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由中央的峽部和左右兩側葉組成,峽部上方有小錐形突起稱為錐狀葉。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貯存和分泌甲狀腺素。

發現甲狀腺結節該怎麼辦?

甲狀腺結節的分類

從性質上,可分為良性的和惡性的;從形態上,可以是實性的,也可以是囊性的,還可以是囊實性的;從功能上,可以是有高功能的(熱結節),也可以正常功能的(溫結節),還可以是低功能的(冷結節);從數量上,可以是單發的,或是多發的;從病因上,可以是炎性、增生或是腫瘤等等

甲狀腺結節惡性率高嗎?

醫生圈有一句話“如果這輩子非要得一種癌,那麼我就選擇甲狀腺乳頭狀癌。”這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甲狀腺結節95%以上都是良性,剩下5%的惡性結節中90%是乳頭狀癌。甲狀腺乳頭狀癌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超過99%的患者經過治療,該吃吃該喝喝,能夠安享晚年。所以別聽見“癌”這個詞兒就腿肚子發軟。

發現甲狀腺結節該怎麼辦?

甲狀腺結節會不會癌變?

根據目前公佈的甲狀腺癌研究數據來看——甲狀腺良性結節與甲狀腺癌在遺傳進化上完全不相關,甲狀腺癌是由特殊的基因突變而來。簡單點說就是,甲狀腺癌一出生就是惡性的,沒有從良變惡的可能。

甲狀腺結節有什麼症狀?

大多數良性結節可以和你相安無事共處一生,所以對於沒有症狀、醫生經過檢查診斷良性可能性大的人群,定期隨訪即可。但以下情況可能需要進一步治療:

★炎症性的結節,如亞急性甲狀腺炎,會有發熱和頸部疼痛的症狀;

★如果結節過大或者呈侵襲性生長,則可能壓迫食管、氣管、神經,導致吞嚥困難、嗆咳、呼吸困難和聲音嘶啞等症狀;

★如果這個結節夠“牛”還能自主分泌甲狀腺激素,那就會讓人出現心慌、怕熱、多汗、善飢、消瘦等甲亢症狀;

★如果甲狀腺結節發生壞死出血,頸部腫塊會突然增大並可引起疼痛。

查甲狀腺,B超好還是CT、磁共振好?

甲狀腺的影像學檢查中,就是B超最準。CT、磁共振(MRI)都比不上。除非要看周圍組織的詳細情況,可以再做磁共振。

發現甲狀腺結節該怎麼辦?

甲狀腺B超結果怎麼看?

B超看3點:按照權重依次為:邊界—鈣化—血流。下面來說說報告上常見的幾種描述:

1)“邊界欠清”:良性結節一般邊界清楚,惡性的因為有對周圍組織有侵襲。邊界可以不清晰。但是,炎性的病灶,不是惡性的,因為它可以有滲出,邊界也是不清楚的。

2)“點狀強回聲”:可見於兩種情況:一種是膠質,這是良性的標誌。一種是鈣化,惡性一般都有鈣化,並且多為微小鈣化;但,有鈣化不一定都是惡性的。

3)“內部血流紊亂”:血流分為內部血流、外部血流。惡性的多有內部血流紊亂。①邊界不清。②微小鈣化。③內部血流紊亂。以上這3點,如果一點沒有,不用擔心,良性可能性很大。有1-2點的,不放心就做個穿刺。3點都有,惡性可能性大。鑑別良惡性結節,除了上面三點之外,還可以看:是否與周圍組織有粘連,有無淋巴結轉移,短期內是否迅速增大,生長方式(縱向生長的惡性結節可能性偏大),結節大小(結節>50px的也建議手術)等等。值得注意的是,B超檢查醫生的經驗以及機器的分辨率可能對B超結果的判斷產生很大的影響,而B超結果對判斷結節性質又是特別重要的參考,所以建議需要明確鑑別結節性質的可以去大型醫院找有經驗的B超醫生做檢查。

發現甲狀腺結節該怎麼辦?

現在超聲報告上常見的TI-RADS(甲狀腺結節風險等級),其餘專業太過複雜,還需要遵循專業醫生

TI-RADS 1級:正常甲狀腺;

TI-RADS 2級:良性結節(惡性風險0%)低或無回聲結節,結節內點狀強回聲;

TI-RADS 3級:可能良性結節(惡性風險<5%)混合性回聲結節,結節邊緣完整;

TI-RADS 4級:可疑惡性結節(惡性風險5%-80%)可再細分為4a、4b、4c亞型,實性或混合性回聲結節,粗/微小鈣化,結節內血流豐富,形態不規則;

TI-RADS 5級:高度可疑惡性結節(惡性風險>80%)等或低迴聲結節,無明顯包膜,多發微小鈣化灶,結節內血流豐富;

TI-RADS 6級:活檢證實的惡性結節,極低回聲結節,無包膜,邊緣不規整,呈浸潤性生長,伴微小鈣化灶或周邊型粗鈣化,結節內血流豐富,伴頸部淋巴結轉移。

良性結節怎麼辦?

TSH高會使甲狀腺結節長大,所以有結節的人要求TSH低,在0.5-1.0之間。TSH與T3、T4有反饋關係,TSH高,可以促進T3、T4水平升高;而T3、T4的升高,又會反饋使得TSH水平降低。有結節的人應該適當降低TSH水平。有什麼方法呢?首選食療。哪些食物縮結節?海產品。對,沒看錯,是海產品。甲狀腺良性結節的人多吃海產品,而不是如一般人想象長結節了不能吃海貨。TSH如果>2.5,則需要吃優甲樂來控制結節。哪些食物會長結節呢?十字花科食物:捲心菜、白蘿蔔等,因為可以使T3、T4合成受阻,從而升高TSH,所以是長結節的,少吃,但也不是禁忌,畢竟一天你也吃不了太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結節患者,只要TpoAb、TgAb、TRAb這些抗體是陰性,無需忌碘;若TpoAb、TgAb、TRAb陽性,則要少吃海帶、紫菜類高碘食物。良性結節可以定期複查B超。由於每次B超探頭切面的不同,結果報告上描述的結節大小有幾毫米的偏差是正常的。儘管良性結節可以通過食療,但目前還沒有可以明顯縮小結節的措施。也沒必要苛求,良性結節只要不明顯增大,不痛不癢,不影響甲狀腺功能,根本無需太在意。

發現甲狀腺結節該怎麼辦?

甲狀腺惡性腫瘤

根據病理類型分為乳頭狀癌、濾泡性癌、髓樣癌、未分化癌、淋巴瘤和轉移瘤。其中低度惡性的,包括乳頭狀癌、濾泡性癌,佔到92%左右。三年存活率90%以上。這類低度惡性的腫瘤組織可以攝取碘,即使有轉移,不管轉移到身體哪個部位,都可以用同位素(放射性碘)殺掉。

發現甲狀腺結節該怎麼辦?

濾泡狀瘤和濾泡狀癌用細針穿刺方法是分辨不出來的,只有通過活檢才能觀察到是否突破包膜從而分辨。而且即使是濾泡狀瘤,什麼時候會突破包膜也沒有辦法預測。所以,只要是濾泡性的,不管是瘤還是癌,都建議手術。 對於乳頭狀癌,需不需要手術,一直存有爭議。一方認為知道病理結果為惡性,如果不手術很容易有長期心理負擔;並且如果出現轉移,需要用同位素治療,治療之前還是得先手術。所以他們認為只要確定是惡性的就一定要手術。而另一方認為,發現一個甲狀腺癌就手術一個,這是過度醫療。因為根據日本一項研究,甲狀腺乳頭狀癌5年轉移率1%,10年轉移率5%,並且發現有轉移之後再去做手術,也沒觀察到有術後再次轉移發生。所以手術不需要那麼積極,造成過度醫療。而對於手術是全切還是部分切除也是存在爭議。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標準治療流程:手術全切或近全切—放射性碘治療進行殘餘病灶清除—左旋T4藥物進行10年以上的TSH抑制治療—1年內全身掃描和Tg檢查。術後TSH抑制治療:有轉移的,要求TSH控制在0.1-0.5。沒有轉移的控制在0.5-1.0。術後除了查甲功,還要隨訪CEA等腫瘤標誌物,至少要查一次血鈣、甲狀旁腺激素(PTH)水平,明確手術中很容易受損傷的甲狀旁腺有無受到影響,甲狀旁腺關係到人體血鈣、血磷水平的調節。


文章來源:病理科

稿件編輯:畢 禎

稿件審核:宮浩翔


部分圖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