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拆遷暴發戶”,以後可能再也沒有了!

前不久(4月14日),國務院在會議上指出:


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


今年各地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


比去年增加一倍,重點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區。


1.


其實早在2019年,國家就多次提到了“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而如今,更是將其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


並將改造小區的規模,擴大了一倍。


—— 以前對城鎮老舊小區的處理、升級,主要靠棚改,就是我們常說的拆遷。


過去幾年,拆遷造富的神話,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


大規模的棚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2015年-2017年的那一波房價暴漲。


但現在玩法變了,“棚改”變“舊改”。


何為“舊改”?


無非就是就是讓老舊的小區,變得更乾淨、整潔、方便一些,


基本操作就是刷刷外牆、修修下水道、添幾臺健身設備、加一點公共社區服務,


運氣好的,還能加裝電梯。


對於這些老破小區來說,這一動作,無疑會大大提升住戶的居住體驗,


也有利於維護小區房價。


同時也意味著,這些小區拆遷無望…


更早幾個月之前,國家下放了大城市“新增建設用地”的審批,


要“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和管轄範圍,解決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也就是說,大城市只要有發展需要,土地管夠。


這也使得拆遷改造市區多層老小區、向市中心要地的做法,變得不再那麼必要。


2.


那麼,小區老破,對房價影響有多大?


在沒有學區/學位加持的前提下,


相近地段,城市面貌一新一舊,房價甚至能差到一倍。


深圳就有現成的例子:


南山區科技園和前海,堪稱深圳僅次於深圳灣的房價高地,均價10 - 12萬;


但位於二者之間,且僅兩個地鐵站之隔的南頭片區(桃園和大新地鐵站),還有大量單價六七萬的小區:


那些“拆遷暴發戶”,以後可能再也沒有了!


這些低價小區,幾乎無一例外,都是2000年之前、沒有電梯、也沒什麼小區環境的樓盤。


再比如,寶安中心房價均價已經突破10萬,而一路之隔的翻身,均價只有5.5萬:


那些“拆遷暴發戶”,以後可能再也沒有了!


最大的原因,也是老小區、農民房密集,片區老化,


而片區內為數不多的能賣上價的小區,正是建設年代比較近、維護比較好的盤(比如翻身的卡羅社區)。


3.


可以預見,在未來,


沒有地段、學位加持的老破小,


會逐漸被城市發展邊緣化,被主流購買力所拋棄,房價再難有回天之力;


至於市中心各種配套完善的老破小、老破大,


雖然依然可以享受便利的交通,—— 因為地鐵站搬不走;


如果本身靠近CBD、CLD,也依然可以享受便利的工作和生活,—— 因為地段、距離也不會變;


但比起更新規劃的區域、更新建設的小區,房價差距會一直存在下去,


甚至越來越大。


包括名校學區房,也不排除隨著優質生源的不斷流失而逐漸沒落的可能(當然這個過程會比較長)...


那些想買老破小博拆遷的,“單車變摩托”恐怕不太可能了,


只能寄希望於舊改,翻新一下湊合著住,這樣子。


一次拆遷造就大量“暴發戶”、集體到售樓處全款買房的盛況,大概再也不會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