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推出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人大教授:在史實和詩歌解讀上幾無硬傷

近日,英國BBC推出了單集58分鐘的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轟動了居家抗疫的世界人民。這是杜甫第一次以紀錄片的形式,詳細地被介紹到全球。

BBC推出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人大教授:在史實和詩歌解讀上幾無硬傷

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該片由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邁克爾·伍德(Michael Wood)執導、主持。他帶領鏡頭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從鞏義、西安到成都、長沙,重現了杜甫從出生到入仕,從開元盛世到戰亂流離,回溯了詩人顛沛流離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還請來英國國寶級演員、《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Ian McKellen)爵士,用英文朗誦了《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15首杜甫的詩文譯作。並邀請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祥波、牛津大學劉陶陶博士,帶來多重視角的專業解讀。

BBC推出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人大教授:在史實和詩歌解讀上幾無硬傷

邁克爾·伍德來到杜甫草堂

BBC推出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人大教授:在史實和詩歌解讀上幾無硬傷

伊恩・麥克萊恩

曾祥波:該片呈現的態度是誠懇而非獵奇

BBC推出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人大教授:在史實和詩歌解讀上幾無硬傷

曾祥波

曾祥波作為此紀錄片中的專業解讀者之一,在看完此紀錄片後認為,該片因為有專業學者的介入,在史實與詩歌讀解上,基本沒有硬傷。

曾祥波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該紀錄片標題出自史學家洪業於1952年在哈佛大學撰寫並出版的英文專著《Tufu: china’s greatest poet》(中文譯本是曾祥波譯《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2014年新一版),紀錄片也是以洪業的著作作為藍本,“一個小時的紀錄片不可能完全涵蓋杜甫的生平與詩歌,只能按照編導的思考進行針對性選擇,從呈現的紀錄片來看,這種選擇的態度是誠懇而非獵奇的。”

目前,該片在豆瓣評分7.6,片中,伊恩・麥克萊恩朗誦的英譯杜甫詩來自洪業英文原著,絕美的翻譯配上莎士比亞式的方式(指用莎士比亞劇的腔調朗誦),讓很多網友都表示太好聽了。對此,曾祥波表示,以此方式朗誦杜詩很有感染力,並認為可以用此方式讓更多國外人士瞭解中國詩歌的美,“人在瞭解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時,一般會用自己熟悉、親切的形象、概念加以比附,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瞭解‘他者’。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瞭解也是如此,以莎士比亞的方式朗誦杜詩再次印證了這個道理。”

如《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紀錄片中所介紹,專門拍攝杜甫的原因,不僅是杜詩藝術在中國詩歌史中的地位,也是杜甫詩歌對歷史的再現與表現,它們使得杜甫及其詩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一個代表、象徵。

張志烈:杜甫詩歌對很多國家產生了極大影響

紀錄片裡也出現了杜甫草堂。現代學者、詩人馮至在《杜甫傳》中說:“人們提到杜甫時儘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位於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的居所,也是現存杜甫遺蹟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處。走在成都的街頭,邁克爾·伍德在熙攘的人群裡念起了杜甫寫的《成都府》:“The city is bustling,,full of new people。The splendid houses, the trees。”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要問草堂的地位,就如紀錄片裡所說:“Ever since,,it’s been China’s most famous place of literary pilgrimage。”——杜甫草堂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杜甫思想是人類文化的精華,中國的學者在百年中一直在深刻研究。英國學者能對杜甫的理解、熱愛到達這樣的溫度,是值得我們點讚的。” 四川省杜甫學會會長張志烈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早在1962年,杜甫就被推薦為世界名人,海外研究杜甫的、發表杜甫研究的文章很多。“十三世紀起,杜詩就在朝鮮、日本和越南廣泛傳播,對這些國家的文化和詩歌產生了極大影響,現在還在蓬勃發展。十九世紀被介紹到西方各國,迄於今天,也影響很大。”

對於BBC以紀錄片的形式介紹杜甫張志烈表示點贊,還介紹到,“我國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有一個關於杜甫的紀錄片,八十年代杜甫學會成立。在成都杜甫草堂中草堂千詩碑的完成,也是弘揚傳播杜甫偉大精神的創舉。”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曾琦 編輯 李學莉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BBC推出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人大教授:在史實和詩歌解讀上幾無硬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