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我家那閨女第二季》自開播以來,受到無數觀眾的好評。

在這一期的節目中,集結了新一批閨女,比如嘉賓宋茜,性格積極上進,敬業又嚴謹,像賀繁星一樣,暖心十足;比如青年演員王鷗,知性成熟,身上無時無刻不流露著女強人的氣質;再如“星女郎”林允活潑好動,即使多次招黑依然不改自我本性;又如張佳寧,貼心溫暖,為媽媽黃昏戀出謀劃策,盡顯孝心。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她們身上體現出來的這些獨有的氣質,代表著現代女性的獨立生活狀態,成為觀眾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熱點話題,而這些話題也引導觀眾走進探索,思考現代女性在家庭、職業、社會中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同是父母手心裡捧的,經常掛在嘴邊的“我家那閨女”,在上一期中有一位閨女自參加節目以來就飽受爭議,她就是“蹦床公主”何雯娜。

一、

《我家那閨女》第一季邀請到的嘉賓,除何雯娜外,還有傅園慧,以及本來就身在娛樂圈的袁姍姍和吳昕。節目中的三位閨女受到大眾的廣泛關注,並引起了很多話題,只有運動員何雯娜關注度、存在感最低。第三期播出之後,何雯娜便發文退出節目錄制。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在節目中,她的表現不像吳昕那樣會哭慘賣慘,不像袁姍姍那樣本身處在娛樂圈,隨便一句話就能引起熱議,也不像傅園慧那樣活潑開朗,而是寡言少語,顯得極不合群。

娛樂節目的本質就是要使觀眾快樂,如果有悖於這個目的,即使位份再高,也會顯得格格不入。

雖然曾經為國家做出過巨大貢獻,但因為性格太過於沉悶,沒辦法吸引觀眾眼球,不但不能達到節目的預期效果,對於她自己來說也壓力過大,感覺特別不舒服。

或許是第一次參加綜藝節目顯得放不開,但何雯娜木訥不善於交際的性格在在《婚前21天》節目中也一併都顯露出來了:

先是何雯娜孕期被婆婆“逼著吃肉”,婆婆的一番好意在何雯娜看來是強人所難,打電話哭著向老公訴苦;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緊接著又因為舉辦婚禮的先後順序、地點和形式陷入僵局;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而後何雯娜被要求坐月子期間轉移城市,就連作為親生母親給孩子起名的權利也被“活生生剝奪”。

何雯娜和老公梁超一家日常生活中顯現出來的這些矛盾,讓網友們覺得何雯娜屬於下嫁,一味地討好婆家,婚姻生活卑微憋屈,甚至為她感到絲絲心疼。

心理學上說:

性格是表現在人的態度和行為方面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徵,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性格不僅影響一個人的人際交往,也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狀況、婚姻家庭。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而何雯娜的性格綜合來講就是社交能力的缺失。

二、

究其原因,何雯娜這種不善於交際的性格和成長環境以及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在4、5歲的時候,何雯娜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何奶奶是一名教師,行事作風異常嚴格,教過的學生背地裡都偷著喊她“滅絕師太”,在奶奶的約束下,何雯娜變得說話和做事都特別小心。

其次,6歲左右,何雯娜被爸爸送進福建省體工隊參加訓練,9歲開始正式訓練蹦床。眾所周知,體校的訓練繁重又辛苦,本身年齡就小外加每日超負荷的訓練,每一次訓練完只想好好的休息,而且何爸爸和何媽媽一週只能探望一次,也就不會再有多餘的空閒注重性格的發展。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再次,何爸爸本身的性格也不是很善於交際,在節目中能看出何爸爸與其他嘉賓、主持人的溝通也是最少的。作為孩子的榜樣人,自身的性格特點也對孩子性格的塑造有著很大的關聯。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一句話:

能力的東西更多跟天賦有關,而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孩子的性格,因為性格是沒有天生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6歲以前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受榜樣人和成長環境的影響,形成為什麼樣也就基本定型。

三、

以校園欺凌為題材的電影《少年的你》在去年上映以來贏得了很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績,一是演員角色詮釋的都比較到位,二是因為這部電影結合近幾年來校園教育反映的欺凌問題,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反思。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但無論戲裡還是戲外,那些社交能力弱的孩子成為被欺凌對象的比重越來越大。

美國《公共衛生雜誌》也曾經報道過一篇研究文章:

科學家們追蹤了800多名兒童,從他們6歲以前一直到20多歲。經過研究發現,那些在6歲以前就善於幫助別人並且喜歡分享的孩子,長大後在25歲左右一般都能順利大學畢業並且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而那些不善於解決矛盾,不懂得與他人分享,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在讀完高中後,能在大學順利獲得學位的比例很小,而且發生違法犯罪事件的幾率更高。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兒童心理學家馬勞迪斯卡蘭丹曾言:

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沒有閃過大學的孩子缺陷更嚴重。


社交能力強的孩子將來在工作生活中,擅長調節自己的心理壓力,轉危為安。而那些社交能力缺失的孩子不擅長疏導情緒,以至於痛苦越積越深。因此,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尤為重要。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克服孩子的社交障礙,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四、

1.培養孩子提升情緒認知的能力

在與他人交往中,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和反應是交往的基礎。

比如:如果孩子用手打你,家長這時候可以誇張地做出痛苦的樣子並告訴孩子打人會使人很痛,而且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做出的每個行為都會讓人生氣或者不開心。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2.在生活中引導孩子注重社交細節

家長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引導孩子注重正確的社交細節。

比如:一家人吃飯的時候,不能把自己愛吃的東西都擺在自己面前或者自己全部吃光,而是要適當地分享給別人,並且讓孩子知道:“這個菜或者飯大家都愛吃,要公平地、輪流地享。”

再比如孩子玩玩具的時候,如果願意拿出來分享給別人,他就能有分享別人玩具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會在潛移默化的習慣中學習到這些細節,並逐漸內化形成能力,將來能很用地運用到與他人的交往中。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3.培養孩子正確的社交用語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一些具體的、正確的社交用語,尤其是對鼓勵性格內向,羞於發言的孩子,格外適用。

比如:當孩子想加入其他小朋友的遊戲中時,家長不妨教孩子友好地向小朋友詢問"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麼?”

或者想玩別人的玩具或者借東西時,要有禮貌地說:“我可以和你交換玩具或者借用你的東西麼?”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4.創造與他人交往的機會

在孩子社交能力培養的初期,家長可以多創造一些外出活動與他人交往的機會,鼓勵孩子多和周圍的朋友玩,並幫助孩子尋找合適的社交夥伴。

一般同齡或者年紀相差不大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共情,可以很快擦出相互玩耍的火花。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5.樹立好榜樣的力量

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示良好的社交行為習慣,讓孩子模仿,慢慢形成自己的社交能力。

而不是孩子不在人前打招呼,家長為了面子就對孩子訓斥甚至給孩子貼上“膽小怕事的標籤,應該能孩子先適應下週圍的環境和人,再慢慢引導孩子向他人問好。

何雯娜下嫁從“女王”成為“女傭”:社交恐懼症,是孩子一生的痛


結語:社交能力決定孩子的未來。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剛開始時家長都需要在後面扶著,只要不過於功利,不操之過急,相信孩子都能脫離家長,真正走向社交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