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 书 生

我听过对我最贴切最精准最让我哈哈大笑的评价就是三个字:臭书生。

我没想到这个评价竟然来自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跟我聊了一通将近三十分钟的电话,然后在挂断之前笑着说我“臭书生”,我哈哈大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反倒有几分无比自豪。那一刻,我不得不承认,他把我看穿了,也看透了。

我必须从心底里承认,他对我的这个概括无比准确,准确到我听到他说完这三个字的瞬间我竟然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而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在我恍然大悟或者极为感动的时候才会猛然间出现。

首先我必须要不折不扣地承认,我,是一个书生,一个有时候不太精明世事甚至有几分后知后觉的书生。当然,我之所谓书生,绝非古代迂腐寒酸之气满身之人。

好多时候,一个称职的书生,其实更多是一个社会的希望和正能量。俗语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有没有用,全看自己的能耐了。垂钓渭水河畔的吕尚(就是姜子牙),隐居隆中的孔明,挂印而去辞官归隐的陶渊明,其实都是书生,如果没有周文王和刘皇叔的邀请,前两位怕不是要孤独终老了!民间传说里姜子牙的老婆最终忍无可忍,数落完他之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老姜呢?不为所动,笑呵呵收拾自己的钓鱼器具去了!看来,这也是个顽固不化的老书生!

书生之臭,更多表现在“潦倒不通世务,愚顽偏读文章”,这是曹雪芹评价贾宝玉的两句话,当然,原句是“愚顽怕读文章”。可有时候就是这点宝贵的“臭”,臭出了书生的与众不同,也臭出了书生的独立自主。

据说犹太人嫁女儿的时候,嫁妆里一定要有至少一本书,我不知道这个风俗的是真是假,可是我宁愿相信这是真实的!这是多么可怕的犹太人!

走的是人间大道,扛的是顶风的旗!

书生就像这句歌词里唱的一样,似乎永远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又似乎永远落在最后面。

这个世间,有太多太多的人,面目各异,千人千面。但是具体到灵魂和思想,其实就两种,要么随波逐流,要么特立独行。

随波逐流的永远是大多数,特立独行的总是极少数。随波逐流不是错,对于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来说,这样做,起码,淹不死。特立独行不一定正确,虽然人们总是在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进不了大雅之堂,靠在门框上,看看太阳,听听风声,我觉得也不错。

臭 书  生


臭 书  生


臭 书  生


臭 书  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