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元稹?他寫了那麼多忠貞不渝的情詩,人品到底怎麼樣?

笑笑的一天鴨


元稹,在我看來是整個唐朝歷史上最有“意思”(interesting)的一位詩人,行走的八卦新聞,很值得聊個十塊錢的[捂臉]

先從元先生婚前八卦聊起吧。很多人都知道《西廂記》,張生崔鶯鶯還有一個千古留名後來還發展成個專業職位的丫鬟紅娘。故事嘛,就不用多說了,趕考書生私會大家小姐,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一番套路。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西廂記的故事藍本其實是源於一本唐傳奇《鶯鶯傳》,而《鶯鶯傳》的作者正是元稹,而元先生除了是個故事的編撰者之外還有個更讓人驚訝的身份,還是故事的男主角本人!可惜的是,元稹這個男主角在現實演繹中並沒有張生對鶯鶯那樣的情深似海,反而把這個故事轉向了完全相反的愛情中最醜惡的一面,元先生進京趕考後並沒有如張生一般回到鶯鶯身邊求娶她為妻,而是徹徹底底的將這個相識相愛於微時的女子拋在了腦後,轉而用盡全力投入了追求其他名門世家女子的行列中。

婚後八卦開啟。在聊元先生的婚姻生活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唐代才子們的愛情夢想。在唐朝流傳著一個文人學子們共同的追求,就是“中進士,娶五姓女”,這裡的“五姓女”,在唐代初期是指崔,盧,鄭,王,李五個大家士族出身的女子,崔鶯鶯原型本人的姓氏已不可考,但是在書中元稹給她取名“崔”姓,算來應該也是新科進士們的理想良配的。然而,元稹生活的年代其實已經到了唐代中期,那個時候新興起的“關中四姓,薛,韋,裴,柳”已經替代了很多傳統士族,成為了唐代高門貴族新的代表。

元稹入京趕考,卻並能高中。沒有考中進士的元先生心灰意冷,自然也就沒了回去求親娶鶯鶯的心思。可是這個時候,竟然有一家高門新貴願意把女兒嫁予這個暫時落魄的年輕才子。太子少保,韋夏卿,韋氏是唐代名門,中宗皇帝李顯那位赫赫有名的韋皇后的孃家。韋夏卿看中了元稹的才情,把最小的女兒韋叢許配給了他,對於當時的元稹來說,韋美眉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仙女,韋叢貌美賢淑,知書達理,嫁與元稹後雖然生活頗為窘迫艱難,卻從未嫌棄老公,昔日貴族淑女從此換上荊釵布裙為元稹生兒育女操勞家務。七年後,薄命的韋妹妹病逝,雖然很多人說元稹對髮妻冷淡無情,只是死了之後才寫悼亡詩懷念她,但我覺得這個說法並不準確,事實上,韋叢嫁給元稹七年,生了六個孩子,說明元韋夫婦在感情上應該是比較和睦的,只是能讓老婆7年生六個,元稹的薄情之名也不虧。

婚姻八卦之外,行走的八卦機元先生的婚外之情自然也是豐富多彩的。最有名的就是跟女詩人薛濤和戲子劉採春的緋聞。其中薛濤與元稹還是妥妥的姐弟戀,薛濤作為中唐名妓,豔名才名遠播,很多人慕其美貌才情追求她,然而個性頗為獨立的薛姐姐誰都沒有看上,反而鍾情於小她十一歲的元稹。不過對於元稹這樣的男人來說,薛姐姐最多隻能作為一時的調劑,娶回家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最終兩人也算和平分手,據說薛姐姐著名“浣花籤”便是與元稹相戀之時做出來的。

除了這些有名有姓能數的出來的女子之外,相信元先生的真實生活中其他無名無姓,沒有流傳下來的紅顏伴侶應該也不少。說他風流薄情,實在不冤。然而,行走的八卦機元稹在另一個角度看其實也是非常“專情”的,就是與白居易的關係。

小白哥跟元先生同年中進士,兩人相知相惜一生不棄,幾十年中即使天各一方也互相牽掛扶持,還是非常感人的。元稹一生寫了很多情深款款的千古絕句,如果說這些句子中的感情是不是真的,我想是的,至少對小白哥是的[偷笑]






煮婦愛米粒


題主這個題目讓我很為難,為什麼呢?因為我在打算回答這個問題時感覺到自己對人品的定義不甚明瞭,有點模糊。為了能夠準確的回答問題,切合題意去查了下字典。誰知道不差還好,差了更糊塗了。

人品一詞的解釋

字典關於人品有兩個解釋;

一;形容相貌,外貌,長相,儀表比如。列句有;

1;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源雖人品庸陋,胄實參華。

2;《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薛宣尉見楊知縣人品雖是瘦小,卻有學問。

3;茅盾《曇》五:“我也不是老朽昏庸的頑固派,只聽媒人的話就說行;我讓你自己也去看看人品,還不好麼?”

4;更有現今的網絡用詞;人品爆發,指運氣爆棚。

二;形容個人的品格;

1;宋 黃庭堅《濂溪詩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

2;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緇徒執罪福之說,誘脅愚民,不以人品邪正分善惡,而以佈施有無分善惡。

3;林語堂 《武則天正傳》:其次為霍王元軌,乃高宗伯父,人品高潔,見重於時。

依據題意我大膽猜測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指人的品格當無大錯。那麼我就依據這個意思來解答問題。

人品的標準

人品一詞是大家經常在用的日常用語,在使用的時候確實沒有仔細考慮多確切的含義。現今仔細想來,人品優秀不外,做人能承擔責任、做事能有利他的行為。是指個人在遵循當時的社會道德準則與行為規範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有利於社會,他人的特徵或傾向。

人品更是一個人在穩定的局面與環境中,自然表現出來的各種傾向的總和。指的是安全可控,生存無憂的情況下,無論作哪種選擇都不會危及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安全。

比如是否能公平的評判一件事情的對錯,不以親疏而偏移論點。是否承認公平原則,認為付出回報必成正相關。是否願意遵守外界規則,是否信守諾言等等。能表現出這些傾向的,就被認為是人品好。

為什麼要強調在穩定的局面與環境中?因為人的人品,只在穩定的局面與環境才起作用。到了敵對關係,在危險的環境中生存未卜情況下,人會自動切換到生存模式。以經過千百萬年來勝出的叢林法則來指揮行動。

我不同意只有緊急狀態下的表現才是人之本性與人品的說法。有人拿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傑克把唯一能求生的木板讓給了露絲來證明傑克的人品偉大。我想說的是哪是因為傑克愛著露絲,他們剛剛有過肌膚之親,傑克心裡燃燒著愛情的火焰。假設傑克沒有愛著露絲,那麼傑克的這塊唯一能夠求生的木板是否會讓給露絲。

假設傑克把木板讓給了素不相識的露絲,那麼傑克的人品無疑是高尚的。但是如果傑克沒有把木板讓給素不相識的某甲而給了愛人露絲。那麼某甲是否可以被認為是死於傑克。

結論是顯然的,在極端的情況下,傑克可以抱著這塊木板誰也不給,恐怕任何人都不能指責傑克的人品吧。但是傑克給了,所以傑克的人品是偉大的。

元稹的人品

元稹是詩作是大家所熟悉的,並且不再題主的問題中。想必題主與大家一樣對於元稹的才能是很瞭解的,也就不展開了。

還是回答題主的問題,元稹的人品的人品到底怎麼樣。要看元稹的人品如何,我們先一起看看他曲折的為官之道,雖然屢得的皇上信任提拔,但由於鋒芒太露,書生意氣,觸犯權貴利益引起了利益集團的不滿。一生四次被貶。

1;一貶江陵;唐憲宗元和元年,元稹考中舉人,授左拾遺。 元稹一到職立刻接二連三地上疏獻表,鋒芒大露,觸犯權貴利益,引起了宰臣的不滿。開始了他困頓州郡的貶謫生活。

2;二貶通州;元和十年,三十七歲的元稹一度奉詔回朝,以為起用有望。興奮之餘途經藍橋驛曾題詩留贈命運相似的友人劉禹錫、柳宗元。到京後與白居易詩酒唱和,意氣風發。引起權貴們不滿。突然與劉禹錫、柳宗元一同被放逐。在哪裡他患上瘧疾,幾乎死在哪裡。

3;三貶同州;裴度為相後逐漸改變了他在政治上長期受壓抑的處境。唐穆宗特別器重於他,經常召見,語及兵賦及西北邊事,令其籌畫。數月後,被擢為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士。次年春元稹為相。在迅速升遷的同時元稹陷入了朝廷的複雜鬥爭漩渦,與權貴的積怨爆發。再一次被貶。在浙東的六年,元稹頗有政績,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深得百姓擁護。

4;四貶武昌;唐文宗大和三年,元稹入朝為尚書左丞身居要職,有了興利除弊的條件。他又恢復了銳氣,決心整頓政府官員,肅清吏治。將郎官中頗遭公眾輿論指責的七人貶謫出京。然而元稹因初上位人心不服。時值宰相王播突然去世,李宗閔正再度當權,元稹又受到排擠。大和四年(830年)正月,元稹被迫出為檢校戶部尚書,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軍節度使。

我想如果不是元稹當官為了國家利益,老百姓的生存,他也不會屢屢得罪權貴們,四次被貶。而且即使被貶還是心懷天下。元和五年元稹奉命出使劍南東川。他大膽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許多冤案。在任浙東觀察使的六年中,元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績,深得百姓擁戴。

這樣的話相信元稹的基本人品出來了。是一個不畏權貴,能為百姓做事情的人。把百姓的安危疾苦放在心上的人。

元稹被黑汙名化的來由

元稹是我國曆史上才華橫溢的傑出詩人,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詩詞成就巨大,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但是現在對於元稹的汙名化的問題也看不明白。把元稹說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渣男。

我想問問那些把元稹這麼一個生活在1500年前的古人,用今天的最高道德標準來衡量這有得比嗎?看來風波亭上的莫須有還有極大市場。其中不排除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

關於元稹的黑化我注意到主要集中在說元稹多情加無情,到處留情到處拋棄。原配死了立即娶妻等等。我注意的查了一下主要的傳說是從《云溪友議》開始的。

1;與薛濤始亂終棄

開元后【異聞野史】記錄此事一書作者距元稹年代差六十年,其中描寫的元稹,薛濤,劉彩春緋聞是僅此一家。後世《唐才子傳》等書到是從中撿了不少情節片段加以擴大。《四庫全書》收錄時多有“委巷流傳,失於考證”“譭譽失當”‘侮謔古聖,尤小人無忌之談,皆不足取’等批判評價。

書中說元稹與薛濤二人認識於元稹使東川的時候,然而這時候薛濤已經四十歲左右了且身在西川。二人的三首唱和難以考證,與劉彩春更是牽強。這個故事所有的證據都是元稹寫的詩,然而僅僅憑個人對詩的牽強附會的解釋就成了元稹濫情的證據豈非可笑。

2、西廂記是元稹的自身經歷,鶯鶯是元稹表妹

元稹去世後三百年都不存在此說,此傳說最早出自北宋王性之的考證。王性之考證了元稹母親的族譜,得出元稹確實有個姓崔的表妹,而元稹前期生活軌跡和文中張生類似,於是就給元稹按上了西廂記是元稹自傳。但是別忘了鶯鶯傳是傳奇題材,崔鶯鶯到底是不是確有其人無從得知也無從考證。

人性與人品

人品的評判要站在人性的基礎上。人品不能猜測,而要站在人性的立場上去觀察。而觀察人品,除了觀行聽言,還要了解全面的情況。如果惡意猜度,或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難免就離題萬里了。這裡舉個栗子,鮑叔牙識管仲。管仲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時管仲經常多佔多拿,臨打仗又脫逃,鮑叔牙卻不認為其人品差。他知道這些表現背後的原因,管仲是為了奉養老母才有這些行為。管仲的行為固然不對,但是恐怕不能依據這些就說管仲人品不好吧。

在穩定局面中自然流露出的傾向的總和是人品,片面的行為不是,危急局面的反應也不是,試探的結果更不是。


聿遠


元稹是中唐時期有名的詩人,就憑他與白居易並稱“元白”就知道他的才華很不簡單。歷史上的元稹的確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也寫過很多有名的詩篇。但詩品不等於人品,他的人品有些欠佳,而且也是一個多情的種子,絕不像《遣悲懷》中那樣的老好人。

元稹花心但不淫

元稹的緋聞很多,他似乎也並不以為恥,還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書。如他和其母系遠親之女雙文(即後來假名的崔鶯鶯)的感情糾葛就被自己寫成了《鶯鶯傳》,成為了後來《西廂記》的藍本。

在《鶯鶯傳》中,他以張生自稱,講述了他自己與崔鶯鶯的感情故事。在書中,他這樣寫道:

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

在我們看來,這可能很正常,但是在元代23歲還是處男就很稀罕。有人就因為這件事嘲笑他,他就說了這麼一番道理:

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淫行。餘真好色者,而是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嘗不留連於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

元稹還是追崇的還是有感情基礎的性愛,而不是隻有皮肉之歡。這一點倒是和《紅樓夢》中警幻仙子對賈寶玉的“意淫”說辭有些類似。

愛情難抵功名利祿

長話短說,張生向崔鶯鶯示愛,崔鶯鶯先是拒絕,然後主動找他,最終二人有了魚水之歡。好景不長,張生前往京城赴考,及第之後就拋棄了鶯鶯。

拋棄崔鶯鶯這件事,在《鶯鶯傳》中寫的含糊其詞,畢竟是元稹自己理虧嘛。我們翻閱歷史可以找到,元稹赴京應考之後,因其文采斐然被京兆尹韋夏卿賞識,認識了為韋夏卿的女兒韋叢。

在唐代,很多時候不是你要有學問就能夠在仕途上一帆風順的,身份背景也很重要。而韋氏是當時唐朝的大族,為了仕途更進一步,為了功名,權衡利弊之後,元稹還是拋棄了崔鶯鶯,選擇了韋叢。(也可以推測出元稹當時長相肯定出中,否則怎麼會那麼快就把韋夏卿的女兒迷住呢?)

可能元稹就是屬於金庸先生,筆下段正淳那樣的人物。他也是見一個愛一個,很可能對每一個人也都動了真情。單是讀那些悼亡詞,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個花花公子之手。

人品欠佳

元稹人品欠佳也是公認的。當時為了巴結韋家而做獻媚詩:

紫垣騶騎入華居,公子文衣護錦輿。眠閣書生復何事,也騎羸馬從尚書。

讀起來起雞皮疙瘩,一幅趨炎附勢的嘴臉。

後來娶了韋叢,剛開始的政治生涯他還是比較正直的。最開始他反對宦官,直言時弊,不向宦官勢力讓步。如曾操縱朝政二十餘年的仇公公來到元稹居住的館驛,元稹不肯把自己的好房間讓給他,就被他打了耳光,鮮血直流。最後還給他加了一個“年少輕威,失憲臣體”的帽子,可謂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元稹也因為此事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

後來元稹就變得沒有那麼尖銳,開始依附宦官,通過宦官青雲直上,甚至還當過三個月宰相。但也因人品,很多大臣都討厭他,還罵她是綠袍蒼蠅。

而且元稹也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光拿詩壇來說,他就得罪過很多人。

就比如被稱為詩鬼的李賀,就被元稹算計過。元稹年輕的時候應試明經科考中第一名,他喜歡寫詩,又聽說過李賀的名字,想與李賀交往,但李賀嘲笑他是一個考中明經科的,沒有資格見他。(看來當時的學術歧視也很嚴重) 元稹也因此惱羞成怒。後來元稹當上了禮部郎中主管考試,當李賀考試的時候,元稹就說李賀的父親晉肅的“晉”與進士的“進”相諱,不能參加考試,李賀就因此失去了考試的資格,無法報名,因此鬱郁終生。

如果說李賀是因為當初自己作的話,那麼張祜才算是無辜躺槍。張祜到長安,求令狐楚選了自己的300首詩,獻給皇帝,皇帝想要徵求元稹的意見。因為元稹與令狐楚的朋黨之爭積怨較深,所以元稹加以阻攔,說張祜只是雕蟲小技華而不實,不能任用。張祜也因此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元稹才華橫溢,也是一個花心的人。雖然花心,但也很痴情。雖然他的一生有很多汙點(仔細想來也沒有什麼大奸大惡之事),但也掩蓋不了他的才華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