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領CEO到村主任的跨越

“土豆的長勢不錯,天氣回暖了,要注意每天的澆水量,別虧了咱辛苦種下的土豆。”4月14日上午,迎著春日的驕陽,踏著和煦的春風,在平頂山葉縣廉村鎮臺楊村葉縣百姓蔬菜農業合作社的園子裡,村委會主任趙玉紅正在土豆地裡忙活。


滿意人生 為民所變


臺楊村,位於廉村鎮北部,與鄧李鄉接壤,全村有252戶,976人,貧困戶8戶13人,耕地1780畝,屬於非貧困村。

今年45歲的趙玉紅是廉村鎮穆寨村人,1992年初中畢業的她,先後在穆寨村小學、臺楊村小學任教10年。從教期間,趙玉紅本著一顆有態度的責任心,育出了一級級的優秀學子。

從金領CEO到村主任的跨越

2003年非典過後,在鄭州做建築行業並頗有成績的丈夫一心記掛趙玉紅和兩個孩子,希望她不那麼操勞。前後商量幾次,趙玉紅才下定決心辭去喜愛的教師行業,踏上“北漂之路”。

然而,要強的趙玉紅卻沒那“享福命”,毅然選擇了與丈夫並肩作戰。在丈夫工作的工地上與工人同吃苦、共勞動,這一干就是8年。

一個女人,長期圍著工地轉,還要照顧兩個兒子的學業各方面,總不是長久之計,兩夫妻又一商量,決定拿出幾年來攢下的大部分積蓄,在鄭州開了家中檔規格的酒店,後又轉讓酒店幹起略清閒一點的賓館生意,生活過得充實又幸福。

山水有相逢,好事總是悄無聲息的來臨。2018年5月,趙玉紅回到臺楊村老家看望家中雙親,正巧趕上村幹部換屆,好人緣、有能力的趙玉紅被村民們推上了競選名單。最終,趙玉紅以高票勝出,當選為臺楊村村委會主任。


肩負責任 毅然決然


勝出的當晚,喜悅之感並未出現在趙玉紅的臉上,更多的是惆悵、責任、無助、迷茫……內心五味雜陳。

當了60年老幹部一心為民的父親告訴她,既然走上這個道路,就要上對得起領導,下對得起群眾,不做群眾致富絆腳石,要當領路人。

也許是父親女兒的緣故,骨子裡有著和父親一樣的執著與任性,上任後的趙玉紅,又分包了臺楊村三組,任組長。因15年沒有在家生活,對三組村民根本沒有多少了解,趙玉紅只得白天組織秸稈禁燒等工作,早晨5、6點鐘早早起來進行逐戶宣講,告知村民自己是誰?做什麼工作?歷經三個早晨,40多戶全部走訪完畢,大家都不禁佩服起這位女村主任。

從金領CEO到村主任的跨越

秸稈禁燒、安全飲水……村裡的工作一件件接踵而至,這一切並沒有趙玉紅預想的那麼輕鬆,繁重的工作讓趙玉紅毫無喘息之機,但要強的她硬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工作多,可以一件一件來做,但如何讓村民腰包鼓起來,卻是趙玉紅的一塊心病。

2018年10月,全縣的新農合徵收工作開始,趙玉紅組織人員挨戶上門收繳。在收到劉國卿老人家時,老人經濟緊張的卻連20元的意外保險錢都拿不出。這一幕,猶如一塊巨石,徹底在趙玉紅內心深處激起狂瀾。

當晚,輾轉難眠的趙玉紅寫下了人生第一份五年規劃書:“人生有幾個五年,這五年……”。思來想去,趙玉紅認為農民永遠離不開土地,還是要在土地上找出路、謀發展。


鞠躬盡瘁 只為群眾


隨後,經多方詢問、多次到鄭州的蔬菜基地考察,結合臺楊村實際情況,最終選擇重改土地種植模式,發展多種蔬菜種植。她動員村民種植時令蔬菜,並承諾替村民們找銷路。但傳統思想禁錮著村民們的思想,使得大家都不敢跨出這一步,顧慮很大,這讓趙玉紅犯了難。

“大傢伙犯難,也是正常的,畢竟這是關乎口糧的大問題。作為大家的領頭人,只有我自己先幹起來,有了經驗與效益,才能讓大家放心的幹起來。”趙玉紅說。

當趙玉紅把這一想法告知丈夫,滿心期待想得到丈夫支持與理解的她,卻被潑了一盆冷水。

從金領CEO到村主任的跨越

在不被周圍親人朋友看好的情況下,2019年初,趙玉紅毅然成立了自己的葉縣百姓蔬菜農業合作社,並在同年6月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流轉了100畝地。她將地分成3塊,先種了45畝豆角、43畝蘿蔔,剩餘的12畝地建起了6個大棚種植絲瓜和一些時令蔬菜。

菜種上了,接下來就是管理。趙玉紅讓在村裡無法外出的婦女、老人等到她的地裡幹活,根據工作性質給他們算工資。“婦女們手腳麻利,幹活快,我就讓她們摘豆角,按每斤2毛算賬,一天差不多能掙個百十塊。年紀大一點的老年人行動慢,就讓他們乾點雜活,每天50塊錢。”現在,趙玉紅的地裡每天干活的就有二三十人,多的時候四十多人。

“以前在外幹活,照顧不了家裡的老母親,現在在玉紅的田裡幹活也不累,一天還能掙50塊錢,既能照顧母親又能賺和外面一樣的錢,我很知足。”今年60歲的貧困戶王臣宇邊幹活兒邊說。


打開銷路 變活經濟


菜種出來了,銷路又成了難題。長期在外地工作的趙玉紅在家鄉沒有多大的交際圈,前期種的那麼多菜想賣出去並不容易。她跑遍了整個平頂山蔬菜市場,最終與平頂山農貿市場及平頂山豐萊、雙鷹兩家超市簽訂了供貨協議。

“超市的銷售量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有時會出現供不上貨的情況。”趙玉紅說,不管自己多難,也不能丟了信譽。從2019年6月開始種菜到現在,趙玉紅幾乎沒有離開過菜地,很少回家,為方便管理,她在田地邊搭了一個簡易房,吃飯、睡覺幾乎都在這裡,有時忙起來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除此之外,她還經常跟車送菜,晚上十一二點回家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

年初,根據菜市行情,趙玉紅縮小了豆角、蘿蔔的種植面積,種起了35畝土豆和20畝小麥,麥地裡還套種了3000棵香梨樹苗。接著,又和山東滕州的土豆基地達成合作協議,培育土豆種,山東滕州土豆老闆按照每畝200元的價格回收。

“蔬菜園從開始到現在還不到一年時間,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下一步我將帶領村集體成立一個蔬菜基地,盡我自己的最大努力讓群眾都富起來。”趙玉紅說,“等這茬蔬菜收完後,還能再種植一批時令蔬菜。”

目前,村三委以村集體名義流轉20畝土地,開始種植屬於村集體的土豆、辣椒,賺屬於村集體的錢。

看著綠油油土豆苗,站在田邊的趙玉紅開始憧憬著臺揚村的美好未來。

來源:葉縣融媒體中心 葉縣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