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重慶魅力源自何方?

7月8日,平安銀行(重慶)跨境結算、離岸、保理中心在霧都賓館舉行了揭牌儀式。據悉,這是平安銀行在我國設有自貿區的城市之外,第一次佈局三大現代金融服務平臺。

在此前的6月,重慶騰訊雲計算數據中心、日本川崎重工機器人系統集成及機器人制造基地和北京現代汽車重慶工廠三大中外企業重點項目,也先後在我市開工建設。其中,川崎機器人系統集成及機器人制造基地,是國際知名機器人企業落戶西部的唯一一個集機器人系統集成、本體制造於一體的項目。

這樣的景象,僅僅是今年以來中外企業扎堆進駐我市的冰山一角。據市外經貿委統計,今年1至6月,我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達159家,同比增長近61%;合同外資24.73億美元,同比增長更是超過98%。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重慶到底有何魅力,引得中外企業紛至沓來?

工廠跟著員工走

開縣美和製衣公司是一家做出口服裝的公司,工廠原在廣東虎門,10多年前,從沿海千里迢迢搬到了重慶。

企業為何要搬家?

老闆武俊平介紹說,當時,公司有不少開縣籍員工提出想回家找工作。考慮到公司生產一線的工人大多是開縣人,他們一旦紛紛辭職回鄉,公司將很難招到新員工來彌補空缺;再加上自己也認為重慶有很好的發展潛力,於是就應員工請求將工廠搬了過來。

當初這一看似有些迫於無奈的決定,卻令美和製衣的生產經營狀況一年比一年好。至2014年,公司年銷售額已突破1億元人民幣,至少相當於過去在虎門的2倍。2015年,更是簽下了1億美元的出口大單。今年1-6月,銷售額就已超過去年全年。

今年上半年,美和製衣再一次新招了數十名員工,擴大了生產規模。目前,公司員工已有近600名。

這一切讓武俊平感到當初的決定非常明智。“開縣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隨時可招到工人,這種優勢成了公司業績蒸蒸日上的一大保障。”他感嘆,將工廠遷到開縣,既照顧了工人想回家的感受,也有利於公司發展,可謂雙贏之舉。

近年來,重慶等內陸地區與沿海地區工人的工資水平差距日漸縮小,有的地方甚至已相差無幾。由於沿海地區生活成本高,越來越多的內陸工人加入到了回鄉找工作的行列。

在這種背景下,沿海企業向重慶等內陸城市轉移已成為了一種獨特現象。據開縣發改委招商辦副主任李進介紹,今年上半年,新入駐該縣三大工業園區的86戶企業中,就有38戶是從沿海地區轉移過來的,而且普遍是跟隨想回鄉的工人過來的。

讓投資者找到歸屬感

“重慶具有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但我們更看重的是政府部門營造的優良投資服務環境。”韓資汽車零部件公司摩比斯重慶工廠李廠長說。

摩比斯是現代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配套商,在北京、上海、江蘇等地都有工廠。去年11月,該公司正式入駐兩江新區,其重慶工廠目前正在籌建之中。半年多來,李廠長深刻地感受到這裡的優質服務,“比如,在其他城市辦理營業執照最快要5-7天,在兩江新區一天就拿到了,而且還有服務專員陪同。這令我們非常滿意!”

讓他滿意的還有:在重慶工廠未建成之前,兩江新區已為摩比斯安排了專門的辦公區域;建成後,還將為其員工提供公租房。兩江新區還承諾,將通過兩江人力資源公司幫助工廠招聘人才。“這樣的貼心服務,我們也只在重慶才會碰到。”李廠長說,高效的審批、便捷的服務和完善的配套,讓公司很快找到了“歸屬感”。

連日來,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各區縣政府打造的優良投資服務環境,是中外企業扎堆進軍我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開縣,近年來縣裡不僅為外來企業建成了12.5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及4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公租房、8萬平方米綜合配套設施,還形成了規範化的“並聯審批”、“免費代辦”機制,進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

在永川區,鳳凰湖工業園區等為每個企業配置了一名項目秘書,所有審批環節由項目秘書全程代辦。同時,還設有行政綜合審批服務局,承接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園區內工業項目規劃、用地、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行政審批服務。

來自市發改委的資料表明,在市級層面,今年我市也通過進一步精簡和下放核准事項、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及搭建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等措施,營造出了非常好的投資服務環境。其中,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已於5月8日上線試運行,近期將正式運行。該平臺的一大亮點,在於可實現企業投資核准備案全部在線上操作,從而將現有投資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從政府機關“搬”到每個企業用戶辦公室。由此,政府可及時向企業推送定製信息,為企業“量身”服務。

市場與利潤是最大吸引力

事實上,除了上述優勢,我市對中外企業還有更大的吸引力。

2014年7月,納楠斯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將蘇州的生產工廠搬到永川區鳳凰湖工業園,並設立了重慶市納楠斯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目前,重慶納楠斯雖然才投產幾個月,但數控機床生產線已具備月產300臺數控機床的能力,年產值可達7000萬元。今年之內,公司還將擴大生產能力,到時,年產值可超億元。

眼下,重慶納楠斯正在鳳凰湖工業園打造機器人項目,致力於機器人的研發、製造。同時,公司位於東莞的電子產品廠,不久後也將搬遷到鳳凰湖工業園。

“我們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的前3個10年,最有發展潛力的分別是深圳、上海和江蘇,第4個10年則是重慶。”重慶納楠斯總經理助理陳雲根告訴記者,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之一,重慶製造業基礎好、實力雄厚,在數控機床、機器人和電子產品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對於納楠斯而言,這意味著處處皆有商機、前景無限美好。”

2010年,世界第6大輪胎製造商——韓泰輪胎,僅花了113天時間就與兩江新區完成了“閃婚”,在我市投9.54億美元巨資設立中國第3家工廠。目前,其重慶工廠一期TBR子午線輪胎項目產量已達每天2400條大車輪胎。這些產品大部分銷往中西部地區。

由於生產經營形勢大好,今年5月,韓泰輪胎重慶工廠二期PCR小胎項目又正式投產。這條我國設備最為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生產線,產品將主要供應兩江新區內的整車企業。

重慶韓泰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李戎表示,當初公司快速決定在重慶投資,是因為看好重慶汽車產業的市場潛力及輻射能力。“如今看來,當初的選擇完全沒錯。”

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市汽車產業實力逐年增強,並在2014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生產汽車155.5萬輛,產值同比增長19%;全國每8輛新車中就有1輛重慶造。

市外經貿委副主任李謙認為,投資的本質就是追逐利潤,因此,無論什麼企業來我市投資,最為看重的不外乎就是市場和利潤。

近年來,我市通過打造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實施跨境結算、保稅貿易等服務貿易五大專項、不斷提升內陸開放高度、深度、廣度以及金融配套服務水平,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兩江新區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等國家層面的戰略佈局,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從利潤來看,我市企業利潤率近幾年來一直位居全國前列,深受投資者好評。”李謙說,這得益於我市各級政府以優惠政策打造了一個稅賦低、土地成本低、水電氣成本低以及融資成本低的投資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