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讀書-第009期|談談《 認知尺度 》對自己的感悟

00•••分享讀完此書後的一些感悟•••11

|微讀書-第009期|談談《 認知尺度 》對自己的感悟

作者簡介:

魏坤琳,《最強大腦》節目“科學判官”。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青年長江學者。長期研究人腦以及認知相關的運作機制,是認知科學領域的權威人物。

陳虎平: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03

ISBN:9787508698144

內容簡介:全書分別從時空尺度、思維尺度與人生尺度等不同認知尺度展開分析與舉例,彈奏四大認知科學主題協奏曲:具身認知、認知學徒、時空認知與社會認知。

這本書是它的書名吸引了我,對“認知尺度”產生了好奇。

認知是什麼概念呢?

《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通過思維活動認識、瞭解”。簡單來說,它原本是指通過各種心理活動(如感覺、知覺、概念、推理或想象)獲取知識。

認知科學是研究人類心智的學科,發源於20世紀70年代(與計算機同步而生),有6個母親:哲學、心理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人類學、神經科學。

1.時空尺度—向著目標前進


書中有一個問題:未來10年你的目標是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可能一下子回答不出來,因為未來存在著太多不確定性。

但可以去想想看看是你的目標什麼以及怎麼去實現它?因為一個人如果有目標,那個目標好比是跑步時到達的終點������,那他就會順著這個方向去奔跑,當然跑道有很多,可能會遇到山裡泥坑路也可能遇到柏油馬路,還可能遇到水路以及更難走的路,這些路上不斷有妖魔鬼怪在阻攔你,你內心夠堅定,就跨過去了;相反,你總是畏畏縮縮,瞻前顧後,沒有主動性,可能就被吃掉了。

除了目標之外,你的認知度也決定了你能不能順利到達。

認知度和你的思維習慣模式相關,比如以問題開始。

第一,看到任何不懂的事物問一個為什麼。

第二,科學思維。

第三,創新思維。

第四,批判性思維。

而且,開放式提問會給你無窮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思維習慣相當於自動化你思考問題的方法,每當遇到問題,這些方法會自然出現,推動你思考。

2.思維尺度—堅持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這個概念,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像我們熟知的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他們都是終身學習者。

做一名終身學習者 —— 一個人是否有前途,不是看一個人是否聰明,而是看他對事物是否有強烈的好奇心,是否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談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可能沒有那麼對我沒有那麼大的感觸。

我就談談我身邊的輝哥,他就躺在我的微信好友列表裡。他運營著自己的“輝哥奇譚” 公眾號和知識星球。從他的文章裡和他發的pyq裡,我認為他真是一個終身學習者,他的許多理念都對我受益很大。(大家可以去搜下他的公眾號,你會發現驚喜!)

記得董卿曾在《朗讀者》裡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她說:“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的確,該來的總會在恰當的時候到來。

你現在要做的就是 :Just do it !

而且在《認知尺度》這本書中,作者還認為:學習並非像加法一樣,學一點是一點,事實上學習是乘法,積累到某個階段會呈指數級突飛猛進。

這就是一種知識複利,它就像積累財富一樣,不斷讓你富裕…

3.人生尺度——擁抱非穩定的人生


有人會問,什麼是非穩定?

在書中,作者給了這樣一個定義:並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不斷跳出原來的舒適區,去挑戰自己。這種狀態就是非穩定。

說起這個話題,我想起了前幾天有幸加入了某個群裡,裡邊是群主邀請了中興前副總裁胡總來給我們做微分享。

胡總把他的成長經歷故事都錄在了每一條的60s語音裡,我每一條認認真真聽,聽完後還每一條條翻譯下來截圖保存。想來以後可以慢慢體會。

|微讀書-第009期|談談《 認知尺度 》對自己的感悟


這條是群友問的問題,也正是我想要問的問題,感謝胡總熱心分享和回答。

他的分享裡最打動我一句話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有故事的人總給人一種很溫和、很友善、很大愛的感覺。

他說想去乞力馬扎羅山,兩週後出現在乞力馬扎羅山的頂峰。

他說想去潛水,半年後拿到最高級別的潛水執照。

他說想去聽歐美歌劇,三個月後走遍歐美劇院,唱功了得。

他說想去讀世界前十的大學,40天后便收到牛津大學的Offer。

從湘西閉塞大山走出,到中山大學,再到中興最年輕副總裁,再到現在牛津大學讀EMBA,邊讀書邊創業。他,就是胡興。

他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跳出原來的舒適區,去挑戰自己的人。

你不挑戰自己,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

很喜歡書裡的這段話:

每個年輕人在成為自己的路上,都走過彎路。24歲到36歲這段時間,錯過的總是多過得到的;遺憾總是大於收穫。絕大多數人放棄了,成為名利驅動的人。但是,總有少數人,堅持走到底,成為內在動機驅動的人。

寫在最後,與君共勉.

00•••以上讀完此書後的一些感悟•••11

---THE END---

作者簡介:90後小少女,自稱有顆無處安放的心。外人評價不接觸以為是個乖乖女,一旦變熟是個女神經。持續輸入閱讀,輸出寫作,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女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