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張國華率部解放自己的家鄉永新

原創 郭江明 冉啟培

開國中將張國華率部解放自己的家鄉永新


張國華

“同志們,隨著上海戰役的勝利結束,進軍大西南,解放南中國的最後一個戰略性行動,正式提上了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議事日程。鄧小平政委說,‘蔣介石有三怕——一怕我軍入關,二怕我軍渡江,三怕我軍進軍西南’。我們已經完成了老蔣的兩怕”,老蔣在大陸的時間,只怕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啦!”

樂平縣縣政府裡響起熱烈的掌聲和開懷的笑聲。第18軍在這裡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聽張國華、譚冠三作動員報告。

張國華、譚冠三作報告,依舊是老習慣,桌上沒有講稿,每人面前只有一個茶缸,講話時隨時互相補充,使得報告生動活躍,氣氛熱烈。

譚冠三的比喻恰到好處,張國華微笑著接過來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特別是經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後,戰局發生了180°的大轉變。渡江戰役後,國民黨退縮到華南、西南的幾個省,企圖利用深山叢林的複雜地形,負隅頑抗。二野前委下達了向著西南進軍的命令。”說到這裡,他拿出香菸,點上火,又詼諧地說,“這幾個月頭緒紛亂,原因是敵人溜得太快。我們部隊也放了羊,成團、成營地追,部隊也不知分了多少路。二野總部現在南京,而我們在江西。”

張國華抽了一口煙,又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把話題繼續引向深入:“這次中央關於向全國進軍的部署,整個文電共5段,其中4段涉及二野的作戰任務與行動,可見,進軍西南作戰事關全局,責任重大。就在5月初武漢解放前夕,白崇禧集團由武漢、九江一線撤至湖南、江西省西部,其中以第3、第10兵團共7個軍約15萬人部署於岳陽、長沙和萍鄉、宜春等地區,企圖遲滯解放軍南進。中央命令,四野司令員林彪、第二政委鄧子恢發起湘贛戰役,指揮集結於鄂東南、贛西北和贛江中游東岸地區的所屬第12、第15兵團和二野第4兵團共10個軍約43萬人,殲滅白崇禧集團一部。因18軍處於江西東南部位置,中央命我們附屬二野陳賡的第4兵團,參加湘贛戰役,並統歸四野指揮。”

“我們必須明確一條基本原則,”譚冠三伸出一個手指,“這就是堅決執行中央的決定,不能給二野抹黑。”

“譚政委說得對。”張國華強調說,“18軍先浙西、閩北、贛東北地區向湖南之常德、邵陽一線集結,而後西出貴州,遷回川南。路途遙遠,我們要有吃苦的準備,堅決完成任務。如果誰吃不了這個苦,就不要在18軍!”

從張國華的話語中,參會的幹部意識到肩負的使命神聖,一個個神情嚴肅。

譚冠三站起身來,提高了聲調:“張軍長的話,一言九鼎,是我們南下參加湘贛戰役的最好動員。”

就在張國華、譚冠三的你一言我一 語中,一次偉大進軍的政治動員和軍事部署結束了。

7月初,第18軍到達贛江一線。8日,林彪、鄧子恢指揮四野第12、第15兵團和二野第4兵團共10個軍,向部署於粵漢鐵路(今京廣鐵路南段)岳陽至長沙段及江西萍鄉、宜春、上高地區的白崇禧部7個軍約15萬人發起攻擊。

首先以第15兵團第43軍奔襲奉新、高安,準備包圍突出於該地區的白崇禧部一個師,誘其增援,主力伺機殲滅援軍。但守軍先期南撤。當日,林彪、鄧子恢得悉白崇禧集團一部擬在上高、宜豐一線。

扼守,即令第43軍停止前進,令第4、第12兵團加速兩翼迂迴,力求合圍殲滅之。

7月12日,張國華率第18軍附屬第4兵團西渡贛江,取捷徑直插醴陵、萍鄉,對白崇禧集團實施兩翼迂迴。白崇禧發覺解放軍以重兵向其側後迂迴,於13日下令全線向攸縣、茶陵地區撤退。

四野各部遂展開多路追擊,殲其後尾一部。 由於白崇禧部已全部退卻,不可能將其截住,加之氣候炎熱,部隊在追擊中病員日益增多,四野指揮部決定:“目前勿須急進” ,改以旅次行軍速度,第15兵團到達分宜、宣春之線待機;第12兵團向醴陵、株洲、長沙地區前進;第4兵團進至安福、永新、泰和地區。至19日,湘贛戰役即告結束。歷時12天的戰役,殲白崇禧部4600餘人,先後解放贛西及湘東22個縣城。是役,18軍部隊經受了在南方山地、水網稻田作戰的鍛鍊。

經過短期休整,7月底,張國華、率領18軍由吉安向永新開進。

開國中將張國華率部解放自己的家鄉永新


今日永新

張國華騎在馬上,俯看故鄉的青山綠水,一種莫名可狀的感慨陡升心頭。闊別家鄉近20年了,唐朝賀知章的《回鄉偶書》躍入腦海:“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光陰似箭,自己已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名軍長了。 往事如煙,像幅幅圖畫浮現在他的腦海。

“軍長,和家鄉的親人聯繫上了嗎?”王幼平的問話打斷了他的思緒。“沒有。‘圍剿’、‘清剿’那會兒,擔心連累親人,名字都改了,哪還敢給家裡聯繫。後來聯繫過,但沒能聯繫上。”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我看,毛主席這首詩配你再合適不過了。”

“哈哈……我曾經想過,總有一天要回來解放永新,我的願望實現了。駕!”張國華的雙腿只是輕輕在馬身上加了一點力,那匹跟隨他多年的棕黃色馬兒便明白了主人的意思,揚蹄飛奔。

“永新,我回來了……”餘音在天空迴響,望著張國華英姿勃發的背影,王幼平喃喃自語:“無巧不成書。”

1949年7月28日,第18軍兵分兩路進攻永新守敵: 一路由張國華率領,從高橋樓鄉蓮花坪過禾水河,經東門浮橋,由東路進攻;一路由譚冠三率領,從北門進攻。兩路人馬趁夜色向永新縣城邁進,當指戰員突然出現在守軍面前時,毫無防備的守軍驚慌失措,草草組織反抗,戰至深夜,守軍見解放軍勢不可擋,不得不棄城向湖南方向逃簾。

永新經過夜炮火的洗禮迎來了嶄新的一天。這天,晨曦初露 ,住在街 上的人家推開門,驚奇地發現街道已被清理乾淨,解放軍有序地在各戶的屋簷下休息,“解放永新”、“解放軍為人民打天下”、“不忘人民養育恩,為了人民敢獻身”的標語處處可見。

“紅軍回來了,紅軍回來了!”喜訊使小小的縣城沸騰起來,人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歡迎解放軍的群眾一茬又一 茬 ,他們自發站在道路兩邊,熱情地向解放軍揮動著手臂。有的給解放軍遞茶葉蛋,有的送烙餅,還有的把新做的布鞋硬塞到戰士們手中,臨街開小食店的店家乾脆把鍋灶搬到街沿上,為指戰員蒸饃、做飯。

張國華騎在馬上,頻頻向家鄉的父老鄉親問好、招手致意。

“我聽見解放軍管那個騎棕黃色大馬的人叫軍長。”“軍長?我怎麼沒瞧出來他像當大官的樣兒呢!”那個軍長的口音像是咱江西的呢?”

聽見老百姓的對話,隊伍中的一名戰士自豪地說:“大叔、大嬸兒,我們軍長叫張國華,是永新官山的,和我還是同鄉呢!”

“咱永新官山出了個軍長,叫張國華!”“張軍長是官山人!”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當18軍進入官山時,方圓幾里的百姓聞訊後蜂擁而至。

“軍長,你娘來了。”偵察營的馬健氣喘吁吁跑來稟報。

“什麼,我娘來了?快帶我去。”

張國華扒開人群,急切地向老大娘走過去,“娘……”

“我的兒子回來了,我的兒子回來了。”一位白髮蒼蒼、滿面皺紋的老大娘在一名小女孩的攙扶下 ,從人群中顫巍巍走了出來。簇擁的人群立即騰出了一條道來。

“快,快,讓娘摸摸。20年沒你的音信,娘還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娘想你,雙眼都哭瞎了呀……”

四目相對,張國華愣了一下,他立即上前扶住老太太:“娘,我回來了,今後我會好好孝順您……” 一旁圍觀的群眾悄悄用衣袖擦拭眼角的淚水。

把老大娘安頓好後張國華與馬健向官山的露天大戲臺走去,那裡將隆重集會慶祝永新解放。

“軍長,那不是你的親孃。”

“誰說不是?”

“我剛剛察覺到你有一點遲疑。”

“你小子不愧為偵察兵,蛛絲馬跡都沒逃過你的眼睛呀。”張國華仰望了一眼天空,說,“當年永新6個村莊的300餘戶張姓人家,80%的人都跟著紅軍打天下了,回來的畢竟是少數呀。大娘的親兒子有可能回不來了。”

“軍長,你當真要認老太太當娘?”張國華毫不猶豫地點點頭。

誓言無聲。後來,張國華時常對老人噓寒問暖,及時送老人之所需,並委託留在永新工作的馬健照顧大娘,他用行動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他的孩子們都知道,除了湯富蛾奶奶外,在永新還有一位奶奶。

張國華趕到時,戲臺已佈置成主席臺,“熱烈慶祝永新解放”的大紅標語已高高懸掛在主席臺正中央,周圍的彩旗迎風招展。

“各位父老鄉親、兄弟姊妹,我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我們奉毛主席、朱總司令之命解放永新。今後,永新人民再不用受地主土豪劣紳的欺負了,共產黨要帶領大夥兒過上好日子,要讓大家有屋住,有衣穿,有飯吃,有地種……”

掌聲歡呼聲連成一片。鄉親們憧憬著未來,臉上的笑靨燦爛如花。

慶典結束,張國華帶著警衛連進村入戶走訪慰問群眾。下午,當他們準備返回部隊駐地時,一陣爭執聲傳來,他們連忙循聲而去,只見4個揹著槍的人罵罵咧咧地從一戶人家出來。張國華向馬健使了個眼色。

馬健大喝一聲:“站住!哪裡的?”

那夥人看見解放軍拔腿想跑,警衛戰士立即上前堵住去路,麻利地卸下了他們身上背的“中正式”步槍。

“我們是鄉公署的,奉命收租。”

“現在解放了,舊的政權推翻了,舊的制度要廢除。你們奉誰的命?”張國華厲聲喝斥道,“租呢?”

領頭的鄉丁趕緊從腰間取下一個布袋交給張國華。

“帶下去。”

聽見鄉丁被抓,被搶人家的門打開了,一箇中年婦女走了出來。

“大姐,拿好。”張國華把布袋遞了過去。

“謝謝,解放軍!有你們在,鄉公署的人再不敢來打劫了……”中年婦女一邊感謝,一邊伸手接布袋。

突然,張國華像發現了什麼似的,一把握住大姐的右手。中年婦女察覺到張國華驚詫的表情,急忙把手縮回來,紅著臉說:“生下來時就有6根指頭。”

張國華連忙說:“我有個表姐叫張紅蓮,你認識嗎?”

“我,我就是。莫非你就是,就是大家說的那個張軍長?難道你是……”張紅蓮一時激動,說起話來結結巴巴。

“我是福桂,張青雲、湯富蛾的兒子。”

“村裡人講,軍長是張家人,沒想到是咱家的福桂。同村的鄰村的張家人都趕著去認親。上午,我就上你家,約你父母同去,他們卻推辭說家裡活多,不去湊熱鬧。”

“紅蓮姐,我爹孃在哪裡?帶我去!”張國華的心怦怦直跳。

紅蓮帶著張國華一行人抄近路回了家。

站在家門前,張國華覺得既熟悉又陌生。他輕輕推開門,一縷陽光射了進來,揚塵在太陽的光束裡分外顯眼,屋內四壁空空的。張國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過去家裡雖然窮,但母親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如今的家這般光景,不知空了多少年了?”

“國民黨‘圍剿’、‘清剿’那會兒,你的家被燒了,你父母帶著你的妹妹和弟弟流落他鄉,前不久才回家,還顧不上收拾。”表姐說完,用手撣了撣門口的蜘蛛網,“走,到田裡瞧瞧,他們可能在地裡收拾。”

遠遠地,兒時熟悉的那座老水車映入張國華的眼簾,父子倆在池塘的腳踏水車踩水的情景浮現眼前。漸漸地,水車離張國華越來越近,他看見有兩個人在踩水車。從身段看,應該是兩個女人。張國華猜想其中一個是母親,一個是妹妹六蓮。離水車不遠的田地,雜草叢生,地裡有兩個人正彎著腰,像是在除草。

“是他們!”表姐激動地喊道,“叔、嬸……”

霎時,張國華淚如泉湧,他大步流星向父母奔去,邊跑邊喊:“爹、娘,六蓮,我回來了!”

聽到呼喊聲,伏在木欄上踩水的湯富蛾驚呆了,腳停住了,六蓮一腳踩空,差點從水車上摔下來,趕緊抓住木欄,田間除草的父親扔下砍刀,向張國華跑來。

“福桂嗎?”張青雲搖晃著張國華的雙臂。

“哥!”六蓮“嗖”地從水車上跳下來,把湯富蛾扶下水車。湯富蛾驚喜地問:“是福桂嗎?真是福桂嗎?”一雙小腳撲撲向父子倆跑來。

一家四口抱成一團,泣不成聲。

“快過來,全桂,這就是你那個參加紅軍的哥哥。”張青雲對著田間一個十四五歲,手裡捏著一把雜草,呆呆站著的男孩喊道。

張國華正想詢問全桂是誰時,就被湯富蛾挽著手:“先回家,回家再說!”和著一陣陣鞭炮聲,張國華一家向家邁進。 跨進門檻,張國華像是想起什麼似的,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大洋,轉身對馬健說:“殺頭豬,大夥兒都在這吃飯。替我給政委請個假,今晚我在家裡住。”

坐在母親身旁,張國華頓時感覺到了家的味道。他小心地問:“家裡怎麼這般光景?”

“你走後,我們先是出去躲了一陣子,後來,爹扔不下這個家,又回來了。過了不久,國民黨‘清剿’,張正他爹帶著鄉丁挨家搜查,逼鄉親交出家中參加革命的人,很多人慘遭殺害搜查我家的那晚上,幸虧有人通風報信,我們藏到田裡,才躲過了一劫。”張青雲流著淚說。

“當時的情形太可怕了,鄉丁一邊叫囂,一邊打砸搶燒殺,全桂才看見這個陣勢嚇得哭了,在田裡,你爹使勁捂著他的嘴。鄉丁走後,你爹挑著籮筐,把全桂藏在裡面,一家連夜逃出來。 路上,你爹磕在了一塊石頭上,流了不少血,他一手捂住傷口,愣是不敢歇下來。走了幾天幾夜,大概趕了一百多公里的路,一顆懸吊吊的心才稍稍安穩一些。 ”湯富蛾講述當初的情景時仍然膽戰心驚。

“全桂是……”張國華眼瞅著眼前這位同自己離家時年齡相仿的男孩問。

“咱老張家的根。這孩子命苦,半歲時母親因產後風去世,5歲時爹又死去了。全桂他爹臨死之前把全桂託付給了我們家。”張青雲解釋說。

“以前我們一直瞞著他還有一個哥哥。這次回來才告訴他,有一個哥哥 參加了革命,還讓他保密,千萬不能洩露出去。”六蓮補充說。

“六蓮成大姑娘了。”張國華望著妹妹,掐了掐指頭,說,“今年32了吧,成家了嗎?”

張國華這麼一問,六蓮漲紅了臉,低下頭搖了搖。

“兵荒馬亂的,我們一家一直處於逃亡生活,今天這兒,明天那兒。我做零工幫人家幹泥瓦活,一人做工,四人生活,經常是吃了早飯沒晚飯的,為了生計,你娘還常在碼頭幫人搬貨……”

聽完父母悲慘的經歷,張國華哽咽著說道:“苦了你們了,我沒有盡到做兒子的責任呀! ”

“你成親娶媳婦沒有?”湯富蛾撫摸著張國華的手問道。

張國華點點頭,說:“媳婦是山西的,叫樊近真。我們有一個女兒,叫難難,兩歲半了。”

“媳婦呢?沒和你一塊?”

“懷上了,過了這個月怕是要生了。我要打仗,她跟著我不方便。前些日子她來信說,在南京,過些日子隨部隊去湖南。”

“好,好,好,咱張家後繼有人了,一家人團圓了,好好好呀……”

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暗。紅蓮、六蓮和警衛連的戰士們,已把一大桌飯菜張羅上了桌。張國華一家人圍坐一起,歡聲笑語,高高興興地吃著晚飯。看著眼前久違的一切,張國華眼睛溼潤了,思緒就像大海那洶湧的波濤,翻騰開來。他不緊不慢地向家人講述自己離開家後的經歷。

第二天一早,張國華把家中的水缸都挑滿了水,向爹孃道別後,回到了軍部在永新縣城的駐地。

8月初,二野各部隊先後舉行隆重的授旗儀式。儀式結束後,張國華、譚冠三向各師團領導傳達了劉鄧8月3日下達的最新指示:除第4兵團依據軍委命令,第一步協同四野先出廣東、廣西然後由廣西迂迴昆明,第5兵團從江西上饒經長沙、晃縣出貴陽。第18 軍暫時集結永新地區,受四野指揮,參加湘南作戰,而後逐步向武岡、會岡移集。

在永新休整的日子裡,張國華在家裡僅住了一夜, 其他的日子,他都在為部隊進軍湘南的事忙碌著。轉眼一個月過去了,18軍轉歸四野第12兵團指揮,部隊將開拔參加對白崇禧集團作戰。張國華讓馬健把家人接到軍部。

“爹、娘,部隊要離開永新向湖南開進了。我不在身邊,你們要照顧好自己,我想帶全桂隨部隊南下,學習文化知識,今後他要參與新中國建設,不能沒有文化,不能僅滿足當個剃頭師傅……等全國解放的那天,我會把你們接來…….”

然後又囑咐妹妹:“六蓮,委屈你了,爹孃就託給你照顧了。還有,找個忠厚老實的人成家……”

時值初秋,江南的太陽依然灼熱,村邊的樹林子照舊是綠油油的,全無秋天的景象。戰士們正忙著把一塊一塊的門板和搭帳篷用的席子拆掉,送還給老鄉。全國還有大片的土地等著解放,他們又將踏上新的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