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伴我三十年,都經歷了些什麼?

我出生於四川冕寧縣的一個邊遠山區,在我記憶裡,每年過年時候,會有人胸前掛著相機挨家挨戶串門照相,我們在父親的安排下偶爾會拍張全家合影,而我年邁的奶奶最不喜歡照相,我問她為什麼,她說把魂拍走了。原來她認為照片上的人像是自己的魂魄。

1994年,當兵復員後的我22歲,工作地點就是家鄉的基層林業部門,每月工資136元。在各報刊上發表“豆腐塊”文章是我的業餘愛好。

記不清是寫稿配圖需要還是別的什麼原因讓我萌發出買相機的想法。

攝影伴我三十年,都經歷了些什麼?

我的第一部相機

還依稀記得當時的情景,從工作地出發,轉三趟班車,來到西昌專門賣相機的地方,與售貨員一翻討價還價,花1500元買回一個全手動機械相機。

抱著屬於自己的相機,心裡充滿喜悅,根本沒有理智地去想用它來做什麼?這可能就是年輕人階段的率性而為,不管結果怎樣,只管經過。

從相關書箱上去了解快門、光圈、感光度三者間的關係,從實際操作中得出經驗。為了弄清這些區別,每次拍的都會把參數記下來,待照片出來後進行對比,從中找經驗。

而讓人苦惱的是膠片和沖印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卷膠片能拍30來張,加上衝印,得花30元左右。

攝影伴我三十年,都經歷了些什麼?

雅礱江晨霧拍攝現場

1998年,由於工作調到機關,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相繼的退耕還林工程中需要記錄保存一些照片,遂用一個傻瓜相機和一部松下磁帶攝像機做為記錄設備。2OO3年,我的第一部數碼相機是奧林巴斯,主要用於工作需要,600萬像素,內存128M。這個配置在現在看來連手機都不如。小巧攜帶方便,為各報刊配圖也很方便,最主要是能適時看到所拍照片,減少了膠片和沖印照片的開支。

攝影伴我三十年,都經歷了些什麼?

慶和年

隨著時間的推移,手頭的相機也不斷更新換代,幫助自己文稿配圖增彩,先後被《中國綠色時報》、《四川日報》、《工人日報》、《綠色天府》、《涼山日報》等報刊發表作品3000餘條、各級攝影賽事中也有所斬獲。現成為視覺中國簽約供稿人、人民攝影特約攝影師、四川生態旅遊攝影協會理事。

攝影伴我三十年,都經歷了些什麼?


重點說下目前,入駐頭條號已有年餘,每天在這裡海遊,偶爾發些單位圖文增加個宣傳作用,所以沒有仔細研究,錯過了扶持階段。

今年想給自己的一個定位,所以想加v,看到要提供4個優質答案,一週通過了,可有句話叫持續貢獻不夠。又只有繼續吧,持續貢獻夠了,申請,沒通過。一個月後再申請。遂參加了這個頭條公開課,已有6個滿分,這是第7個還有1個才算畢業。為自己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