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之一,曾蓄鬚明志

今年,是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25週年。

在中國,“梅蘭芳”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位居“四大名旦”之首,通過不懈努力將京劇藝術發揚光大。 梅蘭芳於1961年辭世。他的一生,也如同一出餘韻悠長的戲曲,值得後人品味、懷念。 八歲學戲,十一歲登臺 1894年,梅蘭芳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家人為這個孩子取名為瀾,字畹華,寄託了美好的寓意。

四大名旦之一,曾蓄鬚明志

8歲那年,他被家裡人送去學戲。剛開始,梅蘭芳在“唱戲”這條路走得並不順當,即使學上幾個小時,簡單的四句老腔都難以唱下來。氣得先生說“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 這番話對年幼的梅蘭芳觸動很大,他立志一定要學出個樣兒來。 於是,每天天不亮,梅蘭芳就起床練嗓子;嚴寒的冬季,即使冷風呼嘯,他也會堅持練功:踩蹺、踢腿、跑圓場……為了練好蹺功,梅蘭芳在一條長板凳上放上一塊磚,再將雙腳綁在兩根木棍上,站到磚上。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生活絕對算得上苦。但梅蘭芳堅持住了,經常一練就是幾個時辰。 在磨鍊基本功的同時,他在11歲時登臺演出。在後臺,梅蘭芳也不閒著,而是認真研究別人的唱腔、動作,一一記在心裡,仔細揣摩。

從小有名氣到紅遍大江南北 在從藝之路上,梅蘭芳先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等名家。由於捨得下苦功,再加上老師的悉心教導,梅蘭芳唱戲的技藝大有長進。

在北京演出時,他已經小有名氣:嗓音清亮、宛如鶯啼,常常令觀眾聽得如痴如醉。他還曾憑藉出色表演,在某一年京劇演員評選的“菊榜”上摘得探花。 不過,許多人都認為,在上海的演出,才真正令梅蘭芳紅遍大江南北。有資料顯示,1913年,梅蘭芳受上海許少卿邀請首次赴上海演出。11月16日第一次貼演扎靠戲《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演大軸戲,風靡一時。 之後幾年,梅蘭芳常常會來上海演出,每場都十分受歡迎。比如,他唱的《黛玉葬花》更是博得滿堂彩,觀眾驚歎梅蘭芳的演繹如同林黛玉轉世,捨不得他謝幕。 漸漸地,梅蘭芳也開始了藝術上的創新。在他的舞臺演出中,不僅“唱戲”,而且要“演人物”;一出《霸王別姬》,他的劍舞瀟灑柔美……如此,逐漸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梅派”藝術。

四大名旦之一,曾蓄鬚明志

抗日戰爭期間蓄鬚明志 1927年,在《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中,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選為京劇“四大名旦”。

名氣越來越大,但梅蘭芳在生活中一直十分謙虛低調。 據其秘書兼摯友許姬傳回憶,初次接觸時,當時梅蘭芳早已名滿天下,還是含笑地說“崑曲出生在南方,你們聽哪句腔調得不準,那個字念得不合適,請你們告訴我。” 雖然梅蘭芳平時對大家彬彬有禮,毫無傲氣,但他卻有一身傲骨,溫和不軟弱。梅葆玖是梅蘭芳之子,在生前曾提到,父親在抗日戰爭期間蓄鬚明志,絕不為日本人演戲。 那段時間,由於沒了經濟來源,迫於生計,梅蘭芳一度要靠賣畫清貧度日,但也毫無怨言。直到抗戰勝利後,他才重新登臺演出。 享譽國際的藝術大師 1951年,梅蘭芳被任命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此後,他又先後擔任了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學院院長等職務。直到1961年因病去世,他一直為弘揚京劇藝術而努力。

梅蘭芳去世時67歲。在他的一生中,主要從事京、昆表演,創編了一批新戲,也加工整理了一批傳統戲,如《一縷麻》、《嫦娥奔月》等。他對中國戲曲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也包括戲曲理論方面的貢獻。 梅蘭芳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大師,其表演被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他以半個多世紀的舞臺藝術實踐,為京劇藝術的繼承、革新、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曾有人評價,梅蘭芳的一生就如同一臺餘韻悠長的大戲,值得後人仔細聆聽。縱使時光流逝,仍能辨出其中的豐厚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