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的不是全世界的熱鬧,而是一個人適當的孤獨

不要害怕孤獨,適當的孤獨往往會讓你更強大。

剛開始聽到這句話,我在猜想它的可信度。於是我開始關注身邊優秀的人。我們班有一個準備考中翻的姑娘。每天都很有規律的準時到班裡,有課上課,沒課就自習。因為我和她坐在一排,經常能看到她聽視頻課,看書,做筆記,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學習。那姑娘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的。我並不是說她沒有朋友,經常也能看到空間裡她和朋友聚餐的照片;我的意思只是說,她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總是一個人。

你需要的不是全世界的熱鬧,而是一個人適當的孤獨

一個人吃飯,可以吃的很快速,吃完就去做自己的事;一個人走路,不因為路上和別人聊天而耽誤時間,回到寢室就會多學十幾分鍾……而且,就我知道的,她每天生活也十分有規律:每天早上起來去操場跑步,回來去食堂去早飯,吃完就去上課,晚上回來10點就會上床睡覺。有一次因為活動分組,我們分到了一個組。活動期間也算是熟識了,我有點好奇,問她每次都是一個人,會不會覺得孤獨。她笑笑:“不會啊,我每天都很充實,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並且十分有意義的事,怎麼會孤獨?”

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們所謂的害怕孤獨,不過就是不夠忙而已。

因為不夠忙,日子過得渾渾噩噩的,自然害怕一個人獨處,害怕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對自己的不滿。因為我們沉醉此時的安逸,不願改變,所以我們才會害怕孤獨。不要害怕孤獨,適當的孤獨往往會讓你更強大。這次,我深信不疑。

你需要的不是全世界的熱鬧,而是一個人適當的孤獨

無需等待誰的參與才能開始一件事,無需有誰陪伴才能進行下去,孤獨就給人這樣的力量,日子因獨處變得純粹,過成一氣呵成式的篇章,既能使人生呈現條理,又給人以穩定的進步。

孤獨看起來可悲,卻讓人主動把握生活的節奏。獨處看起來無聊,卻是一種很好的能力。成長就是逐漸脫離依賴的過程,獨處讓一個人變得堅強,認清自我,形塑當下,同自己對話,得出深刻的思考。

孤獨逼一個人優秀。周國平在《獨處是一種能力》裡寫道:“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你需要的不是全世界的熱鬧,而是一個人適當的孤獨

這也是三種境界。孤獨的人起先懼怕孤獨,進而享受孤獨,最後需要孤獨。每個最終愛上獨處的人,都會經歷這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讓人與孤獨鬥爭,擁有獨處的勇氣;第二個境界讓人習慣孤獨,剝離開自己對他人的依賴,從自身尋找動力源。第三個境界讓人看清,孤獨是一種標準,一種高於隨波逐流的標準。

一個嚮往孤獨的人,必定想成為更好的自己,一個能夠利用好孤獨的人,一定可以在獨處中收穫許多價值。給自己一點時間獨處,讓自己孤獨起來,你會發現更好地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