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大學老師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萬重山老師


幾點自我約束要求,望共勉!

不要遲到

老師要不要在上課鈴響起之前來到教室?

對於大學課堂而言,得到的答案並不唯一。有些老師擔心,自己過快來到教室,會使同學們有些拘束,課間的教室氛圍過於緊張,反而不利於教學的展開。這種擔憂很有道理,但也許該“擔憂”的並不是“早到”這一行為,大學老師“早到之後做了什麼”,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上課鈴沒響,老師應該賦予學生自由和活力,儘量不要用課堂秩序的標準去評判他們。同學們也許會對你視而不見,嬉戲吵鬧,這時候你不要發脾氣,用和善的目光靜靜觀察每個同學,堅持幾次,同學們會知道,在下課時間,你和他們是可以打成一片的。

我們要明白,早到之後靜靜觀察學生,是老師為自己爭取教育資源。在學習壓力不大的大學裡,課間往往是同學們思維、社交最活躍的時候。對於老師而言,觀察許多機靈的小腦瓜同時運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班裡幾位同學在策劃“文化周”活動,其中一個同學突發奇想,解決了問題,老師觀察到了,在課堂上表揚他“思維開闊”“做法積極有效”等等,絕對會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


教學形式和手段要富於變化

前些年,一所211大學的學生髮動了一場“課堂革命”,這一事件令我印象尤深,他們的旗幟也極為鮮明——“讓PPT滾出教室”。

應上課、考核、備案的要求,PPT教案已經成為大多數大學課堂的“標配”。PPT在課堂的推廣才不到10年,它可流通、可編輯、內容全、表現力強等特點遠勝於傳統板書,為什麼它會受到排斥?

在現代大學裡,會用PPT的老師太多,而會教學的老師太少。

一切教學形式、手段的變化,核心都是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而不是為了給任意一方提供方便。真正的大學老師,應該是一位知識淵博、關愛學生的“多面手”,不僅在教室裡能上課,在教室外也能講學。

形式、手段的變化,也是師生一份難得的感動。

我曾經見過一位中年教授,一天晚上上選修課,突然間停電了。這位老師非但沒有被打亂節奏,反而拋開書本、天馬行空,講得更生動靈活,富有情感。一片黑燈瞎火之中,學生們舉著亮屏幕的手機,專心地參與到課堂中去。那一刻,時光美好得彷彿停止了一樣。過了許多年,這位老師依然感嘆“從今以後,也許再也碰不到這樣夜晚了”。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熱鬧的課堂,有可能是譁眾取寵的“虛假繁榮”“泡沫經濟”,教學效果不一定很好。一個讓學生受益頗多的課堂,才能體現它的價值。

要時刻注意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細細體味課本的文章、案例。老師的提問必須精心結構,保證思維的深度、嚴謹性、討論性。

比如論述“小提琴手”在一個樂隊中的必不可少的作用,然後提出“小提琴手是一個樂隊中最重要的構成”的結論,號召同學們進行思考。在逐漸討論中,他們從起初的“感覺不妥”,會深入到邏輯領域,得出“ ‘必不可少’只能論證必要性,不能得出‘更重要’的比較結論”這一信息。通過類似方式,學生的思維能力便能得到很好的訓練。


第一堂課很關鍵

大學課程的第一堂課包含著許多信息:

1.老師和學生相互瞭解

2.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

3.學生對老師教學特色的瞭解

4.老師對學生知識接受模式的探索

……

上好第一堂課,往往為今後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定下一個基調。所以,老師一定要精心備課、把握好教材和相關材料,對整個課堂的轉承起落做到心中有數,準備好教具。在課堂上,儘量保持課堂的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另一方面,也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展示才能,彰顯觀點。上好第一堂課,意味著這門課程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趣例和笑話,成就一個好課堂

幽默是溝通的藝術,它對於一個成功的大學課堂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真正的“趣例”和笑話,和譁眾取寵、講段子等等,完全是不一樣的。

真正的趣例是教學的延伸,它可以活躍課堂、促進接受效果。老師講一個非常貼切的趣例,學生會記得很久很久,忘不了這個趣例,就忘不了其中的知識點,也就忘不了這位老師。講趣例,能讓同學與老師的距離更為貼近。一方面會促進此前的知識吸收,另一方面也會創造出師生交流的機會。


多給自己充電

“成為大學老師”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終止,相反,它意味著你“有章可循”的學習已經基本走到頭了,接下來你提升自我的路,將更為艱難。

曾經有一位前輩和我說,大學老師無非就是做到兩點:第一、關愛學,第二、知識水平過硬。大學老師需要關注許多領域,比如“學生”這一群體,有追求學術的同學,也有一般同學。這就要求一位導師能上好普通的課堂,也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學術水平,去幫助想要追求學術的同學。

針對課堂,老師需要翻閱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從中汲取營養,並主動與自己的工作實際聯繫起來,把閱讀所得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或許有些老師會問“我又不是教育學院的老師,這麼多領域,我怎麼兼顧得過來?”知識到了一定層面,總是相互打通的。關注這些雜誌,不僅能促進老師的教學水平,而且還有可能為你本專業問題解決,提供一個新思路。


知錯就改,不怕向學生道歉

“言多必失”,在課堂上的另一種衍生,很有可能是“學多必雜”。

學雜了,就容易混亂。比如李白和李賀搞混了,杜甫和杜牧搞混了等等。如果你講錯了,或者某些做法處理錯了,一定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被影響人認錯,向學生們道歉。但如果不知錯就改,今後無論再怎麼努力,你都無法再贏回學生對你的信任。

男兒膝下有黃金,而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更勝黃金。

當老師承認錯誤公開向學生致歉,做人、做事、歉意的內容,都會成為一種鮮活、可貴的教育資源,它帶來的積極效果是非常大的。


對學生應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偏私

聰明、誠實的學生誰都喜歡,但作為老師,學生的情況是不可控的。退一步說,老師對學生的瞭解,也就大學4年。

有的同學起點很高,但成長的高度有限;有的同學起點很低,但前途無可限量,4年時間,作為老師又能看得多長遠?

教育應該對學生一視同仁,偏愛是當老師的大忌。

每一位同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各自有著斑斕多姿的內心世界。作為老師,我們有義務去儘量關注每一位同學,發現他們的可愛之處,發掘出他們無窮無盡的可能性。教育的本質始終是“成就一個人”,從未改變。一些小舉動便能彰顯你對學生的關心——和他開個善意的玩笑;誇誇他的長處;和他一起吃個飯、打個球……

善良和關愛,就像一顆種子,你埋下它,它便有權利憧憬收穫。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全國上百所師範院校,“師範”的意義是什麼?就是這句“學高為師,身正在為範”。知識不高就無法教育學生,行為不端便不能為學生樹立楷模,這就是“師範”的要求。

短短的8個字,耗費了多少老師一生的心血。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求知的路途充滿艱辛,但作為一個老師,你還需要為你的學生樹立一個模範。大學老師,不僅是學者、知識分子、老師,更是一個正直的人,誠信的人。



加拿大的德里克


除了這一點:大學男教師不傳出和女學生的緋聞、不性侵女學生,這樣的大學老師就是好樣的大學老師。

目前,只要提到大學,給人的感受就是大學老師緋聞不斷。近日不是又冒出一宗性侵女生的事件嗎?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王雨磊就被學校開除了。

大學老師、教授,沒有傳出緋聞,就把心思放在教學、教研上,當然就可能是個好老師了。相反,如果老師的心思都放在女生身上,要想成為好老師那就很難了。你的看法呢?


一起來喝二兩酒


古人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可見老師的偉大。

我認為理想中的大學老師應該:

一,把學與教最佳結合,把學生與教師融為一體的教學方式。

課堂上,是循循善誘的教師,再也不是那種自命不凡的教師;下課後,是孜孜以求的老師,再也不是那種空對空從理論到理論的老師。

比如,應用教與學一體化設計,真正的上好每一堂教學課,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在充分動手操作、思考探索、合作交流中思考、理解知識。

二,傳授給大學生年輕一代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的能力。

比如,理工科的學生要做物理、化學以及專業基礎課的實驗;文科學生安排有各種調研實驗;體育、藝術學科的學生安排有一定的設計製作或訓練實驗。大學老師指導學生積極地進行這些實驗,努力發現並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慾,培養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三,培養大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與人文的情懷。

據知,部分理工科院校為了追求較高的就業率,過分重視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存在著“輕素質,輕德育”的不良傾向。

教師是教育的關鍵。大學教師理論素養、知識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學生。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郭世佑認為人文素養可以細化為五個方面:愛心,責任心,自信心,堅強的意志,高雅的意境。這五個方面需要我們的大學教師去奮鬥去實施!

如一個大學老師能努力做到以上三條,那就是理想中的老師。任重道遠,大學老師們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