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起源於晉朝推行的這一措施

五胡亂華,是在西晉末期,以北方的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個大的胡人部落為代表,在中國北方建立多個國家,對漢人實施殘酷統治的一段黑暗時期。一般認為,五胡亂華始於西晉滅亡,終於隋朝建立,共歷時近300年。

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起源於晉朝推行的這一措施

在這近300年間的五胡亂華時期,中國北方淪陷,漢民受到外族政權的殘酷統治,人口銳減。如所謂的"胡皇"石勒所帶領軍隊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一次就曾屠殺百姓數十萬。而胡人對漢民的屠殺更是在多地展開,已是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漢人數量急劇減少的主因。據有關數據統計,北方漢族人口自西晉末期的2000萬,經五胡亂華後,只剩下400萬左右,有80%的漢民從北方消失了。

在中國古代史上,北方一直以來就飽受匈奴等外族侵擾,而我國古代各個朝代也是對這些來襲的外族進行了長期的反抗鬥爭。比較有名的就是秦朝建造長城抵禦外族入侵和漢朝武帝時期的遠征匈奴,讓中國北方得以安定多年。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在漢朝遠征匈奴多年後,又再一次造成五胡亂華這樣的悲劇出現?我認為,這與西晉王朝的外族安置措施有關。

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起源於晉朝推行的這一措施

在漢朝武帝遠征匈奴後,北方各外族政權被降服,北方各族大部分選擇遷居塞內,自覺聚族而居,漢朝未對之做出有效管轄。這種現象持續到了東漢,入居塞內匈奴人數越來越多,當地官府已難以對之進行有效管理。到三國末期,司馬師執掌魏國大權。司馬師採納鄧艾建議,將匈奴單于羈留於朝廷,並將匈奴左右各大部落分割為小部落,同時將塞內羌、匈奴等族從塞內遷到塞外居住。但是,過了十來年後,北方的鮮卑又大舉遷入塞內定居。

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起源於晉朝推行的這一措施

西晉成立後,北方各族南遷數愈多,北方諸郡內多有外族與當地人士衝突和襲殺當地官員事件發生,此時已逐漸顯現危機。當時侍御史郭欽曾上書皇帝,建議將塞內胡人遷回邊疆塞外,但未被晉武帝採納。北方匈奴各族依然源源不斷地遷入塞內。

至晉惠帝時期,匈奴、鮮卑、羯、羌、氐已是時常生事了,晉王朝已多次平亂。當時太子洗馬江統上疏《徙戎論》,指出當時關內人口戎狄過半,不服管轄,建議遷徙戎狄。但是,晉惠帝不採納他的建議,仍然將南遷胡人安置在關內諸郡。

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起源於晉朝推行的這一措施

到西晉八王之亂時,西晉王朝已完全沒有能力對各族進行約束管理,先後有前趙、成漢、前燕、前涼等等諸族建立政權,五胡亂華正式開始。而西晉懷帝也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被匈奴俘虜北遷的皇帝,其後的愍帝再被匈奴滅後,西晉王朝就結束了。

?綜上所述,五胡亂華是由西晉王朝對北方胡人不斷南遷關內,聚族而居的情形不加控制,任由其發展壯大,最終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導致了西晉對胡人無法進行有效管理,從而引發的一場歷史近300年的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