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肉燕者,又名“太平燕”,福州風味小吃也。

肉燕由來,眾說紛紜,有傳言此乃明嘉靖年間,有一御史告老還鄉回至福建浦城,嘗百味而不足,家廚百思之下,取豬腿瘦肉,揮木錘錘打成泥,摻番薯澱粉,和成肉泥粉團,如擀餛飩皮般上案擀成紙片般薄,切三寸見方薄片,內包肉餡,做成扁食即北方之人稱之為餛飩者,煮熟之後,御史嘗之只覺滑嫩清脆,淳香沁人,連呼“大妙”,追問何名,家廚師因其形如飛燕,信口稱之“扁肉燕”。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後因福建多海,漁業繁盛,福州話裡鴨蛋與“壓亂”、“壓浪”諧音,故民間習俗,喜將扁肉燕與鴨蛋共煮,寓意“太平”,而故肉燕又有“太平燕”之說。

自此以後福州之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必吃“太平燕”,取其“太平平安”之吉意也。有“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之說。

以前肉燕的傳說聽說的多矣,無奈無緣一見一嘗,有一年,帶隊拍攝美食紀錄片《搜鮮記》,來至福州,在三坊七巷一家叫“同利肉燕”的老店一睹肉燕的製作過程,並一嘗此味,如償所願,有口福,有口福。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店主老陳,人頗豪爽,中式打扮,須濃髯長,說話聲若洪鐘,指揮十餘個夥計,皆一身短衫打扮,膀大腰圓,未己,架設肉墩數個,選豬後腿精肉,置於墩上,老陳一聲令下,眾夥計揮舞木錘,此木錘長二尺,頭約一尺,為圓柱狀,後一尺為把柄,木錘上下翻飛,耳邊只聞叮噹叮噹之聲不絕於耳,錘打看似簡單,然細觀之下,卻甚是講究亦頗有技巧,右手手持木錘,每錘一下,左手需伸食指中指將肉泥按順時針攪拌一下,捶一下攪一下,如此方可使肉之纖維上勁,錘打片刻,老陳又開始領呼號子,嗨呀咦呦,嗨呀咦呦,號子聲夾雜木錘擊打聲,如聽拉縴船工般,甚是豪邁。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待新鮮精瘦的豬肉錘打成肉泥,再撒上薯粉,如同和麵般,揉和成肉泥粉團,置於案板之上,手持擀麵杖,反覆壓碾,擀成薄片,此法類於擀餛飩皮,待擀至其薄如紙,取一圓棍,將圓皮纏繞其上,或摺疊刀切,或用剪刀裁剪,此中尚有講究,切成絲狀稱為"燕絲",切成片狀則稱為"燕皮"。燕絲可如麵條般煮熟食用,因含鮮肉,清水煮之亦美味。而燕皮則包裹肉餡,稱為肉燕。肉燕形若餛飩,然相較餛飩,肉燕中餡少而皮香。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肉燕包法,亦講究,同利肉燕一小姑娘,將肉燕皮置於手上,一角放餡,用筷子順勢捲起,手緊握,用拇指食指環繞捏緊,一隻肉燕成矣。包好後的肉燕肚鼓尾散,形若燕狀,下鍋煮熟,老虎嘗之,燕皮薄如白紙,其色似玉,光滑細潤,而肉餡口感軟嫩,湯鮮燕美,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如償所願,有口福,有口福。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在福州,吃一碗湯鮮燕美的肉燕,味蕾之上,肉燕紛紛飛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