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李文亮,時代呼喚“鯰魚效應”

武漢疫情初期,地方政府對李文亮等醫生的意見沒有采取專業態度應對處理,疫情發現、上報機制似乎“失靈”。

追思李文亮,時代呼喚“鯰魚效應”

李文亮醫生

直到疫情超過了地方政府的防控能力,中央政府果斷出手干預,迅速採取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堅決遏制住疫情蔓延,最終取得抗擊疫情的階段性勝利。

追思李文亮,時代呼喚“鯰魚效應”

歷史需要借鑑、反思,才不會在下次重犯類似的錯誤。回想疫情初期,是當地沒有專門的防疫檢驗機構嗎?是我們沒有專門的疫情上報機制嗎?為什麼不能早發現、早上報呢?

追思李文亮,時代呼喚“鯰魚效應”

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身後牆上掛了一幅書法,上書“敢醫敢言”四個大字。敢醫:非典時期,鍾南山院士主動說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體現的是敢於擔當;敢言:非典、新冠肺炎新聞發佈會上,說出的那句“存在人感染人”的話,那可是“一字千鈞”!

追思李文亮,時代呼喚“鯰魚效應”

鍾南山院士

敢醫的人大有人在,敢言的人又有多少?敢醫敢言,鍾南山院士就是這樣的榜樣。

追思李文亮,時代呼喚“鯰魚效應”

鍾南山院士

什麼是“鯰魚效應”?原是指鯰魚在運輸途中不失本能,不斷攪動身體,激活同船的小魚躍動掙扎,避免了小魚們因缺氧窒息而死亡的悲劇。

追思李文亮,時代呼喚“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應用到醫療體制乃至行政體制中,就要求有更多優秀的醫務工作者、政府管理者,他們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能夠處理各種“疑難雜症”。

追思李文亮,時代呼喚“鯰魚效應”

李蘭娟院士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敢於堅持真理,敢於為真理髮聲,不人云亦云,不苟且、不闇昧,牢記使命、守望初心,如此,世界不更加美好?

追思李文亮,時代呼喚“鯰魚效應”

袁隆平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