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且話滎陽柿餅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我哦~

金秋時節且話滎陽柿餅

作者 | 阿憶 圖片 | 網絡

如果你是中原一帶人,大概對“河陰石榴碭山梨,滎陽柿子甜如蜜”這樣的民謠不會太陌生。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正是柿子上市的季節。我們且來說說滎陽的柿餅。

金秋時節且話滎陽柿餅

柿子在滎陽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且栽培一直比較廣泛。《乾隆·滎陽縣誌》曾載:“今滎(陽)蚩蚩之眾,為資生口計,種柿者十之有九”。因種植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其果肉金黃、透亮柔軟、含糖量高、鮮嫩脆甜,而享有“滎陽柿子甲天下”之美譽。

金秋時節且話滎陽柿餅

據滎陽當地老人講,滎陽柿子與朱元璋還有一段佳話。元朝末年,因安徽一代旱災嚴重,皇覺寺收不上租糧和香火錢,方丈藉口將在那裡出家當和尚的朱元璋趕出寺院。朱元璋走投無路,只好背井離鄉,一路要飯來到河南,準備到滎陽洞林寺逃難。

金秋時節且話滎陽柿餅

當他飢一頓飽一頓地來到鄭州西郊、滎陽地界時,餓得飢腸轆轆、兩眼昏花,舉步維艱。他掙扎著來到一片柿樹林裡,此時已過霜降,紅彤彤的柿子像小燈籠似 的掛滿樹梢,朱元璋高喊幾聲:“樹林裡有人嗎?”他見寂無人聲,就爬到一棵大柿樹上,揀熟透的柿子摘了幾個,邊摘邊吃,真是甜似蜜,稠如粥,又解渴又充 飢,不知不覺吃了個肚圓。臨走時又摘了十幾個用破僧衣包著,他萬分感激地對老柿樹作了個揖說:“多謝柿樹大哥救了我的命,日後我朱元璋如能得帝,定封柿老兄為‘傲霜侯’。”誰知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只聽背後有人說道:“那敢情好,到時小老兒一定替柿樹去討封。”朱元璋趕快拜謝老人,老人看小和尚破衣爛衫, 又是外鄉人,此地舉目無親,怪可憐的,於是又送給他乾糧、飲水。朱元璋千恩萬謝,告別了老人家,到洞林寺落腳去了。

金秋時節且話滎陽柿餅

1368年,朱元璋金陵稱帝,滎陽看柿樹林的那位老漢果然進京討封,朱元璋不食前言,下道聖旨,命老漢為奉旨官,隨欽差大臣到滎陽,加封那棵老柿樹為“傲霜侯”。從此滎陽的柿子美譽天下,直到現在,民間不少人自豪地說:“俺滎陽的柿子是洪武爺加封過的——主貴著呢!”

金秋時節且話滎陽柿餅

目前,傲霜侯已經成為滎陽柿子系列加工品—— 柿餅、柿霜餅、柿霜和柿子醋的一個主要品牌。

金秋時節且話滎陽柿餅

聽當地人介紹,霜降前後柿子成熟。人們就開始著手加工柿餅,滎陽柿餅一般用自然乾燥法制成。加工過程大致經過以下四個過程:

1、選果:選用充分成熟、肉質堅硬、果形端正、果頂平坦或微突起、無縱溝、含糖量高、少核或無核品種。剔除機械傷和蟲果。

2、去皮:目前大都採用腳踏式半自動去皮機。將果皮轉圈旋削下。去皮要乾淨,同時旋皮要薄而均勻。

3、曬餅:選光照充足、空氣流通、清潔衛生的地方,用木棒或磚塊搭架,架高0.8--1米,上鋪秫千箔,將去皮後的柿果果頂向上,單層排在箔上曝曬,晚間用席蓋好,防露水,雨天要防雨,約10天左右果肉皺縮,果頂下陷,進行第1次翻動,以後每隔3到4天翻動1次,每次翻動同時進行捏餅,第2次捏餅時柿餅外硬內軟,回軟後沒有發汗現象,就可進行上霜,出霜才好。

4、上霜:將兩餅頂部相合,萼蒂部向外,在缸中放一層幹柿皮放一層柿餅,反覆疊放至將滿缸,然後封缸,放在陰涼處生霜。柿餅上霜與環境溫度有關,溫度越低,上霜越好,滎陽水土得天獨厚,所產柿子做成柿餅,肉肥、霜厚、味甜、質佳天下。故有“柿霜餅唯滎陽獨有”之稱。

金秋時節且話滎陽柿餅

“金桂飄香柿子紅,霜降採摘正秋風,潤肺寧咳稱佳品,健脾統攝誠良種,常人但羨甘澀味,豈知花蒂救治功,最應葉片烹茶飲,他年喜添鶴齡翁”。柿餅的營養價值和食療作用極高,柿餅表面附著一層柿霜,潔白似面,可治咽炎、口瘡。被曬成柿餅時,果肉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滲透到表皮,形成的葡萄糖結晶等,類似蜜餞外面的糖漿,堪稱柿餅的精華。同時,這層“白霜”使得整個柿餅都是乾燥的。柿餅經過加工熬製,可治療便血和老年人咳嗽,對肝炎也有一定的療效。據一些柿餅商介紹滎陽柿餅近幾年已進入東南亞、日本等國際市場。

金秋時節且話滎陽柿餅

2010年8月,滎陽柿樹栽培技藝和滎陽柿餅、霜糖製作技藝被確認為滎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