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溫柔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

給你一個茶餅,你卻不知道如何下手?

這就尷尬了嘛!

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溫柔


茶事活動中,採茶、製茶最辛苦,試茶、選茶最勞神,但是真正有人身危險的事情,卻莫過於拆茶。

首先,用什麼拆就是一個問題,且看茶友們的十八般“兵器”

徒手掰:輕壓型的成功概率應該還比較高,比如老茶婆磚。

拿門擠:此類茶友應該打小兒起,就身懷開核桃的獨“門”絕技。

剪刀剪:質量務必要有保證,一般剪刀只能捲刃,而餅上也不過只一道白印。

更有甚者,菜刀砍,錘子砸......


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溫柔



斯文的姑娘,儒雅的男士,分分鐘變身面目猙獰的綠林莽漢。

這要拆的還是茶麼?怎麼好像關漢卿筆下那個捶不扁炒不爆的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終於,我們在某一天醍醐灌頂,在內心告訴自己應該結束這種“野蠻”的、極其不“美觀”的拆茶方式。

買,買,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刀,茶錐走起!


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溫柔


拆茶工具

拆茶工具,通常分為茶刀、茶錐兩大類。

茶刀外形與“刀”相像,成扁平狀,通常用竹子、動物骨頭、不鏽鋼和一些特殊金屬做成,結構包括帶有刀柄的刀體及刀鞘。

茶刀適合解開壓制不緊或者用料較為粗老的磚、餅、沱茶。拆解茶時,利用刀體前端的尖刃插入茶餅內,以此沿被切軌跡重複上述方法,這時只要輕加很小的外力,即可實現茶餅部分的分離。

選擇茶刀時,宜挑選刀身較薄,頂部有尖的那種。太厚的刀身不容易插入茶餅,但是頂部太尖或者是有刃口的刀容易傷到自己的手,所以最好也不要選擇。

茶錐一頭尖銳,因造型錐狀,故取名“茶錐”。茶錐椎體大多有金屬材料做成,手柄則多樣化,結構包括帶手柄的錐杆體及鋒尖。

茶錐適用範圍更為廣泛,尤其是拆解壓制較緊的磚、餅、沱茶。

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溫柔


Tips:茶錐的挑選

①推薦使用鋼質茶錐。避免材質不佳的工具在面對高緊壓度茶品時,可能會有針頭卷鈍的現象。

②長度不宜過長。太長會導致茶錐重心過於靠前,操控性不佳。

③握把的型制應該確保握持的穩定性,避免因握把型制問題造成施力不便而滑手傷人。

小課堂結束了,“斯文”下來的同學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的要一展身手。

左手拿餅(磚/坨),右手揮刀(錐),開拆。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咦,茶葉忒抱團兒了!報告老師,我這第一錐子從哪兒下?

旁邊的小黑眼疾手快,見縫插針,手起刀落,一時間只見葉片破碎,茶末橫飛……

優雅的小美同學側身躲開一片飛濺過來的茶渣,繼續專心地走錐,眼見茶塊鬆動,即將撬下,手一滑……

快,快,快,誰有創可貼?報告老師,小美扎到手啦!

果然,在一個緊壓茶麵前,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溫柔


拆茶原則

即“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儘量保持茶品條索的完整,避免條索破壞過度,同時又花費盡量短的時間。”

“強拆”,不僅拆茶費勁、容易“負傷”,而且葉片破裂,條索斷碎,不但浪費茶葉還容易導致沖泡時茶湯苦澀。

待茶如待人,瞭解它們各自的脾性後,順勢而為,“拆茶”才能事半功倍。

一把優質的茶錐可以勝任任何型制和緊壓程度之緊壓茶品的拆茶工作,以此為例:


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溫柔



茶磚篇

磚茶在壓制時壓力來自茶品平面的上方(實則相當於上下方同時施壓),因此茶磚的兩個大平面茶品緊壓度最高,不宜作為茶錐的下針點。

從茶磚的長側面選擇茶葉的縫隙橫向下針,全過程保持雙手對於茶磚和茶錐的控制,以防打滑傷人。

一隻手按好茶磚,另一隻手拿茶錐下針,將茶刀從邊緣插入茶磚內部,再往上提起,這樣就能輕鬆的撬起一片茶。

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溫柔


茶餅篇

說到餅茶,很多人立馬會想到普洱熟茶。事實上,餅茶的運用很廣,除了熟普,白茶、六堡、生普都會做成茶餅。

茶葉做成餅,既便於運輸,也利於茶葉後期轉化,有不同於散茶的風味口感。壓制成餅,也帶來一個沖泡問題,需要拆茶。

選擇一個平整的桌面,將茶餅外包裝紙展開,拆茶全程在紙上進行,包裝紙的面積足以保證茶葉不發生溢散。

雙手在茶餅背面左右兩端向下壓,雙臂伸直身體重心前移,利用體重施壓。

依靠兩側施力以及餅面的頂點,可以很輕鬆的將茶餅壓開。


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溫柔



茶餅斷面可以很方便的穿入茶錐,將茶餅撬散會變得很輕鬆。

在拆開較大的餅塊時,推薦雙手向兩側拉動(而不是掰開),將茶葉撥散,留待沖泡時使用即可,可以更好的保存條索的完整。

普洱茶餅:泡餅是市面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普洱茶餅緊壓型制,採用這種方式緊壓的茶餅餅面會有隨模具成型的球面,反置時,茶餅這種球面的弧線更為清晰可見。我們的拆茶方法正是巧妙的利用了這個球面。

拆茶餅的時候,可以從餅背中心的凹陷處開始,將茶錐從凹陷處插入到茶中,向四周放射性的撬起。這樣有兩個好處,一來從凹陷處入手比較容易撬起,二來可比保持餅面的完整和美觀。

需要注意的是,拆茶的時候,一手拿錐,一手壓餅,用錐尖順著茶餅縫隙往裡面慢慢插入,再輕輕的往外掰,說以有人形象的說“剝茶”。

注意插入的角度要和餅面保持平行,而且要儘量的靠近茶餅的表面,撬松後再拔出茶錐從相鄰的地方再次插入茶餅,將茶輕輕的撬起來。

沱茶篇

因為製作上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沱茶比餅茶壓得更緊,更難拆。

沱茶的撬法和茶餅類似,也是從中間的凹陷處開始著手,從邊緣入刀,向裡側撬起,也可以保持茶的外觀,同時比較好著力。

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溫柔


拆茶的技巧

使用茶刀時,首先用茶刀從茶餅的邊緣插入,,這樣不會把茶餅撬的很散碎。

1、拆茶要溫柔,該有做女紅的耐心和細心。解茶的過程也是一個磨練心性的過程。

2、時刻牢記“針頭朝外”的原則,扶著茶餅的左手,要儘量和茶刀或茶錐插入的角度保持平行或者是小角度,而不要放在工具的前面,可以避免傷到自己。

3、注意力要放在刀尖上,用刀尖去尋找壓制的縫隙。順著間隙,稍微用力將茶撬松,再把茶刀再往茶餅裡推進去些,將茶一層一層的剝離茶餅,可以很好的保持葉片的完整。

4、拆解過程中,一旦遇到阻力,不要硬來,嘗試調整進錐的角度,慢慢的滲透。不論什麼形狀的緊壓茶,都應該儘量沿著條索逐一撬起。

因為茶葉在茶餅或茶磚裡團結友愛的抱團成塊,一個不注意,茶錐就會戳破或者戳壞茶葉條索的完整度,撬下來全是碎茶,所以感覺不對就要拔出來。

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溫柔


拆茶是個技術活,更是個熟能生巧的活計。

開拆時不要心急,拆碎了也不必懊惱,每一次下錐都可以是新的開始。

平日裡喝茶,並不需要完全把餅拆的太散,避免氧化太快。可以先拆成塊狀,喝時再細解成散條索狀。

最後因為太碎而不太方便沖泡的部分,我們可以DIY做成茶包,對於愛茶人,浪費,那是不存在地。


茶百科.等閒堂

愛茶,愛上一種生活方式!

愛茶、交流茶,請加茶百科賈留華私人V信號:jialiuhua

一直堅持行走在茶路上,已經8年多,借我的眼睛發現美、傳遞美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