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千兩、400萬錢,最壕海昏侯打臉歷史

史上最讓人啼笑皆非的君主——海昏侯劉賀,據說繼位的

27天內,做了1127件荒唐事,樁樁驚人、歷歷在目,讓他也成為了一個活在歷史典籍裡的“諧星”。歷史都說是“蓋棺定論”,卻沒曾想2000多年後,被侮辱與損害了一千年的劉賀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黃金千兩、400萬錢,最壕海昏侯打臉歷史

海昏侯墓俯拍



2011年,一件盜墓案揭開了塵封多年的歷史一角。經過考古人員的系統性地發掘,共發掘出兩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園牆、門闕、祠堂、廂房等建築遺存,甚至還清理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能夠擁有這樣高等級墓葬的主人在西漢時期定然是列侯以上的皇親貴戚。而墓中出土的海量財富和一方玉印,更有力地證實了墓主人就是那個在歷史中一直扮演著反面角色的“海昏侯”劉賀。這樣一來這座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其實遠超列侯墓本身的歷史價值,甚至可以比肩諸侯王甚至帝陵級別的大墓,而通常情況下漢代諸侯王和帝陵幾乎都已成空墓。


黃金千兩、400萬錢,最壕海昏侯打臉歷史

尚未清理的巨量黃金


既然是曾經歷經王、帝、候三種身份的劉賀,究竟是大財萬貫、富可敵國,還是窮困潦倒、泯然眾人?歷史上莫衷一是,但墓葬卻不會造假,用真實的數字為我們展現出海昏侯劉賀曾經的奢侈與煊赫。墓中主槨室出土的金器加上實驗室考古主棺柩的外棺和內棺之間發現金餅、馬蹄金、麟趾金和金板,出土金器超過478件,重量超過115公斤。早已失勢多年甚至不能參與皇家祭祀的海昏侯劉賀,卻把如此海量的黃金帶入地下,又以驚豔的姿態重回世人面前,不得不說是歷史冥冥之中的奇妙安排。


黃金千兩、400萬錢,最壕海昏侯打臉歷史

出土金餅


在所有的歷史典籍裡,漢代尤其是西漢是一個特別多“金”的時代,皇帝上次臣下動輒就是千金、萬金。例如,當年,漢高祖劉邦在楚漢相爭中被項羽打得四處逃竄,謀士陳平建議用金錢拉攏腐蝕項羽手下的大臣。劉邦欣然同意,一下子拿出四萬金。又比如,漢文帝從藩王被擁立為皇帝,為了籠絡人心,曾給六位元老功臣送了一萬多斤黃金。


黃金千兩、400萬錢,最壕海昏侯打臉歷史

出土金餅


之前考古學界曾經就西漢賜金究竟是黃金還是吉金爭論許久,那如今海昏侯墓出土如此巨量的黃金是不是就說明了此金便是黃金?結論卻是恰恰相反。漢朝的一金相當於一斤,那麼海昏侯墓中的黃金也不過三百多金,與動輒千金萬金的賞賜全不能同日而語。倒是墓中出土的200萬枚五銖錢,總重量高達10餘噸,由此看來鉅額的賞賜更應是吉吉(五銖銅錢)。另一方面,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黃金大部分都表示了酎金,也就是是說這些黃金並非帝王的賞賜,而是海昏侯國本要上交的酎金。只是劉賀既被除名,海昏侯國在他過世後便會被除國,所以這些酎金才會跟隨他一起長眠於地下。


黃金千兩、400萬錢,最壕海昏侯打臉歷史

出土馬蹄金


劉賀若是沒有被飛來的皇位砸中,作為富貴閒王,他的一生想來會富貴平安。然而因為漢昭帝駕崩而無子,本來在昌邑國過得順風順水的劉賀被徵召入朝,立為皇太子。幾個月後接受皇帝璽綬,承襲皇帝的尊號,也算是坐上了皇位。只是他這個皇位做得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一來是權相霍光一手所為,二來也並未謁見高廟。


黃金千兩、400萬錢,最壕海昏侯打臉歷史

出土玉印


沒想到,幸福來得突然,災運也從此如影隨形。在班固《漢書 眭兩夏侯京翼李傳》中便有:“是時,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謀欲廢昌邑王。光讓安世以為洩語,安世實不言。乃召問勝,勝對言:“在《洪範傳》曰‘皇之不極,厥罰常陰,時則下人有伐上者’,惡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謀。”光、安世大驚,以此益重經術士。後十餘日,光卒與安世白太后,廢昌邑王,尊立宣帝。”也就是說,劉賀被廢不是在位27天,做了1127件荒唐事之後,而是即位不過十多天,霍光就已經和張安世一起謀劃廢帝了。如此說來,劉賀的荒淫無度就算不是欲加之罪,也是權臣們更易帝王的藉口,其中究竟有多少真實的成分,或許就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了。之前我曾經寫過,劉娥因為一出狸貓換太子,被誤解了千年。那麼劉賀則是因為霍光所歷數的罪狀和史官們的春秋筆法,被誤解了兩千年也未可知。


黃金千兩、400萬錢,最壕海昏侯打臉歷史

出土竹簡


劉賀被廢以後,上官太后詔令劉賀回到故地昌邑,賜其湯沐邑兩千戶。昌邑王國被廢除,降為山陽郡。從此以後一直到劉賀去世,一直都活得戰戰兢兢、無履薄冰,不禁霍光一直派人監視他的行動,霍光死後漢宣帝亦是十分忌憚。直到山陽太守張敞彙報了劉賀種種痴傻的行為,才讓漢宣帝終於打消了顧慮,認為劉賀此人不足為懼。


黃金千兩、400萬錢,最壕海昏侯打臉歷史

出土青銅器


到了元康三年,漢宣帝統治日益穩固,不知是想要彰顯自己的包容大度,還是對自己之前的做法心生愧疚,他下詔說:“曾聞舜弟象有罪,舜為帝后封他於有鼻之國。骨肉之親明而不絕,現封故昌邑王劉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從王到帝到身份尷尬的平民,再成為列候,劉賀的身份幾經輾轉,終於塵埃落定。四千戶食邑比之為王為帝是時相差甚遠,但靠著昌邑國昔年的積蓄,劉賀過得也不會太差,因而才有了海昏侯墓中的諸般陪葬。


黃金千兩、400萬錢,最壕海昏侯打臉歷史

出土編鐘


至於劉賀是否就如此昏聵痴傻,就墓葬中出土的五千多枚竹簡來看或許未必如此。竹簡中包含《悼亡賦》、《論語》、《易經》、《禮記》、《孝經》、《醫書》、《六博棋譜》甚至失傳已久的《論語·知道》篇,可見劉賀是是熟讀經史子集之人。另外墓葬中還出土一扇孔子屏風,上面記載了孔子的圖像和珍貴的生平介紹文字,可見劉賀還是個推崇儒家思想的人。若得如此下場,年輕時或許鋒芒太露,被廢后又要裝瘋賣傻以保全性命,最終才留下了千古的惡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