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直播回顧+預告 | 餐桌上的人生“績”湯—談親子三角關係

本文節選自9月24日蔡春美老師直播微課《餐桌上的人生“績”湯——談親子三角關係》文字整理稿,內容有所刪減調整。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有多久沒跟家人坐在一起吃飯了?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很快,一家人往往一大早就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午餐各自在外面解決。到了晚餐,全家人才有可能一起享用。

其實全家一起專心用餐有很大的意義。不僅大家坐下一起吃飯,來聊聊家裡面每個人的境況,更重要的是,家人在餐桌上的互動是很多家庭規則的呈現,比如吃飯的時候,飯不可以掉在桌上,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挑食等,像這些潛移默化的家庭互動就會形成這個家庭的氛圍。

家庭可以在餐桌上談論的話題很多,我們今天來談論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孩子的成績,當談到孩子的成績時,整個家庭的互動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

01

雞湯VS“績”湯——家長的期待VS孩子的期待

雞湯是家庭餐桌上常有的食物,成績是家庭餐桌上常常討論的話題。

吃飯本來是一家人在一起享用美食的時刻,但父母更想利用這個時間來“關心”孩子,所謂關心,就是在吃飯的時候問孩子功課寫了沒,成績怎麼樣?隔壁班上的誰又考了第一名。飯桌上,成了家長表達期待的地方。

也是家長表達獎賞的地方。孩子成績好就有雞湯喝,成績不好就只有更多的習題和補習。

可這個時候孩子只想好好吃飯。

於是很多的家庭矛盾和衝突就產生在飯桌上。

02

“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中國式的父母,可以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習慣把“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掛在嘴邊。

但這樣的愛跟關心,有時候會成為孩子很痛苦的魔咒。因為孩子做什麼都要徵得父母的同意。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交了什麼朋友、做什麼事都要和父母說。

可這樣的愛到底是愛還是控制?

其實這更像是一種以愛為名的鉗制。父母沒有把握好愛和控制的程度和平衡,他們為孩子做很多的決定,是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但很多孩子常常會覺得,什麼叫做未來,我連現在都過不好,還談什麼未來。

孩子就會陷入在順從跟反抗之間糾結。

一方面,他們很想聽爸媽的話,不敢反抗,但另一方面,爸媽的期待很多時候是他們永遠承擔不起的枷鎖,孩子很難做到。當他們做不到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不良的行為,比如逃學、強迫、甚至自傷或者自殘等。

成績就是最常見和最頻繁地引發這一衝突的原因。

一方面,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成績要求而受到責備冷落時,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自我價值會變得很低,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另一方面,當父母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爭吵起來時,孩子可能會認為爸媽吵架都是我造成的,如果我成績好了,爸媽婚姻就會好。

03

孩子成績不好是症狀,不是問題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問題”。

成績不好本身不是問題,怎麼看待孩子成績不好,這才是問題。

在家庭治療中,我們常常把成績不好叫做“症狀”,產生這一症狀的原因很可能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之間有問題,成績不好只是症狀之一。

如果一個家庭的家庭關係是扭曲的、忽視的、否認的、投射的、缺乏滋潤的,那這樣家庭裡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阻礙。甚至他在學習的時候,大腦一半在想我的家庭到底怎麼了,這樣如何才能學習好?

04

為什麼家長如此看重孩子的成績

作為家長,您是不是常常這麼認為:

孩子的人生是我的責任,要聽我的話,孩子的表現不能夠讓我失望;

我自己沒有什麼成就,就是希望孩子可以有成就;

自己現在犧牲了一切,可以從孩子的成就換回,生養小孩就像是投資;

我自己受過的苦,絕不會讓子女受第二次,我願意用一切來交換;

我必須要先愛自己,自己幸福才能給孩子幸福;

活的丟臉了比死都還要痛苦。

如果您有這些信念就很辛苦了,因為您想成為一個100分的父親或母親。為此,您不惜把孩子的責任都背上,為孩子付出所有,讓自己非常獨立跟堅強,甚至願意犧牲自己幫孩子計劃未來。但這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還是,您想通過一個優秀的孩子,來證明自己是一個模範的父親或母親?

05

的成績是不是不得不有問題?

我們常常覺得孩子成績好是正常的。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說,成績不好才是應該的?

有這樣一個諮詢案例:

一個開始成績全校第一名的學生,突然成績一路下滑,學校的老師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可後來,在諮詢的過程中瞭解到,只有當孩子成績不好時,爸媽才會為了他的成績而討論,如果成績好,爸媽非常放心,根本不會關注他。

對孩子來說,自己成績不好,反而成為父母之間互動的橋樑。

所以成績不好,很可能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是他背後的家庭關係出了問題。

06

從家庭系統動力看問題——覺察三角關係

家庭三角關係的形成,意味著兩人的功能和第三者有關,且通常是為了減輕一開始雙方關係的緊張。

解釋來說,如果家庭裡只有夫妻兩個人,兩個人之間一定會有爭吵,雙方的關係就會不穩定。這個時候,如果拉進第三個人,就會形成一個三角關係,家庭關係也就相對穩定,雖然這是以犧牲第三個人為前提的。

比如說,夫妻雙方關係不好時,媽媽就把所有對爸爸的不滿告訴孩子,孩子就會和媽媽一起攻擊爸爸。對孩子來講,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幫助了媽媽,但是也會覺得自己背叛了爸爸,甚至會莫名其妙地討厭爸爸。

這時家庭關係看起來好像是穩定了,爸媽之間不再吵架,但是卻犧牲了孩子。

三角關係中任何一個成員的行為,都是其他兩個人行為的產物。爸媽吵架會讓孩子無條件的認為我要幫助爸媽解決問題。但其實夫妻的議題不是孩子可以解決的。

這時我們就要做一件事情——分化。當孩子成熟了之後,就要讓孩子意識到,爸媽是爸媽,自己是自己。

而成績這件事,當他成熟後,他要知道,成績是我自己的議題,和爸媽沒有關係,不能夠把成績不好歸咎於要拯救父母的婚姻。

對於夫妻來講,他們也要清楚,他們的衝突是他們自己的議題,不要把小孩子拉進來。利用與孩子的關係來逃避兩個人之間的問題和衝突。

07 家庭中的三角關係有哪些?

1. 親子的三角關係

父母藉由共同將他們的焦點放在孩子身上,來解決雙方之間的緊張。最普遍發生的就是父親或母親一方拉攏孩子,一起對抗成為局外人的一方。

比如,有一方強勢的爸爸或媽媽,就會有另一方缺位或者被排擠。孩子就會與強勢的一方形成同盟,來對抗另一方,更嚴重的就是用自己來調節父母之間的矛盾。

2. 夫妻的三角關係

夫妻會拉進其他人產生三角關係,解決他們所無法面對的焦慮。

被拉進的對象可能是孩子,也可能和其他人、動物、東西有關,可能是雙方的父母親,甚至會外遇和出軌。

當他們拉進其他人進入三角關係時,他們不用去面對關係中的衝突和焦慮,轉移夫妻潛藏的問題的焦點。

3. 離婚與繼親家庭的三角關係

孩子可能過度美化父母中缺席的一方,為失去另一方而怪罪監護的一方。

繼親家庭中父母多半選擇與自己孩子站在同一陣線對抗配偶,就很容易產生三角關係。繼父母應避免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中心位置,這可能會造成孩子對其生父母忠誠的衝突。

4. 多世代的三角關係

最常見的三代間的三角關係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親與孫子女成為同盟,共同對抗父母。

5. 家外關係

家內關係的強烈程度與家庭和局外人的關係有關。如果看到核心家庭的融合關係模式,或其強烈的三角關係時,我們就需探索家庭與外界的界線。

提醒各位家長:

1. 餐桌是吃飯的地方

2. 與孩子來談談雙方對於成績的定義

3. 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很多面向,成績只是一部分

4. 你知道孩子的天賦嗎?你允許嗎?

5. 你知道孩子除了成績之外,在學校的人際關係、適應度嗎?

6. 敏感夫妻有沒有與孩子形成三角關係

7. 對的時間、場合、發展階段和孩子討論成績的事

8. 對你的配偶,一定要比對你的小孩好

9. 若沒有配偶,對自己也要比對小孩好

在新時代裡,希望家長可以看到孩子除了成績之外的部分,培養出高自我價值的孩子。

08

答疑

Q1:家長很容易就陷入到嘮叨和指責模式,該如何去調整和改善?

A1:這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如果家長自己本身沒有覺察到自己一直在嘮叨孩子,總覺得孩子怎麼一直不聽話,那麼他要努力從孩子的一些反應或者讓家裡人提醒自己又在嘮叨孩子了;另一種狀況是家長知道自己又開始嘮叨孩子,那麼家長就要想想看,自己一直在嘮叨孩子到底是要他達成自己的期待,還是其實自己根本忘記這個孩子的優點了。

同樣,家長可以有兩種做法,一種做法就是能不能在想要嘮叨的時候,稍微轉移一下注意力。比如說孩子的房間非常的亂,家長開始想要罵這房間怎麼亂成這個樣子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先停三秒,看看這個房間裡面除了亂之外,有沒有很新鮮很不一樣的地方,也許在花旁邊擺了兩顆石頭,就可以問孩子這兩顆石頭有什麼意義?轉移一下注意力,情緒就可以化解一部分了。

另外一種做法就是,家長在想要嘮叨的時候,可不可以先轉個身到旁邊去,或者10分鐘後再回來,情緒就會變不一樣,講出來的話就不會有那麼高度的指責性。

最後,關於家長嘮叨這件事,其實家長們能不能事先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這是比較重要的。

Q2:我們也可以理解不應該過度去重視孩子的成績,但是看到孩子成績不好就著急,然後自己也控制不住該怎麼辦?

A2:我們每一個人小時候,也許我們的爸媽也是這樣對我們的,現在我們成為家長了,我們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看到孩子成績不好就會著急。

我覺得著急是必然,因為我們關心孩子。其實著急並不是不好,而是要學會如何去面對著急。面對這個著急,我們不一定要控制,而是可以把它轉移到另一個向度去。

作為家長,在著急的時候反而更應該先好好先處理自己的情緒。然後告訴孩子,作為父母,看到孩子的成績很著急,是因為自己愛孩子。

接下來可以問問孩子,學習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有沒有什麼是自己可以幫到孩子的,甚至於還可以跟孩子們說,也許我們全家可以一起來看看如何面對孩子的成績的議題。小孩子發現讀書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全家人可以一起跟他分享學習歷程,孩子的學習動機就會更高一點。

Q3:在進行家庭治療的時候,家長往往意識不到孩子很多問題是與自己有關的,要怎麼和家長來進行溝通?

A3: 比如孩子的成績不好可能跟家長有關,如果我直接跟家長說,孩子的成績不好,問題出現在你們夫妻關係不好,家長絕對會生氣。我常常會這樣和夫妻說,你們知道嗎?

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孩子成績不好,有一把鑰匙在你們兩個身上,我想邀請你們兩個一起進來,看看孩子的狀況,如何幫助他度過成績的困境。夫妻的吵架跟孩子的成績是有關係的,但是我不會認為這是因果關係,我會把它倒回來講,夫妻的議題可能跟孩子的成績有些關係。

孩子的一些議題的鑰匙在你們手上,我們可不可以一起來看看?有鑰匙了,我們再去幫他們找到鎖,也就是看看幫助孩子的點在哪裡。這樣的話,家長就會認為自己不是被指責,而且自己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最主要的力量,家長們參與的動機就會更高一點。

Q4:父親回到家不講話,就形成母子聯盟,怎麼和父親溝通去三角關係?

A4:可以做一件事情,比如爸爸在看電視,媽媽就坐在旁邊看電視,這樣這個系統就變了。所謂要溝通當然可以,可是如果這時媽媽過來責怪爸爸怎麼都不講話,爸爸就會生氣。

溝通有語言跟非語言的層次,很多女性喜歡用語言溝通,所以會覺得爸爸在外面遇到什麼問題可以和我們講。但有可能越要爸爸說話他會越反彈,所以乾脆就用不說話的方式溝通,所以媽媽就坐在旁邊陪著爸爸就好了,或者是孩子到爸爸旁邊,媽媽去其他的地方。

基本上我覺得夫妻議題還是家庭裡面最重要的核心,所以媽媽可以坐在爸爸旁邊,孩子離開就可以了。爸爸感覺到旁邊有人陪的時候,心裡頭就會有一點點不一樣,這時候整個關係和系統就變了。我們用非語言來帶動語言會更好一點。

Q5:夫妻兩人教育觀念不同,由一方完全主導可以嗎?對孩子的影響是怎麼樣的?

A5:我覺得要先兩個人有一致的共識再告訴小孩。那兩個人真的完全不一樣怎麼辦?我覺得差異本身會產生動力,這時候夫妻間就要好好去溝通,交流下雙方的想法,找到兩個人的最大公約數,但規則一定要一致。

如果今天孩子回來,他可以先洗澡再讀書,那就先洗澡再讀書,千萬不要爸爸回來的時候說,你怎麼不先讀書,孩子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很多家庭規則,夫妻的期待可能不一樣,看法可能不一樣,但是面對孩子的口徑跟規則要一致。

父母親在管教的態度上當然可以有點不一樣,但是至少大方向都要一致,不要讓孩子陷入兩難。我們在諮詢中最怕就是爸媽南轅北轍,對孩子來說,無論他聽哪一方的,都會覺得自己背叛了另外一方。這個是在家庭教育裡面,我們不想要見到的情況。

Q6:說要接納孩子,如果接納孩子的不想學習,不願意努力,不想辛苦,這樣的話孩子現在不懂事,長大了也會怪家長不管他,有時候就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A6:我覺得我們要相信人性本善。人性本善意思是說這是我的小孩,他身上一半流的是我的血,另一半是我愛的人的血,所以他應該有很好的特質,然後把他的好的特質無限放大。

接納孩子不想學習,就要認為學習不是他的全部。如果發現他不想學習,我們可以看看孩子其他的優點,他是不是非常的善良、有愛心、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等等。

在家庭治療的功能上面,我們非常在乎的是自我價值。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有很高的期待,爸媽看到我很多優秀的地方,這樣的小孩基本上不會變壞。

但相對來講,最怕的就是爸媽只看見孩子怎麼不學習,不努力,那孩子就會真的覺得難道我的人生只剩下成績。爸媽這時候可以做的一件事情是什麼?要接納的是孩子除了讀書之外,有更多的優點,這能夠揚善出孩子更多的好。

今晚直播

開學宜努力:動力催眠如何快速提升學生學習力?

同樣坐在一個教室、聽同一批老師講課,為什麼考出來的成績相差甚遠?

為什麼那些名列前茅的孩子並不是學習最努力的那些孩子?

為什麼很多學生該做的作業、該上的補習、該付出的時間精力都不少,成績就是沒有提升?

因為,

努力從來不是成績優異的決定因素,會努力才是。

學習從來不是成績提升的充分條件,學習力才是。

學習力,顧名思義,就是學習的能力,它遠遠不是學習時間和努力程度可以決定的,因為重複的習題、練習增加的只是學生的記憶量和熟練程度,是一種單純的量變。

當學習內容更新後,又要開始新一輪的記憶和練習,聽起來都覺得很辛苦,效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的。但這卻是大多數家長、老師和學生提升學習成績的方法和手段。

而真正的學習力提升,應該是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不僅包括學習方法的調整、學習策略的選擇、學習技能的訓練,甚至包括學習情緒的安撫、學習專注力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乃至大腦機能的開發等。

一旦學習力養成,就可以應用到任何階段、任何學科的學習中,聽起來,是不是輕鬆得多了?

那麼,如何快速提升學生學習力,讓努力就會有結果?

為此,我們邀請中國動力催眠研究院催眠導師、“和老師”青少年核心學習力培養計劃發起人張拯老師,通過動力催眠技術,激活孩子潛意識中的無意識學習過程,一鍵打通學生與學習間的壁壘,三步快速提升學生學習力:

1. 克服浮躁、好動,穩定情緒,讓孩子先能身在,學得下去;

2. 克服分心、走神,培養專注,讓孩子身在心也在,學得用心;

3. 克服被動、拖延,激發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學得主動。

01

課程大綱

1.如何穩定情緒,讓孩子學得下去

2.如何培養專注,讓孩子學得用心

3.如何激發動力,讓孩子學得主動

02

分享專家

開學季直播回顧+預告 | 餐桌上的人生“績”湯—談親子三角關係

張拯

中國動力催眠研究院 催眠導師

“和老師”青少年核心學習力培養計劃 發起人

03

直播時間

2020年9月27日20:00-21:00

開學季直播回顧+預告 | 餐桌上的人生“績”湯—談親子三角關係

文/梓菌 思喵喵

編/嚕嚕 晨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