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王朝文明的初霽

青銅時代王朝文明的初霽

■二里頭遺址出土嵌綠松石銅牌飾

  21世紀以來,我們在二里頭遺址中先後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宮城、多進院落的宮室建築、中軸線佈局的宮室建築群、官營圍垣手工業作坊區和綠松石器製造作坊等重要遺存。這些集中出現的大宗“不動產”規劃有序,見證了中國青銅時代王朝文明的初現,以及綿亙近3000年的中原中心的形成。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和動脈,且常常具有區劃功能。在對二里頭都邑佈局探索中,我們對主幹道的探尋就成為世紀之交開始的田野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據以往勘探發掘記錄,曾在宮殿區東部發現一條南北向大道。循此線索進行勘探,確認這條大道長度接近700米,最新勘探結果表明,其長度已逾千米。寬一般為10餘米,最寬處達20米。我們又在宮殿區北部發現一條東西向大道,長度達300餘米,其向東延伸,與宮殿區東側南北向大道垂直相交。這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十字路口。

  這兩條大道,成為揭開二里頭都邑宮殿區佈局的一把鑰匙。它們把2號宮殿基址,以及之前發現的30餘處夯土遺存中規模較大的5處圍於其內,顯然這兩條大道具有區劃作用。規模最大的1號宮殿基址也應在宮殿區範圍內。於是,我們把探索宮殿區南側大道的目光移到1號宮殿基址以南,又找到圍繞宮殿區的第三條大道,以及宮殿區東南部的大十字路口。又在1號宮殿基址西牆外,確認了宮殿區西側大道的存在。至此,二里頭都邑中心區縱橫交錯的道路網重見天日,其佈局具有極強的規劃性。

  作為統治中樞、王室禁地的宮殿區,應有圈圍設施存在。已發掘的2號宮殿基址東牆外側緊臨大道,大道以外只見有中小型夯土基址,可以肯定這一帶是宮殿區的東部邊界。而二者之間已不可能有牆、壕之類圈圍防禦設施存在。合理推測是,如宮殿區圍以垣牆,那麼2號宮殿基址東牆有可能就是宮城城牆。

  循此線索,我們確認了2號宮殿基址東牆夯土繼續向北、南筆直延伸,最終確認這道夯土牆長300餘米,可以肯定屬宮城城垣,而2號宮殿基址依託宮城東牆建成。我們又發現保存完好的宮城東北角,確認宮城東牆長300餘米、北牆殘長約250米、西牆和南牆分別殘長100餘米。至此,一座總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的宮城被揭示出來。這座呈縱長方形、始建於距今約3600年以前的宮城形制方正規整,方向接近磁北,形制佈局與後世宮城最為接近,面積雖僅是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卻是中國古代宮城的鼻祖。它和圈圍起的大型宮室建築,構成都邑的核心。

  我們對宮殿區範圍內大型宮室建築佈局做了系統勘探和重點發掘。最終確認在二里頭文化晚期階段,宮城內存在東西並列的兩組呈中軸線佈局的大型建築基址群,綿延近200米。

  宮城東部 2號宮殿基址是一座方正規矩的大四合院。2號宮殿基址正前方又發現一座殿堂基址,可推斷屬同一建築組群。2號宮殿基址以北發現另一座增建於二里頭文化末期的大型庭院式建築,基址總面積達2500多平方米。三座建築基址擁有統一的建築中軸線,應同屬一個建築群。這些建築遺存保持統一的建築方向和建築規劃軸線,佈局上講究章法。宮城西南部發現一座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基址。依據柱礎殘跡,推斷其上曾有宏偉建築。它跨建於宮城南牆之上,與1號宮殿南大門南北呼應,應為宮城南門塾遺蹟。這座門塾相當於紫禁城正門——午門。這兩組建築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中軸線規劃的大型宮室建築群。

  此外,我們確認了這一區域二里頭文化早期大型宮室建築群的存在。已發掘的兩座宮室建築都是連體多進院落佈局,與上述單體大四合院縱向排列的建築格局迥異,其建築結構的複雜程度甚至超過晚期。這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多進院落的宮室建築群。

  中國古代宮室建築源頭可上推到二里頭大型宮室建築群。就早期宮室建築特徵而言,密閉式院落佈局反映了政治決策的隱秘和排他性,以及宗教祭祀的壟斷性;中軸對稱格局反映了權力中心的秩序性和威儀感,不同規模和結構的建築共存,反映了統治機構和管理流程的複雜化。

  鑄銅作坊發現於二裡頭都邑中心區南部、臨近古伊洛河北岸高地上,目前確認的範圍在1.5萬平方米以上。這是中國最早的鑄造青銅禮容器作坊。在二里頭時代,鑄銅作坊僅見於二里頭都邑,青銅禮容器的生產、分配都由最高統治階層掌管,它是王權的象徵。宮城以南大路南側先後發現了兩道夯土牆,與宮城南牆大體平行,這是圍垣作坊區的北牆,其中一道始建於二里頭文化早期,連接東牆,另一道則是二里頭文化末期增築。牆內還發現一處綠松石器製造作坊,這是中國最早的綠松石器製造作坊。

  這一圍垣設施為探索二里頭遺址官營手工業作坊區及其社會生產結構和城市制度提供了重要線索。有學者將其稱為與宮城並列的“工城”,著實不為過。這一與宮城等寬的龐大作坊區,已不是一個大院落。它作為官營經濟區,與居中作為政治區的宮城,以及更北的作為宗教區的祭祀遺存區,構成縱貫二里頭都邑中心區的大中軸線。

  總之,二里頭遺址是迄今可以確認的最早具有明確規劃,且與後世中國古代都城營建規制一脈相承的王朝都邑,其佈局開中國古代宮室建築和都城規劃制度的先河。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暉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