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不能改變命運?(以在線教育為例)

教育確實不能改變命運。

而且不是現在不能,而是以前也不能。

如果我們把視角拉高到群體階級的層面上來看的話。

教育從古至今都不能提供階級躍升的機會。

最起碼它沒辦法讓整個階層的人都變好。

尤其是進入新時代後,廉價普及優質的教育,甚至讓階層鴻溝差距越來越大了。


教育能不能改變命運?(以在線教育為例)


以在線教育舉例。

不論是廉價的在線課程還是大範圍的互聯網信息,都有效的填補了教育資源上的空白,但是在客觀上反而加劇了人和人之間差距,以及學校和學校之間的鴻溝。尤其是國內的在線教育更是如此,本質上仍然是精英的狂歡和優秀者的同行,普通人雖然也可以零成本加入,但是實際操作上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

這是因為教育除了有資源和導師的因素,還有學習者本身的因素,這兩大因素都必須解決,為什麼說名校培養模式好,好老師改變人的一生,主要就是因為好的老師和學校,是兩個因素都能解決的。

好老師不僅提供了優秀的資源,廣博的知識,而且還能培養學習者良好的習慣,塑造性格,指引方向,但是在線教育只能做到前者,對於後者往往無能為力,很難深入的去矯正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能力。

而對於所謂的“差生”來說,優秀的學習資源固然重要,但是他們最缺的,其實主要還是“悉心培養”和“習慣引導”改良,如果不能解決這個重要因素,那麼優秀者和平庸者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同時,信息的不對稱會加速並拉大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比如我在常州遇到的一個高中生,兩年拿了coursera的六門證書,並且寫在申請材料裡,成功申上了理想學校,而在我的故鄉小縣城裡的親戚晚輩,根本不知道什麼叫coursera,什麼叫可汗學院,即便我向他們普及,告訴他們這些優質內容,而且他們已經上了大學,有大把閒餘時間,他們也更願意花時間去玩兒,而不是學習各種國外優秀資源。

真正把優秀資源用的好的,目前大部分還是本身就已經是“好學生”的人,所以在線教育的出現,把優秀資源零門檻化,反而客觀上造成了差距的擴大,讓厲害的人更厲害,平庸的人更平庸。

令人心痛的現實。。。


教育能不能改變命運?(以在線教育為例)


那麼教育的意義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有一個經典的老故事,講的是退潮後很多小魚擱淺了,有個小男孩忙著把他們丟回海里,有人問你又不能救出全部的小魚,有什麼意義呢,誰會在乎?小男孩頭也不抬的說,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

教育從來都只對個體奇蹟有意義,也就是它無法改變所有的人,只對某一個單條小魚有意義。

而且作為人類,我們畢竟不是魚,我們有主觀能動性,不需要等著老師來幫助我們,來給我們填鴨,我們完全可以主動學習。

同樣還是Coursera的案例,它曾經公佈了自己的數據,編程類課程的學習者,排名前一千的,都被硅谷錄用了,要知道這些人很多都是極度貧困的地區的,真正做到了改變命運。

可是相比較coursera幾百萬的用戶,這1000名只是九牛一毛。

但這九牛一毛,對著1000個人來說,就是他們生命的全部。

對於有心人來說,網絡資源,就是最好的寶庫,只要想,就可以改變。

拿我自己舉例,我家貧愚魯,學歷很差,如果沒有網絡信息,我根本不可能有出頭之日。

有人說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改變命運,這沒錯。

但如果沒有互聯網交流分享,我連那些領域的書的名字,那些知識的名字,都不知道。

所以你看,這個其實是一個機會平等,而不是結果平等的事情。

即好東西就在那裡,是個自助餐,你願意去拿,就可以獲得營養。

你不願意,那這個東西對你來說就沒意義。

而大部分人都是不願意的,因為只有本身有水平的人,才能意識到這些東西是好東西,有營養。

所以不能指望外界有名師餵養,有導師監督,有夥伴鼓勵,

只有自己,才是唯一的指望。

必須要積極的發揮主觀能動性。

這個條件,已經比以前好太多了。


教育能不能改變命運?(以在線教育為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