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今天是9月27號,世界旅遊日。在這十幾年裡,中國的旅遊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公務考察團到單位旅遊,再到跟團遊、自由行,從揹包旅行到自駕旅行,從窮游到輕奢遊,

人們旅行的方式已經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小眾走向大眾。

說到旅遊,就不能不提到一個標誌性的人物——揹包客小鵬,相信愛旅行的人對他都不會陌生。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他是中國第一位職業旅行家,用堅持實踐夢想。從2001年旅行至今,揹包客小鵬正歷經著《揹包十年》後又一個十年。


被保護和被譏笑的夢想

1985年,小鵬7歲,一天為了去公園玩兒,他把院子裡的廢品賣了7分錢,花5分錢坐公交車到公園玩了一個下午。

晚上回家時,口袋中只剩下一個2分的鋼板兒,剛到家門口就有小夥伴通風報信說全家人都在找他,找瘋了。小鵬心裡也做好了被暴打一頓的準備。

沒想到,那一次,父親沒有打他,只是說,你已經長大了,以後不要總讓父母操心。

如果那天父親做出相反的舉動,也許小鵬今天就會走上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

1988年,小學四年級期末剛結束,暑假近在眼前。姑姑問,小鵬,夏天去哪玩兒呀?

巴黎、倫敦、紐約……一長串地名脫口而出,就像報菜名一樣,姑姑笑了。這聽起來實在像個笑話。

1993年,初中畢業,班裡流行寫同學錄,小鵬在每本同學錄“你的夢想”一欄裡寫下“我要去巴黎”。由於馬上要中考,班主任查抄了所有同學錄。

小鵬是學習委員,老師把他單獨叫到辦公室,說:“你知不知道快中考了?知不知道??去巴黎?你能耐大了是吧,好啊,有本事現在就去啊?明天叫你爸爸來一趟!”

2001年,小鵬大學畢業,在論文答辯和畢業典禮之間正好有十幾天空閒時間。他記得幾年前看過一篇關於陽朔西街的遊記,這段遊記讓小鵬對西街心生嚮往,於是他決定把這裡當成畢業旅行的首選目的地。

答辯結束後回宿舍收拾好揹包(70升,找韓國同學借的,還借了一把瑞士軍刀),當天就坐上南下的火車,從天津到桂林,二十四小時硬座,身體雖然辛苦,心中卻已隱隱興奮。

這是小鵬正式揹包旅行的開始。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小鵬在印度

從南開大學金融系畢業後,小鵬的同學紛紛去了知名外企工作,開始了光鮮穩定的白領生涯。而小鵬卻在實習三個月後,給老闆和同事寫了一封辭職信。

從那時起,揹包走天下的思想已經在他心中安家落戶了,就是一個人,一個揹包,四海為家。

由於囊中羞澀,他只能選擇窮遊的方式到處旅行。比如坐一宿夜車可以節省一天的住宿費用;比如能走路抵達的地方就不會乘坐公交。

2003年1月,小鵬從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坐上夜行巴士,行駛一夜,每一站都會有形形色色的人上車,他們共同的目的地,是巴黎。

半夢半醒之間,一束光線像強盜一樣照進車窗,早晨6點鐘,傳來司機的聲音:巴士已經抵達巴黎汽車西站。

1993年小鵬寫在同學錄上的夢想——我要去巴黎,在這一刻成真了。

尋找自己真正的一生熱愛

2004年,小鵬面試了一家旅遊雜誌,領導對他進行最後一輪面試,說:之前你可以像走馬燈似的換工作,即使撞得頭破血流都可以從頭再來。但現在你已經26歲了,不再年輕了,選擇了一份事業,就要堅持下去,才能有所成就。

正是這句話點醒了小鵬,他發現他最喜歡也最擅長的唯一事業,就是旅行,揹包,上路,再把旅途中看到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和朋友分享。

如果旅行算是一種職業,他堅信自己能做得比任何人都要敬業和出色。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小鵬在約旦,旅行是他的一生所愛

但是旅行這件事,在當時人們的眼中,不僅不能算正經的工作,而且顯得特別離經叛道,完全不著調。

下一步該怎麼辦?是堅持?還是放棄?

2005年,中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階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出國門。小鵬也開始為旅行雜誌寫遊記、拍照片獲取酬勞,以旅行養旅行,逐漸形成良性循環。

進入網絡時代,有了強大的粉絲和流量,有了更多的商業資金支持他的旅行夢想,小鵬就此開啟了他的職業旅行生涯。

從菜鳥揹包客到職業旅行家,這條路雖然走得艱辛,也充滿了別人的質疑和不屑,但堅持走下去,也終見彩虹。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旅行中,我們會格外迷戀天空的表情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也會為雨過天晴後的彩虹而感動

2010年,小鵬的《揹包十年:我的職業是旅行》出版,這本書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本暢銷書,而更像是一個標杆,一個火種,一個里程碑,它點燃了一代年輕人的夢想,成為年輕人的旅行啟蒙書,也激勵更多的人走上追求自由活出自我的道路。

那一年,如果做一份關於夢想的問卷調查,可能有超過一半的中國青年會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四個字:環遊世界。

但其中大部分人說完後也就把這夢想束之高閣,因為他們總被各種各樣的理由羈絆,但還是有一些人整理好揹包,趁著夜色出發了。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我們為什麼旅行?

臺灣女作家三毛,在她的《萬水千山走遍》中,大量筆墨並沒有用來描寫南美洲的“萬水千山”,她寫的是“走遍”時所遇到的那些人。

三毛說: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小鵬說: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耶魯撒冷哭牆前的祈禱

一個揹包客旅行的20年: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鐵軌邊自由玩耍的少年

從2001年到2020年,二十年的旅行生涯,積攢成近百萬字的旅行記錄,2010年出版《揹包十年》之後,小鵬在2020年又出版了《揹包二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