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壽寧之旅——愛在廊橋

壽寧,位於福建省東北部,素有“兩省門戶,五縣通衢”之稱。這裡“控閩浙咽喉。其崇峰疊嶂,屹若天塹,舊稱東隅保障,有天造地設之奇。”坐擁數條出省交通要道的山城壽寧,在文學家筆下留下了不少傳奇,其中廊橋大多就扮演著重要角色。廊橋,讓這方山水獨具風格、底蘊深厚,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色彩;廊橋,濃縮了千百年的鄉土文化發展史,為壽寧贏得“世界貫木拱廊橋之鄉”的盛譽。走進壽寧,就如同走進世界木拱廊橋天然博物館。

閩東壽寧之旅——愛在廊橋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木拱廊橋,也稱虹橋,專家在學術研究中叫做“木拱廊橋”,人們曾經以為此類橋樑早已絕跡。令學術界無比欣喜的是,自北宋覆亡後與乾涸淤死的汴河河道一起被歷史的塵埃湮滅了的虹橋及其技藝,900多年後卻在福建東北部的壽寧山區被大量發現。這裡的木拱廊橋,雖然外型與《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不完全相同,橋上有“屋”,如橋似厝。但結構相似,技術相同,在數量、技藝、文史資料等諸多方面均在全國廊橋中獨佔鰲頭,擁有眾多木拱廊橋的壽寧就是一座不加雕琢的木拱廊橋天然博物館。

閩東壽寧之旅——愛在廊橋

閩東壽寧之旅——愛在廊橋

據統計,壽寧境內現存的此種廊橋共有19座。據有關專家考證,全國現存木拱廊橋還不到200座,且大量分佈於閩東北和浙西南兩地。在我省,目前只有壽寧、屏南、周寧、古田、政和等地有。壽寧木拱廊橋從數量上講,是現已發掘的在以縣為單位的區域內全國數量最多之一。從年代序列上講最齊,從清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光緒至中華民國,乃至解放後還在建造,這在全國極為罕見。據有關專家考察認為,壽寧的木拱橋,其悠久的歷史,精湛的技藝,在中國橋樑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閩東壽寧之旅——愛在廊橋

事實上,在壽寧鄉間,廊橋已遠遠地超出了純粹作為橋的功能了,它其實結合了橋、亭、廟等建築的功用。除了官方所建的紅軍橋及楊梅州橋文革期間神龕被毀外都設有神龕,供奉的神像很廣泛,有觀世音菩薩,也有關帝爺、文昌帝和財神爺趙公明,還有一些是隻有當地人才知道的神明,比如黃三相公、馬仙等,喜佛者敬佛,喜神者敬神。

花了這麼多的文字介紹廊橋之後,到壽寧您要去的第一站應該是犀溪鎮了,這裡有比較代表性的廊橋,還有當地的人文。

閩東壽寧之旅——愛在廊橋

這裡還有傳說中的狀元繆蟾故居

閩東壽寧之旅——愛在廊橋

諸多景點走完,可以去楊梅州看看那座保存較好的廊橋

閩東壽寧之旅——愛在廊橋

當然壽寧的縣城裡還保留著很多的廊橋,你要是有空也可以去這個小縣城做做客,順便嚐嚐當地的美食,省的去趟偏遠的山區留下什麼遺憾。

最後您走遍壽寧的廊橋之後,你可以上網看看《愛在廊橋》這個電視,無論電視劇情如何,但是很多的風景都來自壽寧。那一座座古老的橋曾經成就了多少的愛情,也許一不小心,您也會把你的愛留在廊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