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古渡 漸行漸遠

企石鎮位於東莞東北部的東江之濱,擁有14公里的東江岸景,這是東莞最長最美的東江景觀。在企石博夏村和惠州博羅龍叫村之間,每天從日出東江到日落西山,都往返著一艘鐵駁輪渡,她像鯉魚一樣,敏捷地在東江上劈波斬浪。每當旭日緩緩升起,渡船從金色的江面上劃出一道道優美的波紋;傍晚的夕陽餘暉裡,渡船在流光溢彩中划進優美的夕陽裡。在渡船上,你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東江江景,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東江之水的雋意纏綿。

▲渡船往來穿行於東江之上,連通東莞和惠州兩地

由於歷史原因,東莞和惠州兩地很多居民都有親戚關係和經商行為,兩岸人民都會通過渡口,探親訪友或從事商貿活動。據《企石鎮志》記載和鎮文化部門考證,博夏渡口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渡口在東莞企石段稱為博夏渡口,一江之隔的惠州博羅段稱為龍叫渡口,渡船是兩地群眾江上往來的重要交通工具。歷經時代變遷,渡船已由原來的木製船改進成鐵製的機動船。

▲東莞和惠州的兩岸居民乘坐渡船探親訪友

▲停航之後,300多年的博夏渡口只能留在人們的記憶裡

52歲的“船老大”莫志強是惠州博羅人,為人謙和友善,過往旅客都喜歡稱呼他強哥。強哥兄妹四人,兩個哥哥,一個妹妹。他說,在那個生活貧困吃不飽飯的年代裡,他們兄妹四人在父親的帶領下,全部入行做了運輸行業,“當時就感覺生活一下子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為吃飯問題而發愁。尤其是我妹妹也能上船工作,在當時絕對是一件轟動全村的事情。”

▲寬敞的渡船,為一江兩岸的居民提供了許多便利

▲渡船現在的票價是5元一次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強哥一家從村委會的招標中中標至今,他們家兄弟幾人一直在經營這艘渡船,到如今強哥自己做船長也有8年多了。強哥說,以前有兩艘渡船,每天往返五六十次。旺季的時候,每天坐渡輪的有1000多人,最少的時候也有一兩百人。那時票價才5角錢,現在都漲到5元了。“票價是上漲了,但遊客越來越少。”

▲莫志強在渡船上等待乘客,不遠處是即將通車的東平東江大橋

▲“船老大”莫志強在駕駛室裡密切注意著水文環境

由於近年來上游相繼開工建設了大橋,渡輪的生意也漸漸走低,現在僅剩強哥家的一艘渡船還在營運。他們全家人將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融進了渡口和渡船上,“那種割捨的感情簡直無法用言語表達。”強哥指著前方即將竣工的大橋說,“大橋的竣工剪綵日,就是我們這艘渡輪的封存時。”他轉過身,默默地望著遠方的夕陽。25歲的船工賢仔和強哥是同村人,論輩分叫強哥為叔叔。賢仔說:“小時候跟著大人每次往返惠州和東莞兩地,都覺得特別刺激,決定長大了一定要開著渡船馳騁在東江之上,那肯定很威風。今年4月,接替生病的父親在渡船上工作後,才覺得現實和理想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每天無數次重複做一件事,太枯燥乏味了。”

華哥是土生土長的企石江邊村人,他說,以前坐渡船,人們都是帶著貨物或者騎著摩托車排隊等待,“那場面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非常壯觀。”以前企石這邊每月逢二、五、八日有墟市,惠州那邊的人都過來趕墟,以至於坐渡船常常要排很長時間的隊。

▲陸路交通越來越便利,前來乘坐渡船的旅客相對也越來越少

▲在夕陽的餘暉中,渡船漸行漸遠

傍晚時分,渡口沉浸在漫天紅霞之中,遠處的東江東平大橋上,一群工人在有條不紊地做收尾工作。等大橋通車後,一江之隔的東莞和惠州兩地群眾常年坐渡船的歷史,也將結束,這個渡口和渡船也將退出歷史舞臺。(圖/文 記者 陳帆 通訊員 張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