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難治性周圍性面癱的治療經過分享

這次分享的是一外科室請會診,出院後繼續治療的病例。這是我從業以來,治療時間比較長(總共約六個月),也是壓力較大的一次,當然這不是治療時間最長的。最長的一例是接近十個月,經過科室諸多同事共同努力下治療痊癒,那是一例較為少見的雙側周圍性面癱。剛實習的時候也見過一例雙側周圍性面癱患者,我看到的時候,已幾乎完全恢復。


一例難治性周圍性面癱的治療經過分享


這例是右側面癱患者,男性,50歲,我接診的時候是已經治療了三個多月,前面治療已經見到效果。從回顧患者發病的臨床表現看,這是一例中到重度的面癱:右眼完全不能閉合,嘴角下垂,鼻唇溝完全消失,鼓腮漏氣,漱口漏水,舌前2/3味覺減退(患者訴只能嚐出鹹味和苦味),耳後疼痛。

前面的治療方式和平常治療沒有不同之處,早期淺刺,中期用電針和溫針交替,後期用溫針,因為是會診治療,期間用藥無非是營養神經,中藥的運用我沒有詳查,病人住院約三週出院。出院後一直在治療,後期沒有內服藥物。

我接診的時候:患者右眼瞼能閉合一半,右眼流淚,口角下垂,鼓腮漏氣,漱口漏水,味覺恢復正常,無耳後疼痛,體型偏胖,有啤酒肚,舌象白膩,脈象較沉。治療方式延續前面的方案,面部取穴少有改動,調整的是未使用面部艾灸,改用足三里溫針,針中脘和關元,艾灸神闕,偶用電針刺激陽白和瞳子髎、地倉和頰車。每週針刺五次,中間休息兩天。如此又治療了近一個月,嘴角下垂及漏水漏氣症狀好轉,眼瞼仍無進一步好轉且流淚。

此時我想起上海葉明柱老師曾告訴我,可以加胸夾脊穴3~7來治療(周楣聲先生稱之為“陽關普照”),於是我讓患者先臥位針刺半小時(期間未再使用電針),坐位針刺風池和風池下1.5寸(用電針)15分鐘,胸夾脊穴點刺。經過幾次治療後,患者眼瞼症狀開始好轉,繼續維持此方案治療,治療改為每週一三五治療。又持續了近一個月。此時患者眼瞼閉合好轉,唯有流淚症狀未得到改善,於是我建議其眼科門診,看眼科有無好辦法,眼科檢查結果是鼻淚管通暢,沒有特殊辦法,等到面癱好轉後流淚症狀也緩解了。(⊙o⊙)…瓦特??? 好吧,繼續治療吧。

此時患者已經有放棄治療的想法了,我給他做思想工作,我也給了一個期限,如果十次之內再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另外想辦法了。我發揮藏書的優勢,翻閱了很多本針灸經驗集和古典文獻,終於在張縉教授的醫案中發現了冷淚症的治療,如獲至寶呀:針刺肝俞、腎俞得氣不留針,攢竹透魚腰、承泣、合谷得氣留針20分鐘,合谷使用關閉法感傳針感至肩部。我的治療方案中唯獨缺少了針刺肝俞和腎俞。我修改方案為,合谷常規針刺,瞳子髎得氣後使用鄭老的雙龍戲珠,讓針感在眼球上下跳動。

當然我沒有此功力,只能做到讓針感在眉毛或者下眼瞼稍有脹感。當天針刺後,第三天患者告訴我,針刺後第二天流淚症狀就明顯好轉,如此治療五次後,此症完全消失。


一例難治性周圍性面癱的治療經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