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評:用就業之筆繪就壯美幸福小康畫卷

就業是民生之本,與億萬人切身利益緊密相關。我國近14億人口中,有9億多勞動力,解決好就業問題事關國計民生、關係千家萬戶。“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紮實做好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樂業才能安居。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情牽百姓、心繫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就業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科學回答了做好就業工作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落實好部署要求,各地方各行業各領域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繪就出萬眾一心奔小康的壯美幸福圖景。

就業鋪就幸福奮鬥路。就業、收入直接聯繫群眾的幸福感,是經濟發展的目的。把“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作為奮鬥目標,各地方積極挖掘各行業尤其是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就業新潛力,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培育好就業場域——2016年至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年均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就業基本盤越築越牢固。快遞行業躋身朝陽產業,越來越多的“快遞小哥”當上了“勤勞的小蜜蜂”,快遞業連年邁上新臺階,吸納了大量的勞動者;農村電商、特色產業、公益崗位等為基層拓展了豐富的就業面,推動老百姓的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就業託舉起穩穩的幸福。“讓鄉親們過上令人羨慕的田園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走村入戶,在基層廣泛調研,致力脫貧事業,把就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一環來抓,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多管齊下保障貧困群眾就業,推動億萬農民獲得新崗位、有了新工作。“真沒想到!老漢我七十有一還能創業。”這是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孫觀發的肺腑之言,他依靠村旅遊經濟,發展民宿、特色農家樂,日子越過越紅火。2016年至2019年,全國累計幫扶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1213萬人。

就業促進創新活力湧動。“只要有志向就會有事業,只要有本事就會有舞臺。”連續多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屢創新高,保障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成為穩就業的重要任務。全國上下千方百計為高校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築路搭橋,從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為高校畢業生寫信,鼓勵到基層幹事創業,激發人才活力;到《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深入實施,讓畢業生看到了更廣闊的發展舞臺;再到不少地方設立創業導師制度,在創業者和投資機構之間牽線搭橋,為年輕人創新創業提供智力與資金支持……豐富多元的支持政策,密集推出的新舉措、新辦法,不斷打開著人才就業的新場景。2016年到2019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人數連年實現雙增長,年底總體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

就業一頭繫著千家萬戶,一頭繫著國計民生。不論是基層人口就業,還是知識性人才就業,始終是人們關心關注的大事,各地各行業仍需乘勢而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馳而不息拓寬就業面,提升就業質量,以就業之筆繪就出壯美的幸福小康圖景。(金羊網 文/周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