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長“毛”了,怎麼辦?

#健康大V創造營# 李某,男性45歲。主訴近1個月來反覆左耳又癢又痛、有腫脹感、灼熱,掏耳朵的時候,棉籤輕輕一碰,就很痛。來醫院就診在內鏡下檢查可見外耳道皮膚附有白色粉末狀及絨毛狀物。

大夫,我剛才看到耳朵裡是長“毛”了嗎?怎麼回事啊?

我們通常都知道,食物受潮變質後,表面覆蓋著一層灰白色或者白色粉末狀的或絨毛狀的真菌,證明食物已變質,不能食用了。腳感染了真菌,我們知道是腳氣,需要治療。同樣,受真菌感染的耳朵也會出現類似的黴菌樣,並伴有外耳道腫脹、疼痛和流膿等症狀。我們稱之為外耳道真菌病。

耳朵長“毛”了,怎麼辦?

什麼叫外耳道真菌病呢?

外耳道真菌病,是指外耳道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以麴黴菌、青黴菌及念珠菌等較為常見。輕者可無症狀,一般有耳內發癢,有時奇癢,以夜間為甚,若合併感染時可引起外耳道腫脹、疼痛和流膿。

應該如何治療呢?

在治療之前需明確診斷是否正確,可以通過耳道分泌物塗片找真菌或做真菌培養檢查即可明確診斷。致病的真菌多為麴黴菌。

診斷明確的前提下治療原則,認真清理外耳道內的真菌痂皮和分泌物,可用3%的雙氧水清洗,外耳道塗用硝酸咪康唑霜,連用2周。治癒的關鍵是堅持用藥不少於2周。一般不需要全身使用抗真菌藥物。儘量保持外耳道的乾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