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示範,雕琢漢陽五星文明工地——記武漢博宏建設漢陽市政建設大廈項目

匠心示範,雕琢漢陽五星文明工地——記武漢博宏建設漢陽市政建設大廈項目

漢陽市政建設大廈項目效果圖

匠心示範,雕琢漢陽五星文明工地——記武漢博宏建設漢陽市政建設大廈項目

綠色天幕

匠心示範,雕琢漢陽五星文明工地——記武漢博宏建設漢陽市政建設大廈項目

花園式工地現場

匠心示範,雕琢漢陽五星文明工地——記武漢博宏建設漢陽市政建設大廈項目

智慧工地應用

楚天都市報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李俊 陳曉玉

漢陽四新北路與芳草東路交叉口,這裡將誕生一座地標建築。

這座建築是由武漢博宏建設有限公司(簡稱“武漢博宏建設”)與武漢市漢陽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承建的漢陽市政建設大廈項目,目前已進入主體施工階段,項目正向國家AAA級安全文明示範工地進軍。

創新採用綠色天幕,成為江城工地防塵遮陽的典範;降噪舉措落到實處,智能系統實時監控噪音數值;花園工地文明有序,常態化現場引各界觀摩;智慧工地平臺集成,現場管理全週期高效掌握……該項目將綠色文明施工和智慧化手段結合工地,讓工地現場更安全、更環保、更文明,項目預計於2022年竣工移交,屆時,漢陽市政集團將迎來新的總部辦公大樓。

首開先河

綠色天幕降塵又遮陽

22片綠色防塵網形成一張綠色天幕,像窗簾一樣在基坑兩端收放自如。據悉,漢陽市政建設大廈項目從今年7月底至9月中旬啟用天幕以來,現場防塵數值均在預警值內。這是武漢市在建工地中,首個運用綠色天幕的創新防塵案例。

該項目包含一棟17層綜合樓及其附屬裙樓。結合工地文明施工提升,該項目於7月底使用了綠色天幕系統,系統每片長約32米、寬4米,施工人員可用遙控裝置調節。

“項目上的綠色天幕防塵之舉,在武漢市在建工地範圍內屬首創。”漢陽市政建設大廈項目經理奚雷介紹,整個基坑面積約2.2萬平方米,天幕採用固定式及可活動式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固定天幕覆蓋範圍約5000平方米,可活動的天幕覆蓋範圍約2000平方米。相比原先的兩針密目網,綠色天幕採用六針密目網,密實度更好、防塵效果更佳,也為小雨時進行土方及基礎承臺開挖作業創造條件,並在高溫施工期間遮擋陽光等。

武漢市城建局對這一創新降塵做法予以肯定並進行推廣,於今年8月在該項目組織召開武漢市建設文明施工管理現場推進會,就綠色天幕進行現場觀摩,以促進全市文明工地再提升。

記者現場探訪注意到,該項目為有效降塵,現場配置有十餘人的文明保潔專班,對施工便道及時清洗,進出車輛堅決不帶泥上路;在臨邊及基坑內部共設有噴淋頭480餘個,並在塔吊上也安裝了噴淋系統,設置了一輛灑水車及3臺霧炮,項目現場安裝的環境監測系統和噴淋系統聯動使用,全天候實時動態監測揚塵數據,揚塵數據一旦預警自動啟動噴淋系統……

隔音降噪

精細施工最小化擾民

在施工區出入口兩側設置隔音減噪棚、儘量避免夜間施工……在工地降噪環節,該項目格外重視,以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努力減少噪音對周邊居民影響。

前日,記者在該項目施工入口注意到,工地的隔音降噪棚為半封閉式,長15米、寬4.5米、高5米,當有運輸車輛外出工地,可在棚內沖洗,有效降低噪音汙染。

“目前項目整體已進入主體結構施工,噪音控制不能放鬆。”漢陽市政建設大廈項目生產經理劉海軍介紹,在噪音處理上,項目部一方面使用低噪音、低震動的施工機具,現場設置高大綠植圍擋,增加視覺美觀的同時減少噪音影響,並在項目緊鄰小區側設置隔音牆,另在現場專門設置了一處安裝庫房及加工車間,減少現場加工,將降噪措施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嚴格施工組織,現場混凝土澆築儘量錯開在夜間施工,進出車輛嚴格要求不使用喇叭,全程使用對講機交流。針對混凝土輸送泵,儘量讓其遠離居民生活區,並在現場搭設防護棚。

記者還注意到,施工現場南北側各設置了一個環境在線監測系統,同時監測施工現場噪音動態,一旦接近預警值,工作人員可通過手機端的“築藍雲工地管理端”小程序,對現場噪音及時管控。

文明安全

項目被評為五星工地

從工地大門口往施工區行進,記者看到,工地現場專門開闢了一個近百平方米的花園空間,將花卉別具匠心地組合成為公司logo,裡面種植各式花草,觀賞怡人。

奚雷向記者介紹,該項目根據既有場地條件,努力打造花園式施工現場,目前已對所有空置場地進行綠化施工。“地下室封頂後,現場還將會有更多綠植覆蓋。”

這是該項目開展安全文明施工的亮點縮影。據瞭解,該項目部成立了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文明管理小組並搭建相關制度,嚴格按“武漢市文明城市建設重點公共場所實地考察點位測評標準”定期檢查評定,讓工地文明施工常態化。

記者注意到,該項目現場沿工程周圈連續設置7米高大綠植圍擋,施工場區及主要通道混凝土全硬化;多面被高層建築環繞,各類建築材料、施工機具等嚴格按照施工總平面佈置圖設置,材料堆放整齊美觀並懸掛標識牌,採用定型圍擋分區,在相對狹窄的施工區域將施工空間最大化。

此外,為保證作業人員安全,施工現場設置定型化基坑上下通道;為提高工人安全意識,基坑邊搭設標準化防護欄杆,並設置安全宣傳標語;為確保現場乾淨衛生,現場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定期回收;現場腳手架使用密目網封閉,定期更換。

據悉,該項目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工地開放“觀摩日”,吸引了武漢各大知名企業前來觀摩,並在今年9月被評為漢陽區安全文明首個五星級工地。

智慧管理

創精品應用示範工程

施工中,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用到了建設部10項新技術中的8大項、32小項技術,以智慧化管理手段,促進工地精細化管理再提升,創建湖北省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

項目技術負責人姜昊說,現場人員嚴格實行實名制管理,現場設有勞資室,工人入場時進行實名制登記,登記後每日通過人臉識別閘機進出項目,通過現場基站及安全帽定位芯片,實時掌握施工各區域人員情況及人員行動軌跡,進而準確掌握各勞務單位工人的出勤情況、用工時長並形成考勤表,月底按照考勤表進行工資發放。

針對疫情防控,該項目在項目大門口還設置了紅外測溫傳感器,開啟體溫檢測功能,一旦檢測到高溫發燒人員,及時隔離送醫處理。

此外,工地建立了視頻雲監控系統,通過三維場佈設置視頻監控點布圖,並掛接到工地智慧平臺,可利用電腦或者手機隨時隨地查看項目生產狀態、生產安全及各個專業人員分佈,掌握項目情況。

為提高現場安全管理能力,項目部也應用了塔吊安全監測系統、塔吊吊鉤可視化系統,通過在塔吊上安裝傳感器和攝像頭,可防碰撞、防傾翻等,提高塔吊司機對危險的判斷能力。

項目施工還應用智慧工地雲平臺,通過各類軟件及硬件,將相關信息集成至管理平臺中,便於項目管理。在項目現場,還佈設了一全景攝像頭,對項目情況進行定期抓拍,以短視頻形式快速反映項目一個時間段內的工程進度情況及建造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還用信息化手段,通過三維模型對工程項目進行精確設計和施工模擬,實現對項目建設過程的實時監控、智能感知、數據採集和高效協同,提高施工現場的管理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