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論文?你不是一個人

從含糊不清的首字母縮略詞到不必要的行話,研究論文正變得越來越難讀,甚至連科學家們也覺得讀起來費勁了。

科學論文越來越晦澀難懂了,原因不外乎這幾個:首字母縮略詞多、句子長、行話令人費解。

這種過於複雜的語言不僅讓外行讀者和媒體難以理解,也讓初級研究人員和轉行到新領域的研究人員無所適從。

看不懂論文?你不是一個人

Adrian Barnett是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一名統計學家,用他的話來說,如今科學論文裡面使用的新造縮略詞和含糊縮略詞數量之多“令人筋疲力盡”,而且這種情況正愈演愈烈。

有些縮略詞用起來是有益的,因為它們已經廣為人知(比如AIDS、HIV和DNA),但是更多的卻會妨礙閱讀,因為它們比全拼出來更難讓人理解。

以2002年一篇研究年輕運動員骨骼強度的論文中[1]的一句話為例:“RUN had significantly (p < 0.05) greater size-adjusted CSMI and BSI than C, SWIM, and CYC; and higher size, age, and YST-adjusted CSMI and BSI than SWIM and CYC.”

“有些科學家喜歡用這些縮略詞,”Barnett說,“但是其他科學家未必會跟著用,最後淪為‘一次性用品’,帶來大量的困擾。”

Barnett和同事分析了1950年至2019年的2400萬篇論文標題和1800萬篇摘要中首字母縮略詞的使用情況——基於生物醫學數據庫PubMed。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eLife上,研究顯示19%的論文標題和73%的摘要至少包含一個縮略詞[2]。在已確認的約110萬個縮略詞中,絕大多數(79%)在科學文獻中使用的次數不超過10次。

研究還發現,摘要中縮略詞的使用頻率自1956年以來上升為原來的10倍——從每百個單詞0.4個上升為每百個單詞4個。

Barnett說絕大多數縮略詞使用的次數如此之少,“令人相當震驚。”他鼓勵研究人員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在論文中引入新的縮略詞。如果一篇摘要令人費解,他說,就難以吸引讀者讀完全文。

標題長,摘要更長

上述發表在eLife上的研究發現,近年來的論文不僅新造的縮略詞越來越多,論文標題和摘要也越來越長。

這讓人想起2017年的一項研究——同樣發表在eLife上,它分析了1881年至2015年發表在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期刊上的70多萬篇論文的摘要,發現在1960年以來發表的論文裡面,每個單詞所含音節的平均數量、艱深單詞的佔比和句子的長度穩步上升[3]。

過度冗長的句子和艱深單詞不僅使論文難以卒讀,也可能降低論文被引用的可能性。去年有一項研究分析了高引論文的特徵,發現影響力最大的標題只包含10個單詞[4]。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William Hedley Thompson是2017年那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說科學論文不是隻寫給同行看的。“如果你的目標受眾就是你所在的分支領域,那沒問題,但是我們希望科學不僅僅停留在自己圈子裡的交流。”他說。

行話越來越多

2017年的eLife論文還顯示,學術論文裡面使用複雜語言的情況越來越多,這表明科學家們在原本使用簡單詞語便足以表達意思的地方,使用了行話術語[3]。

“雖然科學是複雜的,有些行話不可避免,但是這並不能解釋我們看到的愈演愈烈的趨勢。”Thompson及同事寫道。“考慮到近來有關科學可重複性的爭議,科學文本便於理解的重要性值得深思,”他們還表示,“可重複性要求一項發現可以被獨立驗證。要做到這一點,報告方法和結果時必須足夠令人理解。”

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一項預印本研究分析了21486篇論文的行話的使用和被引之間的關係,作者得出結論:在標題和摘要裡面使用行話會明顯降低論文的被引次數[5]。

美國普渡大學的心理學家Kipling Williams曾撰文談過行話和縮略詞妨礙科學傳播,他說技術語言的增加只會疏遠非專家讀者[6]。他補充表示,學術論文的寫作應該更多地考慮到研究人員之外的有知識的讀者,如政策制定者、媒體工作者和病人。“公眾在很多這類研究中都有付出,至少應該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明白研究的是什麼。”

看不懂論文?你不是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