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明天就是立秋節氣了。對於英國、美國、俄羅斯等一些西方國家,他們區分四季的方法比較簡單粗暴,根據氣候和人的體感感知,將12個月平均分,每個季節3個月。


而中國就不太一樣了。中國古人有一套複雜而嚴密的天象觀測方法,來劃分二十四節氣,其中的“四立”分別是每個季節的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鼓勵大家分享一些節氣故事給孩子聽,中國的節氣文化擁有自己獨特而鮮明的風格,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幫助我們感知氣象和環境的變化,感受古代人的智慧。


立秋是如何確立的?


立秋在二十四節氣中排行十三,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很多人不清楚:中國的古人是怎麼確定這二十四個節氣的?


早在春秋時代,人們就用圭表這種測量工具來測算太陽日影的位置和角度,再結合當時的氣候、溫度和自然規律,制定出了二十四節氣。


拿圭表測量來說,立秋節氣的長度是四尺五寸七分,此後逐漸變長,到冬至日時長度最長,此後再逐漸變短。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在圭表的基礎上,古人又發明了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裡就有,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去看看: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立秋之後,天氣會涼爽嗎?


很多人認為,立秋帶一個“秋”字,就意味著“秋高氣爽”,和炎熱天氣說拜拜了,這其實是個誤會。


秋這個字,本是和氣溫變化無關的。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中曾注:其時萬物皆老,而莫貴於禾穀,故從禾。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在古人眼中,秋季除了“禾穀”成熟,其他萬物都開始走向凋零,而田野間的滾滾麥浪在日頭的照射下,就像火一樣。故,立秋,立秋,禾穀如火,合為一個秋。


《禮記·月令》裡曾說,秋字,揫(ji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揫,手字上面一個秋,意思是聚集、收攏。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大自然“陽氣漸退,陰氣漸盛”的一個過渡期,屬陰的降水頻頻光顧,但要真消除暑熱,還要等到白露前後才能見分曉。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秋之熱浪猛如虎


中國人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即便是普普通通的季節更替,也能說出很多借喻。


比方說“秋老虎”,因為立秋往往在中伏前後,出伏還需要十幾、二十天左右,所以仍然感到很熱,熱浪猛如虎,故有“秋老虎”的說法。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每年老虎來不來,民間有很多種說法,比方說立秋這天是否下雨,如果不下雨,則未來二十幾天仍然要忍受酷暑折磨;但如果有雨,那氣溫會呈明顯階梯狀下降。


一場秋雨一場寒,人們是喜愛秋雨的,因為立秋之後的每一場雨,都會洗刷著華夏大地上的一分酷熱,讓人感覺心曠神怡。


立秋三候,勸君添衣


古人根據每個節氣的自然特徵,總結出了七十二候。其中,立秋的三候分別是:涼風至、白露降和寒蟬鳴。


涼風至,指的是風的變化。

夏天我國主要以南風為主,而進入秋季開始,陸地上的氣壓發生了變化,我國很多地方開始颳起了偏北風,從遙遠的北方帶來一絲絲的清涼愜意。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雖然古人並不知道什麼西伯利亞冷空氣、季風氣候等,但是他們通過親身感受和了解風向變化總結出來了這個第一候,也可以稱之為一種智慧。


白露降,指的是早晚溫差變大,導致白天潮溼悶熱的空氣在夜晚下降溫度的中凝結,變成了晶瑩剔透的露珠,故叫白露降。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最後一候,寒蟬鳴,指的是那樹間啼叫的蟬感受到了日益加重的霜露和降水,知道命不久矣,必須儘快完成“娶妻生子”的人生大業,於是叫的比夏天時還賣力,響亮的叫聲反而給人一種慘慘兮兮的的感覺,故為寒蟬鳴。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立秋之後雖然白天還很熱,但是很多地方早晚溫差開始逐漸顯現,尤其是山區。所以,不如提醒一下身邊的親朋好友,夜晚彆著涼、別貪涼,該添衣服了。


貼秋膘,既要吃肉,又要吃素


立秋這一天,大多數地區都有“貼秋膘”的習俗。因為三伏天剛剛過去一半,人們已經被暑熱折磨得很久沒有好胃口了,是時候補充一下體力了。貼秋膘吃的東西沒有具體限制,但大部分人家主要是吃肉,比如醬肘子、紅燒肉、爆肚、水晶蹄膀等。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同時,民間還有吃南瓜、西瓜、桃子、豆腐等食物的習俗,也叫“啃秋”。像華北這邊還有“吃了立秋的豆腐渣,大人娃娃不吐不拉”等說法。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用現代人的營養學觀點來看,也沒毛病。適當吃點肉,再吃新鮮瓜果和豆製品,能夠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增強抵抗力,自然也不容易拉肚子了呀~


立秋,秋日勝春朝


中國人對秋天的感情很複雜:農民喜愛秋,因為秋象徵著豐收;文人卻嘆秋風蕭瑟,無名惆悵湧上心間。


在四季中,秋季是最不起眼的那個,它的存在在很多人看來似乎只是為了銜接夏季與冬季罷了。秋天就像人一生中面臨的種種選擇一樣,你嚮往著前方涼爽肆意的秋風麥浪,卻又感懷夏花美景不願放手。


不過,立秋這一天還不必“悲秋”,草木綠意皆未退,夜有涼意及窗欞,最適合把燥熱的心靜下來,感受逐漸涼爽的快意。


劉禹錫曾經在《秋詞》中這樣描述秋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古代文人多愛“傷春悲秋”,但也有人熱愛秋天,同樣是萬物輪迴的景緻,有些人只看到了落花流水,而有些人卻能發現秋日晴空中的“鶴”展翅翱翔。


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困難、挫折,你若只把它當成命運的不公,那麼你永遠無法戰勝它,而當你換一種角度、換一種心境,或許眼前的難題將是你展翅飛翔的藍天。


明日立秋 | 涼風至,寒蟬鳴,這些立秋的文化習俗講給孩子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