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茶之舞蹈

庄子有一句名言:“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以喻用心灵去感知声的境界远高于用耳去听的效果。所以伯牙弹琴,也只有子期用心去感知了,才能听出高山流水之妙音,下里巴人大概就只能听出个宫商角徵羽的音调来。

而我觉得,不仅听如此,看也可以化用成一句:“无观之以眼,而观之以心”。打动人心、经久不衰的诗词文章,皆因作者以心感物而以情动人,达到王国维所评论“一切景语皆情语”之境界。而有时以心赏物,则更会生出很多意外的情趣来。

清人沈复儿时以心观物,就获得不少闲情逸趣。沈复在《浮生六记》里有忆:童稚时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也要细察放大了看,故而总得许多物外之趣。人人讨厌惧怕、欲一拍死而后快的蚊子,竟然也可以在他眼中化成群鹤舞空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他甚至将蚊子关在帐中,徐徐喷烟,使其冲烟飞鸣,制作成了一幕幻影剧:但观白鹤飞于青云之上,但听鹤声鸣于青云之端。

而今我泡一杯绿茶,以心静观,幻赴一场茶的舞筵,也甚得同样之意趣。

茶,自古以来爱者众多,研究者众多,写作者众多。集大成者大概是最有名的茶圣陆羽,他写的那本茶的百科全书《茶经》,无人可以超越了。

据说品茶是很讲究的,对茶叶、水、杯,还有泡茶的工艺流程都要求严格。我一向慑于烦务、钝于精致,所以自不能成品茶高人,更不可得品茶雅趣。

不过,凡人也有凡趣,皖人更有茶趣。家乡安徽的绿茶,名字虽登不上国家宝典,品牌也不算驰名商标,但色香味毫不逊色,而且,用来泡了观赏更是极佳,其妙处在于:有短茎,且每茎皆有两三片微宽的绿叶,至泡于水中展开时,但见袅娜生姿,摇曳娉婷。

抓一把绿茶,置于透明玻璃杯中,冲入沸水,静心以待,仰目以视。但见杯底之叶,宛若沉睡的美人,蓦然被舞台的开场铃声惊醒,急急忙忙的一下腾空而起,浮于杯的上端。不一会儿,众美睡意渐消,姿容花开、身姿舒展,亲亲密密的簇拥着,热热闹闹的汇聚一起,好似在商讨谁先上场,又好似在讨论着如何表演。

俄倾,舞筵上演。没有导演,没有剧本,众美皆是从心本色出演,于是舞种尽显百态:有独舞,有双人舞,有三人舞,有群舞;舞姿各有千秋:有曼妙之姿,有轻灵之态,有惆怅之旋,有缱绻之徊。

恍见曹植笔下“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洛神临水,孤傲独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让人心驰神摇、恍然如梦。

又惊妍艳的 “敦煌飞天” 乍现空中,一如李白所颂“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各各体态轻盈、楚楚动人,婀娜多姿,腾飞俯冲,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间或有一美人,下而复上,上而复下,悠悠切切、顾盼连连,仿若诗经《蒹葭》中那个彷徨无奈、茫然追寻的身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待得众舞翩翩,仙气氤氲,杯水泛绿,则如朱自清在《绿》里描绘的梅雨潭,“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而此时,再有两三美人,悠悠荡荡的姗姗而舞,曼妙轻灵,不就是那轻盈的舞女临风飘举,那善歌的盲妹明眸善睐吗?

沏一杯茶,就是一场宏大的舞剧,无声上演于杯水寸地;沏一杯茶,又是一场文化的盛筵,悄然演绎于须臾之间。

著名导演张艺谋,不仅执导电影出类拔萃,还最擅长导演大型实景剧,在丽江、桂林等几大风景名胜地制作的“印像”系列,以原始的山水背景作舞台,动辄上千人演出,在山水间演绎当地文化故事,以达到震撼人心的恢宏效果,成功演绎成了旅游景点重点推介的节目,门票价格不菲。

我未尝观演过。一来更向往于纯粹的山水,二来总觉不太值,三来不想浪费富贵的旅游时间。还有一点嘛,我有更具性价比的赏乐:端坐一室之内,闲泡一杯绿茶,静观一场茶舞,也可尽享山水文化之趣。且无需购票排队等候,无虑观赏位置优劣,无嘈杂之烦恼,无众生之纷扰。悠然自在,身心俱清。

最自豪的是,张艺谋的“印像山水”,只会震撼一次再无新鲜感,茶的舞筵,却隽永丰富而千娇百媚,日赏日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