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西貝!復工後的餐飲業漲價會否成為常態?

在餐飲業逐步恢復堂食後,近日,多地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此前生意十分火爆的海底撈火鍋正在悄悄漲價。

對此,海底撈方面不置可否。本就在火鍋界屬於價格偏高且人氣頗高的一家連鎖店,此時悄然漲價必然引發熱議。

不少網友調侃道:沒想到,餐飲業的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

事實上,海底撈漲價背後,折射出餐飲業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損失。《金融投資報》記者瞭解到,眼下漲價的餐飲店不止海底撈一家,多家餐飲企業都在此時尋找新的出路。。。。。。

1

海底撈火鍋漲價引熱議

餐飲業逐步恢復堂食讓不少人感到高興,尤其是一直頗受大眾歡迎的火鍋系列。

然而,近日,一位北京的食客在微博曬出了自己在海底撈線下門店的消費單,吐槽其價格上漲,“人均220+,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小酥肉50塊錢一盤,過分了啊。”

海底撈、西貝!復工後的餐飲業漲價會否成為常態?

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海底撈漲價#迅速竄上微博熱搜榜。

金妹兒在微博上看到,吐槽海底撈漲價的用戶比比皆是。有網友表示,最近兩個人就吃了344元,而在疫情以前算上折扣,兩個人消費不到200元。

還有網友稱,本來就不便宜,這下更貴了。“本來就吃不起,現在就更別想吃了。”

海底撈、西貝!復工後的餐飲業漲價會否成為常態?

一位成都市民也曬出菜單,去年8月24日,海底撈陽光新業店酥肉半份是12元,整份24元。“現在44元一份,價格上漲超過了80%。”還有消費者吐槽,菜品不僅漲價,菜量還有所下降,“半份鵪鶉蛋21,12個,分量少了很多,消費不起了”。

對此,海底撈方面4月5日晚間表示:漲價屬實。海底撈回應多家媒體稱,由於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4月7日,《金融投資報》來到成都某商場裡的海底撈門店瞭解到,目前門店的營業時間為早上11點到晚上九點之間,出於疫情防控考慮,因此開放餐位較少,其美甲區已經開放。

“請問您是兩人用餐嗎,中午堂食目前不需要排隊,晚上需要先提前排號,”該門店服務員介紹到。

記者看到,儘管餐飲業堂食的逐步恢復,但曾經排隊火爆的海底撈已經不需要現場排號,現場顧客也減少了許多。

至於菜品價格方面,海底撈的確漲價不少。

據該門店海底撈員工向《金融投資報》介紹,接到總公司通知後,目前部分菜品有調價現象,例如自助調料費漲到10元/位,上圖中的撈派麻辣滑牛肉由此前28元/份漲到39元/份。

也就是說,就該份牛肉來說,價格提高了將近40%。

“主要還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各種成本上漲,我們的漲價也是迫於無奈,”據上述員工表示。

“實際上,現在還可以通過海底撈線上渠道或現場下單,顧客自提可享有69折至85折不等的折扣。”另一家成都海底撈火鍋店員工向《金融投資報》談到。

對此有網友表示,“海底撈有漲價的權利,吃不吃是你們的選擇”。另有網友則認為,工資沒漲,消費卻漲了,不可思議。

也有網友覺得,花這個錢,難道在家自己煮不香嗎?

海底撈、西貝!復工後的餐飲業漲價會否成為常態?

面對消費者的不滿,海底撈官方表示:

“因為疫情的關係,海底撈各地的門店在復業後的餐桌數量、接待客戶數量方面都還有所限制,一是員工現在無法滿員工作,另外就餐的人流量也不是太固定;二是成本問題,各地門店位置不同、消費水平不同,所以漲幅也不一樣,整體控制在6%左右。”

事實上,金妹兒瞭解到,這已是半年裡海底撈第二次提價了。由於2019年冬天肉價上漲,海底撈也對翻檯率高的熱門地區進行過價格調整,上漲幅度3%到5%。

2

多家餐飲紛紛調價

漲價會否成為常態?

外界的風吹草動無不左右著餐飲企業的動向,而企業的損失似乎都體現在了消費者的賬單裡,而海底撈也並非唯一一家提價的明星餐企。

近日,此前頻頻“哭窮”的西貝莜麵村也被眼尖的網友發現漲價了。“本來以為海底撈漲價漲得有點多,轉眼看了下西貝的外賣菜單,土豆條燉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

金妹兒看到,儘管目前大多數餐飲企業都已經正式復工,但是生意卻還遠遠沒有恢復元氣。許多商場流稀少,甚至出現餐廳服務員比顧客還多的詭異景象。

此外,《金融投資報》記者走訪了部分成都的餐飲企業,發現某些餐企都存在或多或少調價現象。

例如,在成都春熙路IFS商場的外婆家,人氣很高的神仙外婆雞等部分菜品下調了價格,但也上調了一些菜品價格。

在成都群光廣場的秋金小炒,《金融投資報》看到其也是調整了菜單,比如此前49元/份的火爆雞雜由小份變成了大份,價格也上調到79元/份。

另一家胖哥倆肉蟹煲的招牌菜肉蟹煲也由此前的138元/份調整到158元/份,不過該店店員表示,如果註冊本店會員,仍可享受此前價格。

被問及復工之後生意如何,胖哥倆店長表示,“現在還在恢復中,基本上也不需要排隊了,以前正常工作日中午入賬大概在1萬元左右,現在能到一半就不錯了。”

除了中餐火鍋等,《金融投資報》記者還發現,人氣一直很高的喜茶也在悄然漲價中。

例如,其賣的最好的芝芝莓莓由此前的30元/杯漲到32元/杯,多肉葡萄由28元/杯漲到了30元/杯等。還有消費者向記者表示,此前一直愛喝的楊枝甘露從25元/杯漲到了現在的27元/杯。

一位餐飲業內人士判斷,“只要疫情沒有完全被控制,防疫工作還要繼續,餐飲消費不能完全放開,會有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遇到這類問題,參與漲價的企業也很有可能會越來越多。”

今年以來,不少餐飲企業都在生死線上掙扎。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

以上述提到的海底撈為例,受疫情影響,海底撈閉店46天,據中信建投(31.300, 0.80, 2.62%)的研報判斷,海底撈2020營收因此損失約50.4億元,歸母淨利潤損失約5.8億元。

與此同時,更有成都的五星級酒店人士向《金融投資報》記者透露,目前基本上能開外賣的星級酒店都推出了十分優惠親民外賣,“一方面是做做人氣,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餐飲部的壓力,節約成本等,不過,酒店主要還是靠客房,目前正在回暖中。”

該人士表示,如果就社會餐飲來說,品牌效益好的頭部餐飲影響正在變小,“頭部企業依託自身的綜合實力、抗風險能力、品牌力等紅利擁有漲價的話語權、定價權。但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可能是進行促銷活動,所以分化的趨勢將非常明顯。”

以海底撈為例,真正能消費人均150元的海底撈顧客可能並不太在意上漲6%,而對6%漲價不care的人正是海底撈的目標客戶,一批忠實的粉絲食客也是他們漲價的底氣。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縱觀今年海底撈的股價表現,年內下跌僅有5%左右,抗跌性很強。或許,這與海底撈頭部餐飲企業的地位有著密切的關聯。截至4月7日收盤,海底撈(06862.HK)報收30.500港元/股,上漲4.81%,總市值達1616.5億港元。

但也有業內人士坦言,漲價雖然是一劑猛藥,但卻不一定長久。“定價上限就是顧客的價格感知,超過了這個定價天花板,就沒有需求了。”

有餐飲從業人士指出,復工後的三個月,對於很多餐飲同行來說,就是一場生死大考驗,接下來才是餐飲業真正洗牌的時刻。。。。。。


轉至新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