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越過越好的3個跡象,有一個就很了不起

來自公眾號:十點讀書(duhaoshu)

林語堂說:“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人這一生,最治癒自己的地方,是家;最在乎自己的人,是家人。

好的家庭,不在乎金錢多少,只在乎真心有無;不介意房子大小,只介意包容多少。

好的家風,也莫過於:小事不爭對錯,大事有商有量,往事不翻舊賬。

1

小事不爭對錯

作家艾小羊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她在朋友家留宿,晚上,她和朋友一起去吃了夜宵。

飯後回到住處,朋友從冰箱裡取出兩盒鮮奶,遞給她一盒,二人正要喝,朋友的婆婆忽然喊道:“趕緊吃點東西,不能空腹喝牛奶!”

艾小羊剛想解釋,朋友悄悄做了個制止的手勢,很快拿出一片面包,分給了她一半。

老太太見二人吃了麵包,喜滋滋地忙別的事去了。

朋友解釋道:“如果她能在這件小事上獲得成就感,我們又何必告訴她真相呢?真相對她不重要,對我們也沒意義,不過是半口麵包的事。”

艾小羊坦言,這是她第一次聽到“真相不重要”。

艾小羊說,一個人,如果一味堅持並不重要的真相,於他而言,就是一種失敗。

而我想說,一個家庭,如果始終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糾結對錯,更是一種愚蠢。

以前單位裡有個同事,每天早晨放下包,都要和我們普及一下家裡的雞飛狗跳。

婆婆今早做的飯,不講究營養搭配;爸媽觀念落後,昨晚又給孩子用尿布,老公不夠認真,衝奶粉時的比例又不精確……

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那麼做不對,我肯定得說他一頓啊……”

終於有一天,她不再抱怨和嘮叨,臉上也沒有了神采和光芒,我們才知道,她的老公跟她提出離婚了。

在雞零狗碎上爭對錯,在細枝末節裡辯輸贏,最容易產生怨氣,也最容易耗盡熱情。

家是安樂窩,不是辯論場;家是避風港,不是角鬥場。

在無關痛癢的小事上,彼此包容;在不傷大雅的細節裡,懂得退讓,留得住愛,才守得住家。

一個家越過越好的3個跡象,有一個就很了不起

2

大事有商有量

去年熱播的《都挺好》裡,有這樣一個情節:偶然之間,蘇明成聽說投資實業穩賺不賠,回家後,他和妻子朱麗商量投資,可朱麗謹慎,只想安穩度日,拒絕了他的提議。

蘇明成表面打消了念頭,私下裡卻偷偷賣了車,又跟舅舅借了一筆錢,動用了家裡的存款,最終湊夠30萬入了股。

朱麗從他人口中得知真相後,特別生氣地問蘇明成:“你有沒有跟我商量過,我還是不是你老婆了?”

小兩口,原本恩愛有加,卻因這件事產生了隔閡,最終勞燕分飛。

婚姻裡,有一種心寒,叫“我拿你當親人,你把我當外人”。我對你坦誠相待,你卻對我遮遮掩掩。

所以,朱麗並不是小題大做,而是在大事面前,一方擅自做主,一方矇在鼓裡,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

一個家越過越好的3個跡象,有一個就很了不起

有句話說得好:不要夫妻千擔糧,只要夫妻好商量。

大事上,一問一答,有商有量,才是一家人最舒服的相處之道。

在知乎上,曾看過這樣一個問題:工資到手一萬二,年底了,作為獎勵,給自己買了一萬塊的金手鐲,老公知道後很生氣,我錯了嗎?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下面一個三觀很正的回答:


如果你老公是因為一萬塊錢和你吵,是他的錯,因為你有權使用自己的工資;

如果你老公是因為你沒和他商量,直接買了鐲子,錯就在你。因為,擅自做主,是對另一方的不尊重、不信任,對方有理由和你生氣。

自作主張的決定,折射的是當事人的霸道和自私;先斬後奏的行為,傷害的是對方的顏面和信任。

大事上,多多交流,才避得開風險和陷阱;努力溝通,才有機會磨合思想昇華感情;學會商量,才找得到解決問題的最優解。

一家人同舟共濟,坦誠相待,以和為貴,才能不畏風浪,不懼驟雨。

一個家越過越好的3個跡象,有一個就很了不起

3

往事不翻舊賬

電影《團圓》裡,有這樣一幕:孩子和父母閒聊時,把“姥姥姥爺”稱呼成了“爺爺奶奶”。丈夫聽到後,立馬拉下臉,衝著孩子大發雷霆。

妻子不滿,隨口說道:“叫爺爺奶奶怎麼了,還不都一樣!”

丈夫氣急敗壞地回答:“爺爺是爺爺,姥爺是姥爺,怎麼能一樣呢!我又不是倒插門!”

妻子反問:“誰說你是倒插門了?”

丈夫怒火中燒,“從咱倆結婚起,你們家就是這樣想的!”

兩個人越吵越激烈,忍不住都開始翻舊賬。

做丈夫的,怪妻子一家當年太冷血,不考慮他家實際情況,硬是逼他湊夠50萬買房,才同意結婚;

做妻子的,被丈夫一口一個髒話氣的面紅耳赤,也開始惡語相向,自己當初如何屈身下嫁,換來如今怎樣的慢待和輕視。

和最親的人,說最狠的話。孩子哭,夫妻鬧,雞飛狗跳。好好的家,卻在陳芝麻爛穀子的舊賬裡,失守了幸福。

一個家越過越好的3個跡象,有一個就很了不起

在我們的身邊,翻舊賬的例子比比皆是:


妻子給自己買了點東西,婆婆總忍不住唸叨,“剛買完那個,又買這個!”

丈夫充錯了話費,妻子也會指責,“都充錯過一次了,怎麼還不長記性!”

孩子考試不理想,總有人借題發揮,“上次就是這門考的差,這次又是!”……

陳年舊賬,就像是“案底”,一筆筆記下的,都是對方的累累“罪行”。

翻舊賬的人,更像拿著一把尖刀,他清楚你的七寸,你知道他的軟肋,所以例無虛發,刀刀都能見血。

《左傳》裡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有首歌也這樣唱:愛是原諒,不翻舊賬。

結痂的傷疤,不必再揭;曾經的錯誤,無需再提;從容過活,就是諒己,把握當下,就是珍惜。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舊事翻篇,才能擁有嶄新而美好的人生。

餘生,願我們都能明白:小事不爭不辯,彼此越理解,感情越和睦;大事有商有量,雙方越信任,生活越幸福;往事看輕看淡,家人越包容,家庭越興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