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本報訊(通訊員 劉海舒)

8月21日-25日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十三大展區之中,最具創新與生態融合的就是“世界園藝自然主題” 展區。作為一次都市人與自然萬物對話的美好契機,“世界園藝博覽會”更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中華園藝文化體現到展區中,讓世界感知中國,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世界園藝自然主題展區,圍繞自然主題選擇,從植物至生活、從自然至人文,由植物與園林觀照東西方文明的交會、世界網絡的形成,折射出人類社會的榮衰與世界圖景的變遷。2000種圖書及店內所有的產品及體驗內容都與“自然”相關,設計風格、環境營造、圖書選品、配套文創、餐飲服務等各個方面都與自然貼近,實現了自然與閱讀的完美結合。本次展示將圖書和文創產品在同一主題下進行關聯甄選,輔助以場景化陳列及銷售,融入分享、展覽、互動、傳播等元素的多元經營,以內容為驅動,用跨界的方式,為讀者帶來獨特的體驗和服務。

主題圖書,訴說自然的美妙

展區配置2000種圖書,所有的內容都與“自然”相關,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包括兩個推薦主題及九個分類。

推薦主題一(生活視角):草間居遊,園藝、花藝、種植,慢食、慢生活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食物、咖啡、茶、葡萄酒、絲綢、香料這些人類的享用是來自植物的饋贈,我們的日常生活與植物發生著各種關聯,居遊草木間……;

推薦主題二(世界視角):我的世界是一座花園,東南亞的香料刺激西方文明的發展、美洲的玉米土豆滋養了無數人的口腹、發源於西亞的麥子在一帶一路變化出萬千種美食、來自東方的神奇樹葉讓歐洲人趨之若鶩、東方園林影響了西方人對風景的認知,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連接世界……

閱讀九大主題:

人類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慷慨地饋贈給我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地球上花朵的綻放,鳥兒的歌唱,動物的追逐,還有山川大河,海底兩萬裡,都在向我們訴說著自然的美妙,伴隨著人類探索足跡的延伸,自然的輪廓也越來越清晰。

最重要的主題是“植物與園藝”,展區選取了中外近200種解讀植物、園藝的好書,匯聚成“植物也瘋狂”這一主題;有了植物又怎能沒有動物,“動物的表演” 圍繞的正是動物科普及動物與人的關係,由此衍生出博物、生命、進化這些主題;同時人類社會的活動,給自然環境帶來各種變化,產生了“寂靜的春天”這樣的環境反思的主題;自然為人類之師,人與自然的相處,不僅為我們提供食物作為饋贈,同時也是人類文學(詩的棲息地)、藝術(四季美術館)的靈感來源;人處於自然之中,在行走中找到與自然、與自己和諧相處的生命真趣。從植物、動物至生活、從自然至人文,我們力圖用多視角、深入呈現自然與生活、社會、環境、進化、生命、藝術、人文之間的關係。

圖書示例如下:

1.“草間居遊”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2.“我的世界是一座花園”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3.植物也瘋狂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4.動物的表演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5.生命的進化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6.寂靜的春天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7.萬物的奧秘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8.自然的饋贈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9.行走的烏托邦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10.詩的棲息地(文學):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11.四季美術館(藝術):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自然藝術,遇見美好的人生

在展區內的“四季美術館”中,我們不僅能看到中國傳統木建築與傳統文化,還能看到自然與藝術的完美融合。“一帶一路”中國植物區

揭示了,歐洲三分之一的園藝品種來自中國,原產中國的茶葉、柑橘、水稻等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展覽將用多種方式向青少年講述這些植物如何通過一帶一路影響世界。“植物”藝術繪畫區用植物藝術繪畫的形式展示中國的生態之美,用植物之美描述美麗中國,尤其宣傳像槭葉鐵線蓮等這些北京特有物種。世園會期間,在本展區還可以看到博物主題的園藝博覽會微型景觀

文創產品,聽見花開的聲音

現場的文創商品,與其他展區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展區內的所有文創商品,都與自然主題相關,就像圖書一樣。針對世界最頂級的植物盛會—“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邀請國內外設計品牌,打造出多達數百種的設計商品,概念是提供觀眾們融入自然、與植物花卉,動物共存的美好生活,並且就像在家裡的起居室聽到花開的聲音般,讓人快樂地放鬆。本次推出的文創品主題正是“聽見花開的聲音”。已經推出的文創品包括配合植物館主題的“丘吉爾花園”和“歐式花卉風格”的明信片、筆、本子及帆布袋、書籤,植物與花卉如同世界共享的語言般,穿梭於各種自然風景之中,如果設計能夠與自然共存, 將會為人類打造出最溫柔的美好生活。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當“北京世園會”遇上“北京國際圖書節”

主題活動,北京自然故事

針對本次世界園藝自然主題,展區還將在8月24日上午邀請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黃滿榮開展《北京自然故事》分享會。

嘉賓:,研究員,199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當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攻讀碩博連讀,2005年春畢業,獲博士學位,並留所工作,被聘為助理研究員;2007年9月因工作調動至北京自然博物館工作。主要從事地衣資源調查、分類及系統學研究,2008年被聘為副研究員,2015年被聘為研究員。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協菌物學會科普項目等多項科研科普項目,共在國內外刊物發表了五十餘篇論文,參加編寫出版專著三十餘部。

內容簡介:梅花還是牡丹?作為國花的強有力的兩大候選者,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有著不同的地位。無論是傲寒凌雪還是雍容華貴,在北京這座核心城市,兩者各自講述了不同的自然故事……國花固然值得追逐,最能反映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樣態的,還是衚衕裡、四合院中的尋常花卉。它們和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交織在一起,讓自然的話題充滿了人情味。跟隨北京自然博物館資深研究員黃滿榮博士的腳步,我們可以領略從廟堂之上到世俗人間的北京城市觀花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