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套現12億背後:阿里市值超8000億美元,曾幫蘇寧渡劫

文|趙雪琳

編輯|電商課代表


阿里股價突破300美元之時,也是郭臺銘高位套現之際。

根據鴻海精密發佈的公告,10月8日,鴻海旗下子公司選擇拋售63萬股阿里巴巴ADS(美國存托股票),成交價格為1.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5億元)。已實現利益美金1.21億美元。

這意味著郭臺銘當時買入63萬股阿里巴巴ADS的成本為大約6500萬美元,每股ADS的成本約為103美元。一進一出之間,郭臺銘1.21億美元的收益到手。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郭臺銘已經兩度減持阿里巴巴超350萬股。如今三次減持後,郭臺銘僅剩63萬股阿里巴巴。據悉,郭臺銘與2007年斥資2.5億元買入阿里巴巴股票,至今已經大賺超2800%。


郭臺銘套現12億背後:阿里市值超8000億美元,曾幫蘇寧渡劫


郭臺銘馬雲“相愛相殺”13年

作為富士康的老大,自2007年入股阿里巴巴開始,郭臺銘就開啟了與馬雲“相愛相殺”的道路。

2007年,郭臺銘斥2.5億入股阿里巴巴前夕,馬雲便送給他一句話,“富士康是製造業的大象,阿里要用很多螞蟻推翻你。”這在郭臺銘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直至今日,郭臺銘仍堅持認為,製造業未來的關鍵,還在製造業本身。

但這並不妨礙郭臺銘對馬雲有著高度的評價,2018年第五屆互聯網大會期間,郭臺銘曾經點評馬雲稱:“不能說前無古人,但很難有後來者。”

這或許得益於馬雲在兩年前的阿里雲大會上提出的五大“新”理論。其中在新制造方面,馬雲提到,過去的二三十年,製造講究規模化、標準化,未來的30年,製造講究的是智慧化、個性化和定製化。未來的機器吃的不是電,而是數據。新制造的誕生,對原來以規模化和標準化製造的一些行業的方方面面的衝擊,遠超大家的想象。

這場大會,郭臺銘和鴻海多位高管均在現場,事後郭臺銘表示,新制造曾讓自己“一宿沒睡好覺”。2018年,郭臺銘又一次提及,當年拒絕相信馬雲所說的“螞蟻推翻大象”,是自己“看走了眼”。

新制造給郭臺銘帶來的改變是,他開始把雞蛋放在更多的籃子裡。今年8月,富士康公開表示,目前有30%的產能在中國以外地區,高於其2019年6月提到的25%。加上郭臺銘曾宣佈在美國投資建廠,以至於近年來,國內輿論不斷高呼“別讓富士康跑了”。

對於阿里,郭臺銘的套現之路早在一年前就已開啟。2019年3月和12月,郭臺銘兩次拋售阿里股票,此次更是拋售了其所持股份的一半之多。目前,郭臺銘持股比例下降為0.02%,僅剩63萬股。


阿里幫張近東孫正義“渡劫”

郭臺銘並不是唯一一位大規模減持阿里股票的大佬。2018年,蘇寧清空阿里股票淨賺141億,張近東的操作被媒體譽為“股神”。

2015年,蘇寧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雙方互持股份,強強聯合為其帶來巨大利潤。隨後三年,張近東開始逐步拋售阿里股票,直到2018年7月,蘇寧清空阿里股票,在狂賺141億元的同時,也為當時的蘇寧帶來了新的機遇,但阿里所持蘇寧股票則一直被套。當時,張近東的回應是:蘇寧所持有股份佔比非常小,撤出幾乎不會對阿里產生任何影響。

相比較郭臺銘與張近東,孫正義的股票出售動作就顯得不那麼簡單了。日本軟銀集團作為首屈一指的商業集團,最初以2000萬美元投資阿里,上市後,日本軟銀成為阿里最大股東,而孫正義也一躍成為日本首富。

為了緩解近期龐大的債務壓力,孫正義不斷出售阿里股份,今年3月,軟銀宣佈一項價值41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該計劃涉及出售部分資產,以支撐軟銀的股價並減少債務。這其中也包含阿里股票,套現金額大約為140億美元。在其質押的佔據軟銀所持60%的股份中,屬於阿里的股份約佔2.8%,交易後,軟銀依舊是阿里最大股東。

馬雲也在減持阿里股票。阿里巴巴公佈的最新財年報告,截至2020年7月2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持股阿里集團比例首次降到5%以下,持股比例4.8%,持股數為10.43億股。而截至2019年11月26日阿里在香港上市時,馬雲持股阿里集團比例為6.1%,持股數為12.77億股。這意味著在過去7個月中,馬雲累計減持了2.34億股,持股比例下降1.3個百分點。有業內人士用阿里股票均價及匯率估算,得出馬雲此波減持累計套現資金約達430億元人民幣。


大佬們減持後阿里傳遞什麼信號?

儘管這些大佬們減持的目的和價格並不完全一致,但公認的一點是,阿里巴巴的市值正在不斷走向巔峰。截至10月9日收盤,阿里巴巴港股市值達到6.14萬億港元(8109億美元)。

近期,阿里的不少動作引發關注。國慶長假前,阿里巴巴公佈新一輪戰略部署,將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與阿里雲全面融合,並整合集團所有相關力量,確保“雲釘一體”戰略全面落地。

再稍早前,被視為阿里巴巴內部“新制造”落地的“犀牛智造”在隱身三年後首次露面,加上此前問世的盒馬鮮生,四年前提出的“五新”戰略目前已落實了新金融(螞蟻金服)、新零售和新制造三個部分。新能源和新技術尚無消息。

在最擅長的新零售領域,阿里巴巴也是高歌猛進。10月9日,阿里宣佈將在上海開出首家線下“1元體驗店”,並計劃3年內在全國開業至少1000家“1元店”,此舉也被外界視為向國內最大“10元店”名創優品宣戰的新動作。同時,阿里此次在線下佈局,確是在完成新零售的閉環,也更是對下沉市場的進一步佈局和防備,抵禦來自對拼多多等競爭對手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這原本是阿里“看不上”的領域。早在2018年,張勇在談及競爭對手拼多多時曾公開表示,“我一直跟團隊說,我們不可能再走回到三塊九賣一雙日拋型的鞋,還包郵。”如今,爭搶10元店的生意,成了阿里正在做的事情。

由此不難看出,阿里市值突破8000億美金的背後,其商業帝國龐大的體系和業務也需要更多的支撐。巨人的飢餓感,總是要比普通人更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