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千盼萬盼

我們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小20”

他們跋山涉水來到鄭大

為鄭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

我們的迎新活動也在火熱進行中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年的迎新現場

去看一看與往年到底有哪些不同吧!

喜迎新生至 “專車”助力行

2020年9月11日,鄭州大學2020屆新生報到拉開帷幕。在人來人往中,有幾輛“專車”格外引人注目。這些大巴車從泌陽一高、範縣一高、郟縣一高和延津一高出發,滿載心懷嚮往與激動之情的新生,駛向鄭州大學的校園,為新生們的報到提供了便利且暖心的服務。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為貫徹國家教育扶貧政策,鄭州大學招生辦公室派專車來到四所高中,實現點對點接送。9月11日、12日的上午,鄭州大學招生辦公室和部分院系的領導代表分批來到這些高中,為新生們帶去了精心準備的學習生活禮包和諄諄教導,送去了鄭州大學對他們的期望和祝福。簡單而隆重的歡送儀式之後,新生們懷揣著對鄭州大學的感謝與初入大學生活的喜悅,踏上了報到的路途。到達鄭州大學之後,相關院系的引導人員為他們辦理了報到事宜,送上了進入校園之後的第一份貼心幫助。

據悉,本次專車接送服務覆蓋新生一百餘人,實現了真正的“點對點接送”。這些新生在入校之始就感受到了學校的關懷與溫暖,也相信他們會承載著這份祝福與期許,奮力書寫人生的美好篇章。

直擊迎新現場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一路走到天健大道中段,三五位身著白色T恤的志願者正引著新生往院系辦公樓走去。跟著他們走進東側的理科園,不出兩分鐘,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映入眼簾。辦公樓前是一小片方形空地,迎新活動便在這裡開展。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陽光下,兩三名身穿“航天服”的志願者格外耀眼,他們在場地間來回穿梭,忙著與新生合影留念。走近一看才發現,其餘志願者的白色T恤也暗藏玄機:胸前的院徽旁,點綴著幾個宇航員造型的小人兒;T恤的背後也印有一整塊以太空為主題的塗鴉。

材料與航天有何關係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副書記王天玥解答了其中的淵源。十二年前,我校依託國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承擔了神七航天員面罩、航天員出艙等關鍵防護裝置的研製。這次迎新活動中的航天元素,正是對前輩們攻關科研事業的致敬。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繼續向前走,迎面是一塊貼有照片的展板。新生合影留念後,照片在現場便被打印出來,在展板中央拼成一個愛心的形狀。展板右上角印有一幅中國地圖。來自不同省份的新生將自己對於大學生活的憧憬寫在便籤上,再貼到家鄉的位置。

臨近中午十二點,前來報到的新生漸漸變少。離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時,一位身穿“航天服”的志願者摘下了她的面罩。汗水使她的髮絲緊緊貼在皮膚上。儘管烈日當頭,她依然笑得很陽光。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站在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地下工程研究院)的門口,一股儀式感撲面而來,嶄新的紅毯配上兩邊的花卉,紅毯盡頭通向的是志願者們,也是人生的另一重要階段。“千紫萬紅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他們終於經過千山萬水,來到了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地下工程研究院)的“大家庭”。因為迎新時間與院系考試時間出現衝突,大四的學生也來趕來支援,三個年級輪流迎新,可以說是全員出動,齊心協力,迎接新水利人。在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地下工程研究院)報到處,“歡迎你!”一張張笑臉在LED屏上出現,再看著眼前忙碌的迎新志願者,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出現在我們眼前。

烈日當頭,一位老師匆匆向每一位走向電氣工程學院院系辦公樓的同學走去。他戴著口罩,額頭上冒出了幾滴汗,看起來有點疲憊但更多的是興奮,“同學,你們是新生嗎?”電氣工程學院研究生輔導員張眾親切地向每一位新生詢問。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要進入電氣工程學院迎新大廳首先要消毒,先是噴灑酒精,然後用免洗洗手液進行清潔。“我們還會為沒有口罩的學生提供口罩,做好充分的防護措施。”

張眾說。迎新大廳由兩部分組成,內部的休息區和“走廊式”服務區。休息區採用間隔座位的方式,新生可以在這裡掃碼上傳自己的報到信息,“走廊式”的服務區用來辦理報到手續,可以減少人員接觸。“我們都很重視防疫工作,也為此做了許多努力。”周圍緊張而有序的迎新工作還在進行,張眾又融入了其中,新生各自也奔向下一個目的地。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新生入校所走的第一段路,是從學校門口到各院系辦公樓。在這一段路途中,建築學院根據其院系特色進行了特殊的安排——沿路為新生講解我校的各類建築。比如在介紹鐘樓時,志願者會講到鐘樓是校內第一高度,56米的鐘樓象徵56個民族,寓意來自五湖四海的鄭大學子的團結和凝聚等內容。這一方式不僅能夠讓新生們從專業的角度瞭解到我校建築的特點,而且能夠讓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未來要學習的專業。

建築學院的學院大廳內,整齊擺放著15個做工優美的建築模型,每個模型上還按照建築的紋路安放了小彩燈,通電後,建築模型便像夜間燈火輝煌的城市一般。為了迎接新生,學院將這些模型擺放在新生報道處旁邊的大廳內,並安排有專門的講解員為新生進行介紹。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卸下沉重的行李和旅途的疲憊,一位位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新生走進院系辦公大樓。在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指引下,新生們有序地進行著資格審查、領取報到須知等常規流程。在這之後,“小20”們將會在學生會同學的引導下,領取“夢想花種”,親手將花種種在小花盆裡,之後,他們將用自己精心的照料培育出最美的花朵。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級王曉青介紹說:“這也不僅僅是是一盆花,它也象徵著夢想,我們希望藉助這一小小的花種激勵大家在大學校園裡繼續追逐自己的夢想。”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拿上學校為新生準備好的資料以及禮物,“小20”們就要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與“穆青先生”來上第一張合影了。摘下口罩,站在穆青像旁,他們咧開嘴,露出青澀而燦爛的笑容,按下快門,20級新生們與穆青先生就此結下深厚的緣分。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拍完照後,他們將在“勿忘人民”留言牆簽下自己的名字,這份簽名既是對全新生活的展望,也是對穆青先生“勿忘人民”精神的學習,情繫人民、紮根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這不僅是穆青先生一人堅持的,也是一代代鄭大新傳人所堅持的,20屆的新生們在今天接過了傳承的火把,從此將在穆青精神的指引下,不斷茁壯成長至此,成為新時代的耀眼花兒。離開簽名牆後,他們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前往宿舍。關於鄭大,一段嶄新的旅程將要展開。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歷史學院2019級的張藝凡站在鐘樓旁的志願者服務亭,等待來來往往的新生前來尋求幫助。“志願者每次輪班是兩個小時,同學們主要都是問宿舍、食堂和院辦在哪裡。”張藝凡說。從東門走到院辦,從院辦走到宿舍,新生們帶著行李,滿臉青澀,沉甸甸的行李,滿當當的理想。張藝凡說:“印象最深的就是幫忙的學長學姐們。大家都很熱情,每個人都提了很多東西,幫新生們分擔了很多壓力。”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在圖書館前各院系的“大本營”中,設有 “黨員志願服務站”。他們和其他同學有著一樣又不一樣的身份。同樣的,大家都是志願者,都在熱切地歡迎著新生的到來;不一樣的,他們來自不同的學院,但以相同的學生黨員身份作為志願者為大家提供幫助。

在大部分新生入學的同時,有一批“小20”已經作為志願者幫助其他同學辦理手續、安置行李。教育學院2020級的郭笑怡參加了暑期的提前設崗活動之後,又作為志願者參加了學院的迎新活動。主要負責填寫和發放宿舍條的她,中午休息時才去院辦吃了盒飯,之後又回到了圖書館前的“大本營”等待下一位新生。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和郭笑怡一樣,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馬元昊和力學與安全工程學院的司佳錕都提前來到了學校,承擔起了引導新生、搬運行李的任務。“其實最辛苦的還是學長學姐們,她們很照顧我們,比起他們我們的工作量還是少的。”當談到今年加大難度的迎新,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件事。更加熟悉校園的他們,都在努力減輕學長學姐們的工作量。

留學生志願者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9月12日是鄭大新生報到的第一天,在來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學中有一群不一樣的面孔,他們和我們說不一樣的語言,有不一樣的文化習俗,但是求學求知的心與我們一樣,他們就是鄭州大學國際留學生。為了迎接這些國際同學,鄭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每年都會從在校留學生中選拔一批留學生志願者作為迎新團隊,迎接新加入的同學們。今年,近四十名留學生志願者組成的迎新團隊整裝待發,隨時準備為新入學的留學生提供宿舍入住、學籍登記、簽證辦理等各項入學事務的幫助。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下午3時,正是氣溫乾燥悶熱的時間,學校東門外,一名身穿學校統一發放的粉色迎新制服的留學生志願者正帶著幾位新來的留學生辦理體溫檢測和掃碼入校手續;另一邊騎著三輪車的留學生志願者早已在學校東門內等候。看到新生完成入校手續進入東門,他們迅速跑下車接過新生的行李,一件件搬上三輪車,一個人在前面騎,後面三兩個人合力推。乾熱的天氣下,汗水打溼了留學生志願者的衣服,但是他們沒有抱怨,反而是開心地和身邊的新生交流,告訴他們學校裡的一些常識。

2020迎新現場 | 與鄭大來一場完美邂逅

國際教育學院程果老師介紹,由於國際留學生的入校流程和中國學生有很大不同,最近三年國際教育學院都安排了留學生志願者團隊為每一位新來的學生提供各種幫助。將新生的行李安全快速的送往宿舍樓,引導他們快速的融入鄭州大學。讓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新生第一時間感受到鄭州大學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與關懷,正是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志願者團隊設立的初衷與目的。

在這個特殊的2020年

我們的熱情仍一如既往

今年是充滿考驗的一年

所以這一份的相遇也顯得尤為珍貴

20級的學弟學妹們

讓我們趁著九月未央

一起在鄭大這片沃土上

書寫下屬於我們自己的青春年華吧!

——END——

來源:鄭州大學官方微信

編輯:李天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