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身居一座城,就會習慣了這座城裡的時間、習慣了這座城裡的地點、習慣了彼此打招呼的方式、也習慣了在這座城的歷史與現在之間不斷穿梭,縱橫往來。我久居的這座海隅小城,在渤海岸邊,海風拂過的日子,紫銅臉色的鄉人,抒寫獨屬於這座城的淳樸。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這是一座獨特的城,一座彩色的城,李大釗故居、紀念館留下一抹紅色的記憶,魅力渤海灣、雙眼皮海岸線是亙古的藍,一望無垠的灤河衝擊大平原,讓綠色成為生命色。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昔日稱土定縣城,因落榜而生“此地獨幽”的獨幽城,連接縣城和港口,一條馬路貫南北。昔日太宗駐蹕十九日,方有今日菩提島。憶往昔,登島遊,四百棵菩提樹下,鳥影依依,晨鐘暮鼓,叩響歷史和今朝。駕船出海,碧波萬頃渤海灣,映著日光粼粼,魚蝦跳躍,海鳥遨遊。藍色海洋包圍下的孤竹古國,樂安亭裡孝心播。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也喜歡在夜色中看海,極少人聲,靜謐中,偶爾浪翻滾,變身海的蝴蝶結,撞擊著海岸線,卻又優雅轉身離去,餘幾多浪漫情懷,叩擊臨海人的心靈。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樂亭,一抹紅色深深烙印在自己的心裡,因為一個人。他是李大釗,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釗!他把紅色精神寫在青春裡,他的生命定格在38歲的永恆。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喜歡在悠閒的週末信步來到李大釗紀念館。飄揚的五星紅旗抒寫大釗血染的風采,正對大門口的八根功績柱圍成一個環,那是大釗傳承下來的精神的象徵,那是大釗的初心,我們,也不能忘。38級臺階寫成大釗38歲的永恆。於李大釗紀念館之中,穿梭著一群少年,他們是“小小志願者講解員”,聽,他們童稚的聲音把大釗事蹟講述,把大釗紅色精神傳承: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淵源。“過去”“未來”的中間,全仗有“現在”以成其連續,以成其永遠,以成其無始無終的大實在。一掣現在的鈴,無限的過去未來皆遙相呼應。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過去已然過去,昨日大釗以一腔熱血抒寫新中國前奏最強音,今我大釗故鄉人,懷揣這抹紅,奏響共和國新讚歌。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愛一座城,當厭倦了喧囂的城裡的生活,可以驅車出城,享受難得的鄉居假日:一馬平川的灤河衝擊平原,高粱玉米低垂著豐碩的頭,蘋果梨葡萄散發著秋日的甜香,這是一片綠色的原野,這是父輩口中“旱澇保收”的大平原。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樂亭人,無疑是智慧的。少年時代求學,無論上學還是放假歸家,開往樂亭的公交車總是爆滿。車站那些兼顧著檢票工作人員總會感慨:每到年節,樂亭在外闖蕩的遊子又要回家了!順道還要補充一句:樂亭人,確實牛!我的心裡升騰起自豪,自豪於自己是樂亭人。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漸漸成長,漸漸習慣了歲月的年輪在生命的軌跡上刻下日子,喜歡在一碧如洗的藍天下,獨自一人站在長河邊看水天。水裡映著藍天的影子,映著路旁樓房的影子,映著水畔的綠樹的影子……這條河,是灤河故道,經過人工開挖,引入城中央,城,因著這水,變得更加靈動。長河的盡頭,是樂湖,是智山。樂湖也是依著灤河故道開的,智山卻曾經是城市垃圾填埋,後上覆黑土堆積,再栽種綠樹植被建設而成。仁者樂水,智者樂山,樂者,在乎山水之間。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愛一座城,喜歡奔跑在它的清晨與黃昏。我用我的腳步丈量我的城:我跑過清晨寂靜的街道、跑過黃昏熱鬧的公園;跑過夏日的炎熱、跑過冬日的嚴寒……我也跑過人生百態裡一個個平平淡淡的、扣人心絃的故事——當東方剛剛翻出魚肚白,當世界還安靜,這座城,橘紅的身影晃動,他們是城市的畫師,正揮舞著他們獨有的畫筆——掃帚,掃盡塵埃,還世界一片澄澈朗清;當早八點的鐘聲敲響,路上是匆匆趕路的行人,單位的大門已然敞開,他們即將為了我們的城,開啟新一天的新工作,我看到他們臉上,淡淡的,獨屬於這座城的喜悅與從容;夕陽西下的青春廣場,鍛鍊的老人們享受著夕陽無限好的退休生活;夜幕降臨時,年輕人用熱情點亮這座城的熱情,讓我們的城,煥發青春的聲響!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樂亭,這座海隅小縣,靠海發展,讓紅色的記憶裡融進綠色產業和藍色夢幻,以博愛的胸懷迎接著過往的旅人,抒寫獨屬於自己的輝煌。身居樂亭城,想書一抹抹獨屬於自己的色彩,想留一串串獨屬於自己的印記,給我的城,給我的記憶,給我的愛……

紅色海濱之城——樂亭


作者簡介

孟凡俠,女,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

來源:樂亭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