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高治疗三步走:测骨龄、查激素、定方案

孩子矮小,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营养不良,缺钙、缺锌、缺维生素……或“晚长”,却很少有人想到是否缺生长激素。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儿童营养状况和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儿童,发育年龄普遍比上一代人早,虽然发育时间上还是有早晚之分,但“上大学还长个的”现象越来越少;因为吃不饱而造成营养不良就更少见了。然而,轻度营养不良,对身高的影响并不明显,其首先是变瘦,长期较严重的营养不良,才会影响身高。


引起矮小的原因很多,涉及多个学科及系统,要清楚的查明病因,做出正确诊断,才能把握如何治疗。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拍骨龄片

骨龄需要借助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了解骨龄的大小和生长潜力,是“早长”还是“晚长”。

2

预测成年身高

通过预测成年身高,评估经过治疗到底能长多高,才能知道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找到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3

查生长激素

对于已经明确需要治疗者,检查患儿自身的生长激素分泌情况。


关于生长激素(GH)


生长激素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体内,由垂体前叶分泌,作用于全身,功能是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当动物体内缺乏生长激素时,动物就会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当人体内缺乏生长激素时,则会导致身材矮小。


生长激素的分泌特点:


1、脉冲式分泌,与年龄相关,青春发育中期分泌脉冲幅度最大,分泌量最多;

2、分泌频率为每3小时一次分泌峰,全天约8个脉冲;

3、睡后一小时分泌达高峰,分泌量是一天总量的一半以上;

4、其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两个神经激素调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IH),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调控GHRH和SRIH的分泌。

长高治疗三步走:测骨龄、查激素、定方案

生长激素24小时分泌情况

为什么要做激发试验


1、生长激素在体内呈脉冲式分泌,平时值很低(0~5ng/ml都是正常),主要在夜间深睡眠时出现3~5个较高的分泌峰(夜间采血孩子可能会醒,且时间长采血次数需更多,因而不采用);

2、随机采血无法检测到峰值水平,它不像甲状腺激素之类的这些平时在血液中浓度是基本恒定的激素,随时采血就可以检查;

3、只查平时值无法反应生长激素是否正常。

激发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01、采血过多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总的采血量不超过15ml,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脾脏每天破坏30ml左右成熟红细胞,我们抽了血之后,脾脏就会代偿性的少破坏一些,对孩子不会造成任何损伤。


02、孩子做激发试验出现头晕现象?

因为实验过程中服用降压药(例如可乐定),需定时测血压,药物有一定的嗜睡反应,但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头晕,稍躺一会儿就可以了,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03、激发试验正常,还是长不高?

这些少数情况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原因有关:


1、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为使用药物后的测试结果,并非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所以不能反应所有人的正常分泌状态;

2、生长激素分泌还受神经内分泌因素和青春发育状态的影响,不能保证每次激发试验的结果都完全相同;

3、因其脉冲式分泌特点,试验中生长激素分泌峰值正常,并不代表一天分泌峰的数量也正常,也不代表生长激素分泌总量也正常;

4、不同人分泌的生长激素还存在活性方面差异,分泌量正常,如果活性不够,也会影响生长;

5、生长激素只是整个GH-IGF-1轴的一个部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不代表整个生长激素轴都正常,如果生长激素受体的敏感性不够,转化为IGF-1障碍,细胞内信号传递有问题,都可能影响正常生长;

6、其他病因可能。

专家提醒

如果自身生长激素活性低,或者其受体敏感性下降,还是有可能需要使用生长激素。其他还有一些原因,如性早熟、甲状腺功能减低,虽然抑制性发育或使用甲状腺素后,有可能正常生长,但如果此类疾病治疗较晚,已经与相应骨龄的平均身高落下的差距,还是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才有可能追回。生长激素缺乏者,一样可能因为性早熟、肥胖、甲亢或其他病因造成骨龄提前。是否需要使用生长激素,关键还要看预测成年身高。另外,判断生长激素缺乏与否的依据不是骨龄大小,而是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结果。

长高治疗三步走:测骨龄、查激素、定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