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用戶,奔騰未來將用這樣的語言與您溝通

在前不久的長春車展上,身居東道主之位的一汽奔騰發佈了面向未來的全新設計語言:“光影哲學”之“性感曲面”。

這是奔騰對設計生態美學的一次進化與迭代,同時,也是奔騰未來與消費者溝通的語言,與消費者共情、共振的心門鑰匙;因為,奔騰的目標是在讓消費者得到一款高標準高價值汽車的同時,還要得到一種對生活、對未來的美好享受與想象。

致用戶,奔騰未來將用這樣的語言與您溝通

那麼,“性感曲面”究竟是什麼樣的?未來,它將讓用戶享受到怎樣的美感?我們不妨剝絲抽繭,按照歷史順序來進行一次梳理。

熟悉奔騰的人都瞭解,奔騰針對“光影哲學”設計理念是持續進階的。從此前的“光影折學”1.0設計語言,進階至“光影魅學”2.0設計語言後,如今再到進階到“性感曲面”3.0設計語言。

如果說“光影折學”1.0設計語言的代表車型是奔騰T77, “光影魅學”2.0設計語言的代表車型是奔騰T99,那麼“性感曲面”3.0設計語言的代表車型,將為近幾年一直進行技術沉澱的轎車序列,在產品設計上賦能,加速推進迭代。

從“光影哲學”這三部曲的演變來看,毫無疑問,奔騰從點到面,已經形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語言,這種進化是全面的、兼具理性和情感的表達。

光影折學1.0設計語言,注重線條的表達,應用比例和協調性上的突破,具有理性張力。比如車型的變化與延伸,可以通過光影的明暗變化來體現。在光影的轉折變化下,能夠為人們創造出最直觀立體的視覺衝擊。

光影魅學2.0設計語言,藉由比例和協調性上的突破,強調錶達情緒,塑造富有視覺衝擊感,使整車外在剛柔並進,傲視群雄,大美致簡。

今天的性感曲面3.0時代,曲面交織相對線條表達,能夠帶來千變萬化的,情感化上的表達。這種表達是隱性的,更含蓄,更不易察覺,用性感曲面代替比較誇張的稜線變化,並且隨著價值需求變化而變化,隨著需求的立體,變得更為飽滿。

那麼,“性感曲面”將打造出怎樣的設計之美,換言之,它將讓客戶享受到怎樣的設計美感呢?作為全新設計語言的承載著,透過奔騰發佈的全新概念車——B?Concept,我們會發現,韻律之美、融合之美、縱橫之美、人本之美,應該是最好的概括。

致用戶,奔騰未來將用這樣的語言與您溝通

首先是韻律之美,空氣動力學中最優秀的曲面,是大自然創造的流動韻律,是更性感的曲面。通過韻律感,解放線條對設計的桎梏。相較用型線來刻畫車身姿態的傳統車機,該設計語言採用光影取代了型線,通過車身的曲面變化,描摹出光影動態的虛實關係。比如在車頭方面,採用曲面加速設計,進一步的強調了車頭的貼地感;同時,採用全新一代的家族臉譜設計,用光影雕刻刻畫汽車衝破氣流的粒子裂變;而獨特的“隱藏式”大燈設計,科技感不彰自顯。側身方面,分段腰線構造“世界之窗”多維之美,曲面流暢如流星光影劃過夜空,自然炫麗;此外,前後翼子板、側面曲面,均體現曲面之張力,將運動基因釋放的淋漓盡致。

其次是融合之美,大燈的設計靈感源於中國古代兵器“戈”,戈的設計,弱化了大燈的瞳孔效應,在功能上與格柵的裝飾性進行了融合,燈即是格柵,格柵也是燈,通過圖案化的設計,打造了具有辨識度的家族式特徵。在車尾,上下分層式的貫穿尾燈,用數碼網紋和LOGO相互連接,鏈接了過去、現在、未來之間的關係。

第三是縱橫之美,用曲面打造豐盈的縱橫感,拓展我們的生活空間。通過把Cowl點前移,我們拉長了整車長度的視覺感知,全玻璃化的生態座艙,帶來全景大視野的縱橫觀感。

最後是人本之美,駕駛艙內部,採用曲面環抱式的結構,把中控設計為視覺與觸覺相結合的交互方式。讓人機交互不再是虛擬的、冰冷的,而是可以觸碰的,有溫度的實物。同時,使用了綠色的整體基調,打造了明快又富有生命力的氛圍,以應對不同的生活場景。

透過奔騰設計生態美學,我們會發現,用心的設計會讓人產生美的享受,同時,設計也是與消費者溝通的一種語言,而“性感曲面”無疑就是奔騰未來與客戶溝通的最好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