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82,他說自己想打CBA

根據一份早年間NBA的體測報告,一臉青澀的易建聯在雄鹿隊摸高達到

3米70。


考慮到他2米13的身高,還有領先於同位置球員的臂展,似乎可以理解。

回到中國打球多年的孫悅,有一次也在隊內測試了各項數據,其中摸高也能維持在3米40左右。


他多年的自律,個人天賦都是國內球員所羨慕的,此外,還有2米05的身高。

若干年後,B站上出現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個小球員穿著黑白條紋球衣,平頭,拿球三大步從離籃筐兩步的位置彈起,身體在空中轉了一個圈,360度,下一秒,籃球被重重砸進籃筐。


1米82,他說自己想打CBA


國內能完成這個動作的小後衛可不太多。

這個完成360度扣籃的後衛,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素質到底有多好,他的摸高達到3米40,跟孫悅差不多。

他叫潘威,在上海青年隊打球。

對了,他的身高是1米82。

上海是一座奇妙的城市:論時尚,它走在全國的前列,“國際化大都市”是它的代名詞;弄堂,吳儂軟語,配上熱氣騰騰的生煎小籠、青團、長腳面、餛飩,這座城市從清晨開始甦醒。

上海又是一座極其富有魅力的體育之都,特別是籃球,這裡的每一位球迷都能回憶起20年前,上海大鯊魚出過一個“小巨人”,他是如何帶領這座城市和八一頑抗到底,最終捧得CBA總冠軍獎盃的榮耀歷史。


1米82,他說自己想打CBA


潘威4歲就被爸媽帶來上海,在這裡長大,他熟知這些榮耀,但是似乎離他很近,又很遠。

潘威的媽媽李瑾斌告訴我,潘威的父親是長春人,在上海從事建築行業,她自己祖籍北京,現在做市政設計相關工作,兩人都沒有運動員的職業生涯背景,但是對籃球這項運動莫名有好感。

這也是得益於潘威的天賦,父母願意支持他去追求喜歡做的事。


從小學開始,潘威展現出過人的天賦,能跳,球感好,比別的小朋友運球都跑得快,還能像模像樣得突破上籃。


1米82,他說自己想打CBA


到了初中高中,他自己私下苦練的那些技術開始展露,學校裡已經沒有什麼人可以防得住他了,就像是《灌籃高手》裡的澤北一樣,渴望更激烈的環境去對抗。

走在創建於1901年的上海南洋模範中學校園裡,幾乎每個愛打籃球的孩子都能說上幾句,關於本校籃球歷史。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在上海南洋模範中學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底下的回答讓人印象深刻:

——這裡有輕鬆扣籃的學生,有熱愛籃球的孩子們,有高標準的專業球場,有一年一度的“南模杯”。

潘威在這裡讀書,他是南模的王牌球員。


1米82,他說自己想打CBA

2016-2017賽季,耐高聯賽上海賽區,決賽,上交大附中在南模面前沒有任何辦法,最終南模狂勝14分,拿起了上海賽區的第19個冠軍獎盃,這也是南模連續19次拿下上海賽區冠軍。

潘威得到23分,整個賽季場均13分1.5板1.5次助攻,他的幾百個日日夜夜,在南模的球館裡揮汗如雨,冠軍成了他的最好的回報。

高二這年,他是全隊最能跑最能跳的孩子,得到去上海青年隊試訓的機會,那天陽光正好,他走在路上,滿腦子都是未來走上職業賽場的畫面。

當時,上海青年隊正準備打青年聯賽,需要選撥一些優秀的孩子留隊,也作為陪練。


那天,潘威和另外三個小夥伴一起去試訓,教練王建國對四個小孩寄予厚望,跟他們說主要能留隊打出來,以後的職業生涯將是一片光明,很有前景。

開始了,訓練沒有什麼秘密,一天三練,每天都必須跑田徑場練耐力,經常可以跑吐幾個人,而從來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潘威就是其中之一。


剛開始俱樂部的其他人都不太看好潘威,因為首先他的個子不高,1米8左右,再加上從小沒經歷過專業訓練,一直打學生球,屬於“半路出家”。

回顧潘威的學生時代:高安路小學、五十四中、再到南模中學,雖然都是籃球強校,但跟專業隊訓練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訓練吃力,潘威也不怎麼吭聲,就默默地擦擦嘴衝個操,下次繼續練。內向又不怎麼愛說話的性格,經常讓教練看著來氣,罵上幾句算是輕的。

“一開始我有點害怕,不敢直視他們的眼睛。”潘威毫不諱言自己對於陌生環境的恐懼。

“你小子真是溫吞水!”大家有時候會這麼說潘威,溫吞水是江浙滬地區的流行方言,本意是指燒至半開未開的熱水,不冷不熱的;用在人身上,形容這人的性格不溫不火,不急不躁,粘滯不前。

簡單說就是,不怎麼冒泡,停滯不前。


1米82,他說自己想打CBA


李瑾斌和丈夫擔心兒子,特意在訓練基地附近租了房,就此住下,雖然只在週末才能見到兒子,但是這也讓他們能放心不少。

碰到全國比賽的時候,如果他們倆有時間,就會買兩張票跟隨球隊一起出去,關注著兒子每一場球。


通常是老兩口拿著攝像機,在場邊靠後的位置坐下來,開始錄兒子的比賽——青年隊比賽一般不會有太多觀眾看,所以兩個人的身影顯著特別孤單。

這種孤單,是為了不讓兒子感到孤單,天下的父母想必都能感同身受。

現在CBA上海隊的大前鋒朱瀛,當時也是青年隊的一員,和潘威同一個初中畢業,校友天生走得近,兩人平常聊得多。朱瀛提醒潘威,不要太低調,該積極的時候還是要積極點,才能給教練們留下好的印象。

潘威聽進去了,再加上父母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勵,他要在這裡證明自己。

高二開始試訓,一整年跟隊訓練,青年隊的教練逐漸對潘威的印象變好了,因為他的進步大,又聽話肯練。

“這個孩子生活簡單,叫他做什麼,都能超額完成,不偷懶。”教練這樣評價潘威。

當初跟他一起來訓練的三個孩子,有比潘威高出一大截的,有從小在體校專業訓練過的,都懷揣著職業夢想進來。

最終,三位都沒能留下,“溫吞水”潘威成了俱樂部青年隊的一員,開始上場比賽。

在中國籃球界,一個好的籃球苗子一般是走兩條路:CUBA大學生聯賽,或者俱樂部青訓。


1米82,他說自己想打CBA


現在在山西隊打球的張寧,北控的王少傑和南京的萬聖偉,新疆隊的後衛曾令旭,都是從CUBA出來的。

大學籃球在最近三年內形勢變得一片大好,職業籃球似乎和大學籃球的道路被打開,多位大學生得以進入CBA聯賽。

但是其實大家都知道,俱樂部青訓出來的球員往往更具備即戰力,也是因為他們的訓練強度高,條件相對好一些。

不過,風險也大。

大學球員就算沒打上職業比賽,也會有文憑,出來找份工作。

南模中學的主帥孟家森透露,有許多大學球隊的人來,向潘威進行了招募,包括本地的華東師範大學,還有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等籃球強校,希望潘威在南模畢業後能去他們那裡打球。

而青訓球員更有機會衝到職業賽場,可是職業的名額就那麼多,所以篩選就變得格外嚴苛。

潘威一家決定試試,走更難的一條路。

對於潘威這樣的青訓球員,一般有三個比賽可以作為“考核”。

分別是全國青年運動會,青年聯賽(U系列)和CBDL比賽(也就是CBA的二級聯賽,類似於NBDL和NBA的關係)。

剛開始,潘威是隊內那個“可有可無的球員”,每場能打上替補,有個3到5分鐘的上場時間就很高興了,回到家臉都笑開了花。

逐漸地,上場時間越來越長。

2018年,U19青年聯賽上上海隊只拿到第7的成績,潘威開始嶄露頭角。


1米82,他說自己想打CBA


一年後,在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上,上海隊希望能有個前三的成績,而此時的潘威,已經是個每場比賽可以為球隊貢獻20分以上的核心球員了。

上海隊過關斬將,小組賽甚至擊敗了傳統強隊廣廈青年隊,後來一路殺進半決賽,碰到東莞籃球學校。

包夾,不讓潘威接球,始終隔絕在球隊進攻體系之外,讓潘威打得非常難受,球隊最後也輸了球,落到季軍爭奪戰中。

面對後來的深圳青年隊,上海隊表現不佳,痛失季軍爭奪戰,成了第四名。

那場比賽,潘威哭了,他幾乎打滿整場比賽,得到23分,在最後時刻,落後三分的上海隊急需一個三分球扳平比分——潘威縱貫全場,在三分線外投出一記可能改變比賽的三分,沒進,青春總是不完美的。

哨響,他倒在地上,聽著對面的歡呼聲,淚水順著臉頰滑下,心中五味陳雜。

再之後就是CBDL聯賽,不到20歲的潘威跟隨球隊一起,成了隊裡的“小老弟”,但也十分高效,成為值得信賴的小後衛。

終於,到了2020年,又是一年青年聯賽。

已經闊別全國U19青年聯賽冠軍近20年的上海隊,在決賽中擊敗深圳青年隊,一舉捧杯,前CBA上海隊的主教練李秋平還專門到場祝賀。


1米82,他說自己想打CBA


現在,他們是冠軍。

潘威雖然不是MVP,但是他在比賽中出手17次,進了8個球,得到17分4助的全面表現。

7場比賽,潘威是隊內的第二號得分手,場均接近15分,命中率接近50%。

各路媒體評價他

“很會閱讀比賽。”

“總是用球隊最需要的方式,來幫助球隊贏得比賽。”

“是個用腦子打球的後衛。”

幾位業內有名的教練都告訴我,別看潘威身高只有1米82,但是彈跳極好,善於閱讀防守,能在關鍵時刻得分,敢於對抗。

什麼是好的後衛?自身有的威脅,還能最大化發揮隊友們的實力。

而且,中國籃球確實在“改變”,變得更加的包容,CBA各隊都不乏表現優異的小個子球員,他們利用出色的跑跳能力和投射、組織技巧,在職業賽場站穩腳跟嗎。

但他們付出的辛苦,遠遠高出那些身高得天獨厚的球員,因為他們從小就知道,當你在身高上吃虧的時候,你必須用別的方面來彌補。

在一個球員最終站到職業賽場的路上,他們可能會面對傷病,謾罵,面對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

當我問潘威和他的媽媽李瑾斌,未來有什麼打算的時候,他們給了我肯定的回答“想打職業比賽。”

李瑾斌想了一會,補上一句,似乎也在期待那個“溫吞水”兒子的未來:

“人這一生,總要活得有意義一些。”

潘威,未來我希望在CBA見到他,用一個個滾燙的三分和傳球,把“溫吞水”給煮沸煮開了。


1米82,他說自己想打CBA

來源:公眾號(誠言SIR)

#CBA聯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