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君源農業申請破產,究竟讓多少同行兔死狐悲?

鄭州君源農業申請破產,究竟讓多少同行兔死狐悲?

君源生態農業遞交了破產申請。

近兩年,包括鄭州翠谷生態農業、開封萬佳農業、洛陽鳳翔農業、焦作雲臺農林科技、南陽霞光農業等企業在內,河南已有眾多知名生態農業企業接連破產倒閉。

這已成為行業之困,但也意味著生態農業整體上轉型在即。

1、“熬”不下去了

熬不下去,君源生態農業還是遞交了破產申請。

8月28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新鄭市君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自行申請的破產重整案件,已進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審查”階段。

做農業難,做休閒農業更難,君源的產業夢想,在更為骨幹的現實面前,被擊得粉碎。

在河南,君源生態農業是較早的有機農產品生產、銷售一體化探索者之一。資料顯示,該公司始建於2010年,配送的產品有蔬果、雜糧、禽、蛋等,高峰時期在鄭州、濟源等各地域建有6大生產基地,種植面積3800畝,年產蔬菜8100噸,280多個品種,年產值1.6億元。

鄭州君源農業申請破產,究竟讓多少同行兔死狐悲?

資料顯示,君源生態農業的創始人張建偉曾從事礦產、房地產開發等業務,截至目前,其名下還有一家房地產公司。進入農業領域後,他本人先後投資兩三億元,在生產種植、生鮮宅配、私家農場、休閒娛樂、有機商城、產品深加工6大板塊重資產佈局,希望通過板塊之間的閉環運營來實現盈利。

可是,在短暫的輝煌之後,2019年4月,君源生態農業就因為資金鍊斷裂而關門停產,開始與潛在的投資者洽談重組。不過,是年11月12日,該公司發佈公告,稱企業資產重組工作雖有進展,但依然受到市場和資金的壓力,需要時間來恢復。到了今天,消費者和業內人士沒有等到利好,反而看到他們向法院遞交了破產重整申請。

資產重組的洽談的確很艱難,當前企業與企業之間,收購兼併日益少見,各自投林之下,能夠破產重整已屬不錯。君源生態農業面對債臺高築和生產重啟的艱難,作出了雖無奈但卻理性的選擇。

2、張建偉的兩封公開信

停止運營後,張建偉對君源生態農業存在的問題不躲藏、不迴避,表現出了難得的真誠和坦率。

這可以從他的兩封公開信看出來。

其一是去年7月29日“君源有機農場”微信公號所發的《致客戶的一封信》:

君源是一個全新的農業新物種,從2010年創立之初,她就沒走過尋常路。九年的高歌猛進之後,如今這個新物種碰到了問題。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向來是君源創業精神之根本。

造成今日問題的根源有自身經營管理問題,也有有機農業自身難以突破的瓶頸。最根本的原因是君源滎陽工業園區的基建投入,導致對資金的過度佔壓,同時銀行抽斷貸更是雪上加霜。最終導致員工薪資發放困難,供應商貨款結算週期拉長,進而影響到會員的正常有序配送。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針對當前困境,如何破局?

任由當前問題持續發酵,傷害君源經營主體,無助問題解決,我們決定面向線上會員消費和線下門店經營,全面暫停服務三個月,開啟全面而徹底的重組整頓工作。

停配和內部梳理整頓只是為問題的徹底解決爭取寶貴的時間。君源是一家有責任的企業,也是一家有情懷的企業,我們相信大家的生活不會完全離不開君源,但是我們也相信君源如果沒有做好或者消失掉,會讓我們的很多忠實會員感到傷心、遺憾。相信重啟歸來的君源,會不負眾望,帶給大家新的服務和體驗。

到了1月17日所發佈的《新年致辭》中,其問題和原因就剖析得更為清楚:

我是君源集團董事長張建偉,值此新春佳節,向大家恭賀新年!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步步高昇,心想事成!

極為困難的2019年過去了,2020年也未必更好,但是總的來說會好起來的!

君源在過去的一年裡遇上了事兒!

創業之初,正是食品安全問題的爆發期,為了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生鮮農產品,我建立了君源公司。雖然早就知道,投資農業意味著長週期、高風險,但為了一份情杯,我毅然選擇了這麼做。

君源從純粹的有機農業開始,產品推出後雖然很受認可,但投入和產出有差距。進入有機農業遇到的第一個外部環境困難,是行業不成熟不能很好的進行社會分工協作。為此,君源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幾乎覆蓋從生產、科研、倉儲、銷售、客服一直到物流配送的所有環節。

這樣,市場來了,成本也來了,但這些都解決不了市場的問題。

於是,技術輸出和管理輸出成了我們解決問題的主導方向,回收產品的質量控制是一個重要課題。如何監管控制回收發放,由此產生了滎陽倉儲物流產業園區的設想。

2014年我們招拍掛了幾十畝地,做倉儲物流以圖增量。無奈資金短缺,直到2017年各種手續證件辦完,才逐步實施。屋漏偏逢連陰雨,施工不順利,各種問題延續到2018年,主體完畢,融資分文未至。

以上,基本上就是君源現在的問題。

我們欠了會員客戶人均近一年的服務,欠了員工幾百萬工資,供應商兩百多萬,我願意承擔支付,這是責任,無可厚非。解決問題也非一時一日,望大家諒解!

現在社會上傳言滿天飛,有人說我捲款跑路。君源是重資產企業,淨投資兩三個億,絕大部分是我本人出資,且這些年並沒有從中提取任何利潤。前期的投資主要用在新鄭君源、濟源君源的農業相關設施,以及專業智能農業倉儲物流深加工滎陽君源智慧公園項目。

這些年,我們發明了二十多項實用型專利和創新型專利,獲得十幾項知識產權,未申請的還有很多。還獲得了九個國家級榮譽證書、省級著名品牌、省級龍頭企業等等,產品質量有很高的美譽度。

這麼多年來,我們也主動承擔了許多社會責任,助力脫貧攻堅,為實現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不遺餘力。

自2019年中資金危機爆發一來,公司遭遇了離職潮。原來一些簡單的事情也不容易做到了。比如客服電話響應慢,直至無人接聽。但請相信,我們在不遺餘力地推進重組。這些天,我們也一直在反思當初走過的路,有沒有一條更好的路,我是最不希望君源倒掉的。

君源是個良心企業,十年一標,我也希望關注君源的朋友和家人進入企業成為合作伙伴!畢竟是大家熱愛的一個事業。

十年躬耕勤為勉,田園慕色蔬果甜。

千難萬阻無所懼,再接再勵續前緣。

請大家耐心等待,好菜不怕晚!

話好說,事難辦,遇到資金鍊斷裂而生產又難以啟動,張建偉任是怎麼說,也無法推動局勢轉變了。

只有求法院來“幫忙”了。但破產不破產,關鍵要看君源農業是不是資不抵債;而究竟是重整還是清算,要看企業今後有沒有運營開發的重整價值了。

鄭州君源農業申請破產,究竟讓多少同行兔死狐悲?

3、轉型,轉型,轉型

近幾年,不少地方生態農業的發展,已產生瓶頸。

其主要症候是,全產業鏈甚至多元化經營,產業運營定位不準;產品價格趨高,服務對象過於高端化、小眾化甚至貴族化;一哄而上、相互模仿,場地設施的經營趨於商業化、娛樂化,缺少對農業資源的綜合運用,缺乏農業生產、教育、文化意涵,喪失了農業環境特色和休閒農業的精神;遠離城市,配套服務跟不上;一味吃政策補貼,忽視市場化經營;等等。

不說全國,近兩年,河南就有鄭州翠谷生態農業、開封萬佳農業、洛陽鳳翔農業、焦作雲臺農林科技、南陽霞光農業等知名生態農業企業先後破產倒閉。

這些經營者中不乏像張建偉這樣的為了轉型,從礦產、地產等產業突然進入農業經營領域的,以為有了資本、有了團隊和模式就可以把這個行業玩轉,實踐證明,做農業不那麼簡單。

鄭州某知名地產公司在原陽縣設立一家有機農業園林有限公司,去年以來就陷入了被債權單位強制執行、經營上舉步維艱的窘境。

當然這個行業目前正存在整體之困,出現的問題並非君源農業、黃河稻夫、翠谷生態、萬佳農業它們所獨有,今年發生的疫情更是加重了行業困局。

今後的發展過程中,有一點是清楚的,即整個行業再也不能一哄而上、盲目發展了(包括政策層面也要實事求是),每家企業都要認真地釐清自身的價值鏈、產業鏈、產品鏈和供應鏈,做出理性而準確的市場定位。因為,沒有差異化的競爭,就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對市場變化的精準把握,就只會導致憑感覺的大幹快上,讓自己不斷步入他人留下的“覆轍”。

君源農業如何自我拯救?翠谷生態、萬佳農業、鳳翔農業、焦作雲臺它們又如何涅槃重生?這是整個行業應該高度關注的問題。(來源鍵指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