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2012年,素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築獎首次由中國籍建築師獲得,一時間轟動世界,這位讓世界矚目的獲獎者就是王澍。


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王澍成為首位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籍獲獎者


王澍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和業餘建築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被譽為“中國最具人文氣質的建築家”。


1


1963年11月4日,王澍出生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併成長於新疆、北京、西安三地。1981年,在考入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建築系後,王澍正式入了江南籍。


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童年王澍


可以說,在中國的一眾優秀建築師中,王澍是最有名氣和才華的,同樣,也是最早敢於對中國建築界提出尖銳看法的人之一。他的名氣,一方面源於獲得普利茲克獎後,在國際上受到的巨大關注,另一方面則與他狂放不羈、不被框架所束縛的個性分不開。


王澍敢於表達對廟堂規則的不屑,他把中國奢華建築稱為“驢糞蛋表面光”。年少時,同學每每形容他都會用上“一把刀走過來”這樣的詞彙,意氣風發,鋒芒畢露。


王澍在碩士學位論文《死屋手記》中大膽提到“三無理論”:中國沒有現代建築理論、沒有現代建築師、沒有現代建築。他批判了當時的整個中國建築學界,在答辯時把論文貼滿了教室的牆壁,還聲稱“中國只有一個半建築師,楊廷寶是一個,齊老師算半個”。


老師們對此爭議很大,有的被氣得發抖,即使這樣,論文還是全票通過。但由於他的行為,當年學位委員會沒有授予他學位,直到一年後經過重新答辯,王澍才最終獲得碩士學位。


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王澍童年參加兒童版畫組


有人說王澍過於狂妄、離經叛道,經常批判平庸誇張的建築,也有人說他是敢於發聲表達觀點,但不可否認,他是一位充滿文化底蘊、滿腹才華的建築師。


1988年,王澍從南京工學院建築研究所獲建築學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他來到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從事舊樓改造及環境與建築關係的研究,直至1995年。


兩年後,王澍與妻子陸文宇一起成立了“業餘建築工作室”。在一篇名為《業餘的建築》的文章裡,王澍闡釋“業餘”:“強調一種建築觀是業餘的,實際上就是在強調自由比準則有更高的價值,並且樂於見到由於對信用掃地的權威的質疑所帶來的一點小小的混亂。


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王澍與妻子陸文宇


業餘工作室只有六個人:王澍夫婦和王澍的四個弟子。就是這樣一間小小的工作室,卻誕生了許多優秀的建築作品。


2000年,王澍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獲建築設計與理論專業城市設計方向博士學位。取得博士學位後開始擔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


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建築藝術學院教學場景


王澍的博士論文以“虛構城市”為題,直到2012年獲獎,他當年在同濟的師兄師弟和老師依稀回憶那部手寫的博士論文,有人至今珍藏,仍說看不懂。


2


王澍喜歡簫管,擅長書法和山水畫,秉承並踐行著中國本土建築學理念。深厚的文化素養、多年的親手建造經驗,以及數十年來對於中國傳統和東方美學的探尋,讓王澍賦予作品深刻的內涵,從設計到建築,從結構到形態。


如果說要在他的眾多作品中選擇一個最能體現其建築觀點與風格的,非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莫屬。


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王澍


他在《造房子》一書中寫到:“做象山校區項目,讓我有了一種全新的角度來看我以前所經歷過的。比如,我覺得象山校園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我童年的回憶。


王澍並沒有將中國美院新校區,做成當代大學千篇一律的現代建築規劃模式,而是將其打造成一個具有桃花源般美麗的、具有傳統田園特質的新型校區。


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CAD圖紙


他在校園內保留了一片農田,使用了因城市化而拆除的傳統建築的舊磚瓦,建築造型上,用一種飽含傳統記憶而又簡潔優美的造型,來達成其建築與場地的關係。


南方民居中常見的磚、瓦、簷、木,讓設計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靈動。王澍說,做瓦簷的時候,他會想象著學生們看著雨水順著瓦簷滴落的曼妙場景。


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王澍在象山校區造了20萬平方米的房子,而他自己的辦公室,卻只是一張沙發。功夫不負有心人,象山校區項目一期工程於2004年竣工,獲得中國建築藝術年鑑學術獎。二期工程於2007年竣工。


比建築更重要的是一個場所的人文氣息,比技術更重要的是樸素建構手藝中光輝燦爛的語言規範和思想。”站在隨處可見青磚黛瓦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王澍不無深意地說。


3


王澍的建築作品受到了國內外的專業肯定,獲得諸多獎項。


2010年,作品“衰朽的穹隆”獲該年度威尼斯雙年展特別獎。與妻子陸文宇一起榮獲德國謝林建築實踐大獎。一年後,他成為第一位擔任哈佛大學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國本土建築師,同年,又獲得了法國科學院建築學院金獎。


2012年,王澍成為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同時也是首位中國籍得主。


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王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


獲獎評審辭中提到他的作品是“展現深厚的文化底蘊並重新點燃傳統精神”。普利茲克評委會主席帕倫博勳爵曾經這樣評價王澍:“他的作品能夠超越爭論,並演化成紮根於其歷史背景永不過時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築。”


獲獎后王澍表示:“我希望這次獲獎能夠影響年輕一代的建築師關注中國本土,同樣也希望年輕一代的建築師能夠明白,中國的發展不能以拆除歷史為代價。


2013年《時代》雜誌發佈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名單,王澍入選。《時代》特別提及7年前王澍用66000塊來自舊房拆毀的青瓦創作的作品《瓦園》,引起了建築界對當下中國城市問題的關注,並掀起了國際建築舞臺上的中國熱潮。


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瓦園


王澍在作品中頻繁使用再生材料,抗議建築材料的浪費,他用被拆毀建築中回收的舊磚瓦做成“瓦爿牆”。2003年,他設計五散房時初次試驗了“瓦爿牆”和混凝土技術的結合。在2004-2007年間,這個試驗被放大推廣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的建造中。


“瓦爿牆”是一種寧波民間的傳統建造技術,使用最多達八十幾種舊磚瓦混合砌築牆體,但因不再使用而行將滅絕。經過王澍的試驗,這一傳統技術在當代獲得了續存。


因為建築界做出的傑出貢獻,2017年,王澍受邀成為普利茲克獎評委會的最新評委成員。他表示:“擔任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是一個莊嚴的職責,我希望能向評委們分享有關中國的知識和對亞洲的瞭解


港視文置 I 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第一人:王澍

王澍


在許多人看來,王澍已然是中國優秀建築師的代表人物,並把他的作品當作範本去關注、剖析、學習,而他自己卻只在乎用古代工匠的手法詮釋心目中的當代建築,致力於將當代藝術、人文思考、建築學融為一體,對王澍而言,每一組建築,都是他內心世界的呈現。


下一期,文置君將為您帶來王澍的建築作品集,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