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絕”張用與金庸筆下的幾個人物比較,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武俠大師金庸塑造了很多有趣的靈魂,《射鵰英雄傳》中的老頑童周伯通,九指神丐洪七公;《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天龍八部》中的段譽……

最近讀《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小說,其中第四部“作絕”張用,既有老頑童的童心,又有洪七公的擔當;有楊過的聰慧,還有段譽的悲憫情懷。

“作絕”張用與金庸筆下的幾個人物比較,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①張用的有趣在於他有一顆童心。

《清明上河圖密碼4》第四部張用一出場便有交代:“張用今年二十八歲。這幾年,他裝瘋扮傻、佯狂處世,常日裡懶於梳洗、任從邋遢。”

這種形象與《射鵰英雄傳》中的周伯通是不是很像?其實更像的是他們倆人對事物都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對喜歡的東西瘋癲般的痴迷,另外,還都喜歡捉弄別人。

就像周伯通痴迷武功一樣,張用痴迷製造。他隨時隨地都在測算、推演,因專注,周伯通武功達到巔峰,自創“左右互搏術”“空明拳”等絕世武功;張用贏得了“作絕”的稱號,成為“京城五絕”之一。

兩人都喜歡裝瘋賣傻,周伯通裝是為了逃避過去,逃避愛情,張用裝則是為了逃避官府。

張用不願意為官府服務,所以在官府派人來徵召他時,他開始裝瘋,為了裝的逼真,他竟然真的把“翔”塞到嘴裡。

他這麼做的原因,還在於他好奇這種東西放到嘴裡的感覺。他甚至對死亡都充滿了好奇,想讓他的僕人犄角兒打暈他而不得。在一次查案中他終於被對手打暈了,醒來後他竟然反覆回味暈過去的感覺,最後得出結論:人死之後確實沒有知覺了,他得好好活著。

他喜歡捉弄別人,但是對喜歡的人的捉弄卻是充滿善意的,就像老頑童經常捉弄郭靖一樣,張用也捉弄他的僕人犄角兒及其他板著面孔的人。

張用最愛看世人被捉弄後的神情,“常日裡個個板著面目裝老成,一旦失措,便立即現出孩童般羞腆來。”

對專業痴迷,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捉弄別人,周伯通擁有這樣的童心,張用也有,只是張用比周伯通多了幾分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這一點張用又像洪七公。

“作絕”張用與金庸筆下的幾個人物比較,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②張用的有趣在於他不羈的外表下藏著家國情懷。

就像洪七公看著放蕩不羈,瘋瘋癲癲,但是他是丐幫幫主,他得為幫中弟子謀生路,他也帶領著眾弟子抵禦異族,他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有趣的老頭。

在這一點上,張用不像老頑童周伯通那樣活得天馬行空,他像洪七公一樣有擔當。

《清明上河圖密碼4》這部小說圍繞幾宗懸疑案表現北宋手工業的全貌。張用作為手工業界的領軍人物,他不願意接受官府徵召,但是卻積極參與到幾起案件的偵破中。

張用憑藉自己的智慧接連破案,在《清明上河圖6》的“解局”部分,張用是主力擔當,攻破一個個技術難題,揭穿敵人裝神弄鬼的把戲,直逼“梅船案”真相。最後與“訟絕”趙不尤,“牙絕”馮賽,“斗絕”梁興,“相絕”陸青聯手破案。

破案後的“五絕”被皇帝召見,“五絕”為國計民生向皇帝的進言,張用從大興土木的角度說:“皇都艮嶽奇,天下草木驚。宮中愛精奢,民間競浮華。”

他最後還和抗金名匠李綱等參與了汴京城保衛戰,他製造的器械發揮了威力。

從這一點來看,他遠比老頑童有擔當,可與“九指神丐”洪七公媲美。

“作絕”張用與金庸筆下的幾個人物比較,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③張用的有趣還在於他天才般的聰慧。

這一點好風歷數自己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很難找到一個和他媲美的,《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勉強可以算一個。

楊過的聰明在於他超人的記憶力,模仿力還有應變能力。而“作絕”張用的聰慧在於他驚人的觀察能力,絕頂的推理能力以及超群的耳力。

這些能力只在《最強大腦》的選手身上見過。

他根據兇案現場留下的線索,就可以抽絲剝繭,還原案件真相;他被塞住麻袋裡運送,可以憑藉耳力和鼻子輕鬆判斷出沿途走過的路線;他能抓住細節,輕鬆判斷出一個人語言的真偽……

他對那個世界的渾濁有著清醒的認識,當無力改變時,他選擇裝瘋賣傻不合作。書中有一個情節:工部的宣主簿要編修《百工譜》,先說動了李度,又求李度一起來說服張用,被張用一場胡鬧攆走了,之後張用便一心撲進水運儀象臺。

面對世事他有他的取捨和堅持。知世故而不世故,這是“作絕”張用的瀟灑!

另外,張用還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這一點像《天龍八部》中的段譽,只不過段譽的悲憫多對女孩子,而張用的悲憫對著眾生。

他傾盡全力給僕人犄角兒定親,他為綁架他的侏儒出主意謀生路……他對這個世界報著善意,他影響了和自己較勁的程門板,一出生就被父親拋棄的範大牙,讓他們也活得越來越柔軟,越有愛。

《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小說共六本,塑造了824個有名有姓的人物,而好風最喜歡“作絕”張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